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顏氏家訓】: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2024-06-25文化

【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字介,系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第三十五世孫,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

【顏氏家訓】共七卷二十篇,是一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並以之告誡子孫的經典家訓,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史上影響巨大,傳誦千余年而不衰, 被贊譽「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譯文: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導也能成材;智力地下的人,雖受教導也於事無補;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導就不會懂得事理。

除了性別以外,剛生下來的孩子,幾乎看不出他們之間有什麽明顯的區別,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裏可愛的天使。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形中,他們承載著父輩代代相傳的基因,天賦秉性本自不同。

隨著一天天歲月成長,每個孩子在先天加持和後天教育下,人生軌跡日益千姿百態。

有些天資聰穎、悟性極高,不用刻意教導,也可以成才;有些智力地下、或有缺陷,雖然費心教導,卻也難有改觀。

而絕大多數,則是資質平平的普通人,需要透過悉心教導,才會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也正體現了教育的普世價值,讓蕓蕓眾生,透過後天的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當及初嬰,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

譯文:在孩子還是嬰幼兒,能看懂大人的臉色,知道大人的喜怒時,就對他進行教育,做到大人允許他做才做,不允許他做就立刻停止。

大人才說教講道理,孩子則「察言觀色」。

就像大人對他笑,他也會笑;大人若訓斥他,他則會哭,因為喜怒哀樂的情緒感應是相通的,更何況是朝夕相處、日久生情的父母。

所以,父母也要學會「施以顏色」。

抓住時機教育孩子,什麽是允許做的,什麽是不允許做的。

以此樹立父母的威嚴,傳遞正確的行為禮儀、舉止規範,知對錯,明事理。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譯文:父母威嚴而又慈愛,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

【說文解字】慈: 愛也,從心,茲聲。

中華民族自古就講究「嚴父慈母」,說的是家裏既要有父親的嚴格要求、經常訓誡,還要有母親的溫柔體貼、慈愛安撫。

嚴慈相濟,剛柔並用。 前者要求管束、限制、立規矩,後者則要理解、尊重和愛。

對孩子不能沒有原則地寵愛,也不能不講情感,一味地嚴苛,應做到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並重。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真正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並從內心認同、尊重父母,懂得感恩和孝道。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譯文:從小就養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樣,經常去做的事情就像自然會做的一樣。

俗話說,三歲看老。

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好習慣,也要從小及早做起。

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

小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玉,性格、情趣等都是可以塑造的。

而且,此時是借其天性、率性而為,養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樣,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相反,如果小時沒養成好的習慣品行,待長大固化後,想再糾正,不僅痛苦,而且很難。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譯文:教導媳婦要趁新到,教育孩子要從嬰幼兒開始。

父母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而且管教要趁早。

再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及時種上莊稼,就只會生長雜草。父母再愛孩子,如果不從小教導養成好的品行,就會滋長不良的品行。

猶如竹子紮根、小樹扶苗,只有從一開始就打下堅實的根基,扶正其幹,才會不斷汲取養分茁壯成長,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來替你教育。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日後會感激你,沒有在他該受管教的時候被放縱。

「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