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工智能(英文名: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AI)應該算是當今時代最先進、最高端的技術了。人工智能與社會生產及生活、學習、創業、事業等等各個領域的結合而為各領域帶來的進步與方便已為世人所共知。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人工智能的智慧超過了人類的智慧而讓人類對其產生了警覺,覺得會不會有一天人工智能會因其智慧超過了人類的智慧而使得人類無法對其實作有效控制,甚至覺得人工智能會不會反過來控制人類?為此,世界各國在大力推廣人工智能與社會生產及生活、學習、創業、事業等各領域深度融合的同時紛紛出台政策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行規範。
不過由於人工智能的先進性與高科技性,截止目前談到人工智能與各領域的融合時人們的普遍認知都是人工智能在為各領域的發展提供方便,都是人工智能在推動各領域的進步,而很少有人註意到各領域對於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作用。特別是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人工智能的關系時絕大多數人似乎都想不起他們有什麽關系。如果硬說有關系的話,人們所想到的也多是人工智能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與保護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而很少能夠想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現代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及行穩致遠所發揮的作用。
比如,人們首先想到可以把人工智能技術套用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去。例如展廳溫濕度控制、城墻沈降監測、古建築病害監測等,因為這些技術的套用有助於更好地保存和維護傳統文化資源。其次就是人工智能可以賦能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透過VR、5G、AR等數碼媒介,實作數碼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為文化傳播開辟出遠距離、高精度的傳播路徑。再次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構建起技術賦能的文化傳播路線,實作文化的精準化、高效化、跨時空化傳播,促進中華文明在全球範圍內的交流與共享。還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可以輔助教育和學習過程,透過智能推薦系統向學生推薦相關的文化知識內容,或者透過虛擬助教進行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
以及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創新與創意設計,推出符合現代審美且具有傳統特色的產品和服務。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如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可以對文化活動和節慶進行個人化推薦,增強公眾的文化體驗。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學者進行文化研究,例如透過文本分析、模式辨識等技術,挖掘歷史文獻中的資訊,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研究。……
等等。無一不是關於現代人工智能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保護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而很少有人想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現代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及行穩致遠所起的作用。我們不妨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AI技術用於創作也許是當今年輕人最感覺時尚的事情了。我們就來舉一個關於運用AI技術進行創作的例子。
春秋時期柳下惠坐懷不亂的事跡兩千多年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成為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典範,並被進一步引申為堅定信念不為外界誘惑所動的典範。說的是兩千多年年前被孔子稱為「被遺落的賢人」、被孟子稱為「聖之和者」的「和聖」柳下惠夜晚對因投宿無門、衣服單薄恐其凍死的美女讓其坐入自己懷中用自己的衣服裹蓋美女,用自己的身體溫暖美女而至曉不亂的事情。下面三幅圖是我在一款AI軟件的繪圖功能中輸入「春秋時期柳下惠坐懷不亂」後繪制三次分別給出的結果。
從結果可以看到,三幅圖與「坐懷不亂」的主題「美女坐懷」都不沾邊。甚至圖中連美女都沒有,更談不上美女坐在柳下惠懷裏柳下惠用自己的衣服裹蓋美女並用自己的體溫溫暖美女的主題了。
後來我又做了改進,在關鍵詞中特意加入「美女」二字而輸入「春秋時期柳下惠美女坐懷不亂」並再繪制三次,分別給出以下三幅結果。
這三幅圖中倒是有了美女,但卻仍然與「坐懷不亂」的主題不沾邊。甚至鬧出了第三幅圖中只有美女而無柳下惠的笑話。
柳下惠不僅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典範,其「和」的思想更是中華「和文化」的人格化象征而被儒家的二號人物孟子稱為「聖之和者」的「和聖」。柳下惠晚年在食邑地柳下創辦柳下學堂教書育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後來的儒家、道家、佛家及諸子百家中的其它多家主流文化派別學術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柳下學堂兩千多年來更是激勵柳下惠展柳兩姓後人爭相傳承與發展成現在的全國多家「和聖書院」。我又在那款AI軟件的繪圖功能裏輸入「春秋時期柳下惠柳下講學」也是三次生成結果分別如下。
三幅圖倒是都有講學的味道。但卻與實際相差甚遠。一是春秋時期上學的只有男生而圖中卻出現了不少女生。二是那個時候連造紙術都沒有呢而圖中卻出現了紙質書本。三是頭冠不符合那個時候的實際。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常識性錯誤?我起初以為是我的關鍵詞輸入的不夠準確。於是我又進行改進,在關鍵詞中又特意加入「竹簡」二字而成為「春秋時期柳下惠柳下竹簡講學」並生成四次結果如下。
雖然明白無誤的輸入「竹簡講學」但四幅結果圖中除了最後一幅疑似竹簡但卻仍然與竹簡的形狀有明顯的差別外其它三幅依然是紙質書籍。而且學員中依然出現了那個時代不會出現的女生。還有頭冠仍然沒有改進。
這說明了什麽?
這起碼說明了搞這款人工智能軟件的人缺乏傳統文化底蘊,甚至缺乏傳統文化常識。以至於在涉及到傳統文化方面的創作中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因為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人工」,過程是按照人工事先設定的演算法智能化高效處理生成結果。其核心與前提還是「人工」。「人工」主要提供演算法設計及處理輸出結果的思路。
至此,我們不難看出,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欠缺讓人工智能在涉及到傳統文化方面的創作時不僅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甚至還會鬧出風馬牛不相及笑話。從而嚴重扭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質素、幹擾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認知。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消弱國人文化自信的底氣、動搖國人文化自信的信心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釜底抽薪使得國人文化自信的努力前功盡棄。
由此,我們在回到正題審視現代人工智能如何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實作自身的健康發展而行穩致遠的問題時不難發現需要從兩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領域也要透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充實自身的文化底蘊與內涵。以此為人工智能領域本身的文化自信築牢基礎。讓人工智能的發展沿著為人類服務的初心健康發展而不會走上歪路、邪路而迷失自我。
另一方面,在技術領域也要與傳統文化研究人員及機構多交流合作。甚至在涉及到傳統文化領域的內容時可以聘請傳統文化研究人員及機構作為自己的咨詢顧問,為人工智能在涉及到傳統文化領域的發展套用提供審查意見及咨詢指導。
目前國家在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行動。這為人工智能與各領域各方面的融合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不過人工智能與傳統文化領域的融合和人工智能與其它領域的融合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是像人工智能與其它領域的融合那樣透過對其它領域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幫助其實作進步、為其帶來方便以此為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帶來業務收入一樣,透過把人工智能技術套用到傳統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的相關領域也能為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帶來業務收入。
不同點在於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透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而護航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健康發展、行穩致遠本身並不能為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帶來直接的業務收入,而且還需要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進行投入。只是在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厚植了文化底蘊、增強了文化自信後飛得更高、走的更遠時才能感覺到優秀傳統文化對於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的意義。
同樣,在技術上,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透過與傳統文化研究人員及機構合作,或者聘用傳統文化研究人員及機構為自己涉及到傳統文化領域的內容提供審查、顧問及咨詢意見等服務也不能為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帶來直接的業務收入,而且同樣還需要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進行投入。只是在有了傳統文化研究人員及機構為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提供涉及到傳統文化內容的審查、顧問及咨詢意見幫助其改進相關功能後其使用者用起來更加滿意而增強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使用者基礎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才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研究人員及機構所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這些是需要註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