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你家鄉的方言變了嗎?

2024-02-05文化

曾幾何時,我們的方言變了。

漠視者,視之為社會自然演變;保守者,視之為浮躁淺薄;甚至,上升為文化的背叛。

誰對誰錯呢?

語音變化之事,不是今天才有,這本是語言發展以至形成的必經過程。只是今天,這種變化正在以加速度推進,同一地區,相差10歲的人群語音都出現變異,以至出現交流「代溝」。

通常看到的情況是,語言管理的社會工作者是語言使用的局外人,他們一味強調國家統一、社會進步、管理和諧的一類極為正確的東西,而他們不是語言改革的接受人,他們只管使勁抽打語言改革的這匹馬,不管馬路是否平整,馬車上的人會不會摔下來。

既然是車走快了、或是路走錯了,車上的人就要說出來。

以西南官話為例,七十年代前生人讀:世界(gai)、風俗(xv)姓顏(ngan);而年紀稍小的則通通讀作世界(jie)、風俗su、姓顏(yan)。

這些都是受主流語言,也就是受普通話的影響「變異」,尚在可控範圍內。問題是,到了現在更年輕一代,這種變異在無限擴大,讓人無所適從。

最典型的就是:微信(音 威信),而西南標準音應該是(維信),奈何這種工具先是從年輕群體中普及起來的,中老年者,明知讀音不對,也只得順從「威信」了。

在生活閱歷尚淺的少年中,這種音變就剎不住車了,基本是跟著普通話滾,用普通話音來讀方言,比如說:撕態(失態的意思,西南標準音讀「實態」)、拍照(西南標準音讀「排照」)。

說實話,這種方言,我本人是真的聽不下去。

這與保不保守無關,因為如果一種方言變到這種地步,已徹底失去原有的語言學意義上的規律和特征,以至音韻流暢性、美感喪失和交流的不暢,那就不如說普通話好了,幹嘛要抱著這樣一種「病態」的語言不放呢?

西南官話的一致性,遠超國內任何一種方言,南國之地的贛州、桂林,可以用家鄉話無障礙地地與數千裏之外的漢中、隴南交流,當然,這種交流是指剖除口語的書面語。這種跨度是普及前的普通話所達不到的,此類方言在整片地區的社會經濟交流,以至歷史發展上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不能忽視它的正面價值,更不能忽視歷史。

這種具有廣泛社會和文化基礎語言,規範使用既能傳承傳統文化,又能節省管理成本,為什麽不從社會層面去予以幹涉和規範,而任其支離呢?

所以,語音變異不是放任自流,西南官話作為大區統一性較高、文化內涵極豐富的方言,無論是機構也好、輿論也好,都有必要發聲,對演變過程中進行幹涉和規範。

當然,以上的看法,只針對大區的西南方言,其他較小眾的,只具有語言文化學意義上的方言,不在此討論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