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又出神作!杭高學子一篇作文,兩頁正文配了三頁註釋,能讀完算你強

2024-04-11文化

今天下午, 杭州高級中學 歷史老師李海青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誇贊一篇學生神作。說是神作,一點都不誇張, 一篇題為【小周後賦】的文章,全部用文言文寫作,兩頁正文,光註釋就有三頁,整整126項。

李老師學的是古代史,看的古文材料不算少,連他都感嘆: 「好多字不認識,汗顏汗顏。」

全文126項註釋

帶書名號的就有50多處

先來看看這篇神作——【小周後賦】。能讀下來的,值得發條朋友圈炫耀。

「甲辰初春,丙寅之期。歲聿雲暮,日居月諸。長夜難消,霜侵羅幕。苦寒慘度,乃草寐案牘。及月瑩天心之時,芳袂濕露,綾襦染霰,支頤乃起,見幽苑閑庭,不似家舍。惟寒梅數植,香沁滿園。顧余所憩之掉,竟成石台。台上花牌零落,似葉子戲矣……」

李老師介紹,這篇文章,是發表在杭州高級中學魯迅文學社刊物 【魯迅風】 上的。這一期刊物共有77篇文章,大多是杭高學生的作品,也有個別是外校同學的投稿。

這篇讓李老師贊嘆的【小周後賦】,作者空白,連「佚名」二字都沒有標註。

作者這麽「拽」的嗎? 李老師翻看了文章,確實被驚到了。 126項註釋,用到的典故,帶書名號的就有五十多處。

讀完全文,連擔任杭州市歷史教研大組副組長、杭州市高中歷史新教材研究小組組長,古文造詣明顯高於普通人的李海青老師都感嘆: 「只想默默給他點32個贊,因為可能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就有32個字讀不下來。」

用古文寫作杭高有傳統

曾經有篇校慶公告就刷了屏

其實用古文寫文章,是杭高師生的傳統。

2018年5月,杭州高級中學官方微信釋出了一篇120周年校慶的文言文版公告。幾個小時後,這份特別的校慶公告在朋友圈刷屏,閱讀量迅速破10萬+。在留言區更是引發了持續熱議,點贊者認為公告讓人耳目一新,傳播效果極佳。

那篇校慶公告,全文共932字,共有74處註釋,有的出自【論語】,有的出自【詩經】,大多數內容都是高中語文課程裏涉及的內容。同樣的,文章裏也有很多生僻字,比如 菁莪[jīng é]、菑畬[zīyú]、矧[shěn]、岐嶷[yí]、尊斝[jiǎ] ……當時杭高師生還在朋友圈轉發,開玩笑說 「全讀對的可聘為杭高名譽校友」

鹿姐姐了解到,那篇刷屏公告的主要執筆者,是現任杭州高級中學副校長的高利。高校長是浙大人文學院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從醞釀到寫作完成,花了他近一個月時間。最後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還請了浙大教授和文學老師指導。

這次這篇學生神作,我們也特地請高校長來點評。

「構思有想法,寫作有功底,形式很吸睛,效果很卓越。既是優秀的寫作嘗試和成果,又是學習過程的完美展示,有才情,有內容,是典型的‘魯文人’作品。」高校長說,這篇文章可看做作者自我學習的「成果」,「用炫的方式學習。」

作者是今年杭高櫻花文學獎獲獎者

曾獲第20屆葉聖陶杯國賽一等獎

創作出這篇神作的學生是誰? 熱心的李海青老師在學校裏打聽了一圈,給我們帶來了好訊息: 作者是杭高錢江校區高二(7)班的陳棨杭同學。

聽說陳同學寫出了一篇古文神作,語文老師董青並不意外。

董老師說,陳同學高一第一次語文年級第一,後面都保持不錯,愛看書,尤其古典文學,而且陳同學獲獎很多。 比如第20屆葉聖陶杯國賽一等獎、第10屆科普科幻作文省賽一等獎、「品昧書香」詩歌征文一等獎等,還在【作文新天地】發表過文章。 「陳同學有些文雅藝術氣息,笑瞇瞇的,性格也很溫和,還會嗩吶等幾種樂器,在學校管樂團演出過。」

陳同學讓李海青老師印象深刻的,是今年杭高櫻花文學獎候選人風采展示時,他的自我介紹,也是用古文寫的。

杭高的櫻花文學獎 ,是身為文學前輩的杭高校友們,為鼓勵同學們寫作而設立的。該獎項由張抗抗文學館、張抗抗寫作培育基地、杭高語文組邀請的校內外專家進行評審,可謂是杭高最重要的「文學加冕」典禮,也是杭高文學最高獎。

從2017年開始,今年已經是第八屆。之前的七屆,李老師了解了一下,一共14位元同學,最後高考升學清北復交浙率近六成。這個獲獎群體,含金量沒得說了。而 陳棨杭同學就是今年第八屆櫻花文學獎的兩位獲得者之一 ,可見他的實力。

說起來,杭高歷代師生名人輩出,李叔同在這裏教過書,魯迅在這裏種下櫻花樹,徐誌摩、郁達夫、豐子愷、金庸都曾在這裏求過學。杭高同學在校期間寫文章,也是有傳統的,比如當年的知名校友金庸先生就是。

在【魯迅風】的扉頁上,歷史學者傅國湧先生,就回憶了金庸在浙江省立聯合高中求學時,在學校壁報上寫下【阿麗絲漫遊記】的情景。「人類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在時間的鏈條上跋涉。」

鹿姐姐了解到,【魯迅風】是年刊,小說、詩歌、散文、影評等不同題材的作品都有,成為了杭高學子們激揚文字的載體,每期也不乏這樣的古賦奇文。

一字一句,隔著遙遠的時光,西湖畔的杭高學子,正與碧湖畔的少年金庸彼此呼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火種,仍在杭高薪火相傳,風雅文字裏,是才思敏捷又充滿個性的少年們,為青春留下的最美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