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民藝術夜校500元12節課,不僅性價比超高,而且課程豐富,已經成為中青年人最時髦的夜生活之一。一個月前,今年夜校秋季班啟動報名,瞬時線上搶課人數多達90萬,再創新高。9月,秋季班正式開課了,記者在課堂上發現了不少外國友人的身影。夜校何以越來越洋氣?
蝦行、熊爬、猩猩跳……周一晚上,靜安區文化館裏的巴西柔術課上,兩位外籍老師正給學員們做著示範。
安娜剛來上海不久,是巴西柔術黑帶級別;而為她做中文轉譯的,則是曾入選土庫曼國家隊的阿曼,他還參加過奧運會,退役後已在中國生活了五年。這對黃金組合是上海市民夜校的首批外籍教師。開課報名時,25個學員名額5秒就被一搶而空。「特別年輕化,也國際化,雙語教學非常特別。」「有外教會參與教學,我覺得這是很好展現上海國際化色彩的一種方式,特別好,我覺得特別值。」「我們會一對一兩個人‘菜雞互啄’嘛,兩個人都不懂,互相探索,就會比較有趣,參與這個課也能夠感受到外國人是怎麽融入上海的。」學員們紛紛表示。
而安娜也很享受用這樣的方式和中國年輕人互動。「在這裏我認識了很多人,結交了新朋友,看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尤其看到女孩子也來練習巴西柔術,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位市民夜校裏的外國老師也很不一般,他來自以色列沙哈,在上海已生活近20年,他教的是太極拳,專業度讓學員們都刮目相看。「太極拳都是一些下盤功夫,就覺得他的腳下就像‘生根’一樣,就拉也拉不動的。太極是我們中國的傳統功夫,然後由外國老師來教,可能就有更不同的見解,教給我們的同時,也相互學習。」一位學員說道。
沙哈從2005年就開始在上海體育大學拜師學太極,中國的傳統文化始終讓他著迷。「一個外國人在中國教太極拳,那是不得了啊,是不是,不單是教太極拳,還可以有文化的交流,中國文化的根就是在陰陽裏的平衡,這二十年我慢慢體驗、慢慢改變我的生活。」
除了老師,學生裏也不乏外國面孔。華漕社區的黑池舞蹈教學課,20位學員裏有6位是外籍學生,課程還為這些「洋學生們」配備了轉譯老師。社區外籍居民Jacob稱:「我以為這會很簡單,但是等真正開始練習,我發現的手臂、肩膀、雙腿開始酸痛,不聽使喚,不過我覺得我會堅持下來。」
上海黑池舞蹈交流中心專案負責人郭筱晨表示:「舞蹈本身它是一個帶領性質很強的一種活動,老師看到他的動作之後會下來,幫助他進行調整。」
華漕社區,生活著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9600名外籍居民,因此,在今年開設市民夜校課程時,社區也把如何讓這些新居民融入上海的社區生活納入考量。「我沒想到社區還能有這樣的舞蹈課,確實很令人驚艷,這個課程性價比很高。」社區外籍居民Kai表示。
閔行區華漕鎮文化和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佳儀表示:「前期透過各類需求的收集,了解到他們其實對於體育、舞蹈等等的文化生活需求比較大。舞蹈其實是非常具有社交內容的,可以幫助外籍居民和我們的本地居民以及其他外籍居民進行一個融合和交流。」
今年的市民夜校秋季班,共開設1072門課程,招收學員近2.5萬人,首次實作全市220多個街鎮全覆蓋,不僅吸引了廣大本地居民,也成為了不少外籍人士深入了解上海的一個視窗。這次夜校還特意為外籍學員客製了九門課程,從針灸、古琴、到滬語、書法,讓外籍人士感受中國文化。「讓更多外籍人士到這邊來享受上海文化,希望服務到居住在上海市的不同人群。」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總聯絡人楊玲芝表示。
隨著市民藝術夜校的逐漸出圈,越來越多社會資源參與其中,夜校課程也在不斷提升品質。未來,市民夜校還會繼續升級,服務更廣大人群。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徐皓指出:「後台數據顯示,00、90後是秋季班主體,做些調研,了解一下不同年齡人群他們需要的課程是哪些,比如55周歲以上很多人群也都是在職的情況下,晚上我們覺得也有必要開辟這塊空間來為他們服務,我們叫市民藝術夜校,我們希望把外延進一步拓展。」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來越多的外籍老師、外籍同學參與到市民夜校中來,體驗中國文化、上海文化,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上海,也有助於文化的雙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