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漣水婚事用語的雅與俗

2024-03-27文化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及其用語都非常完備和高雅,而人是最高貴的生靈,兩性的結合當然不可茍且、草率和輕慢,而要謹慎、莊重和堂皇,所以中國的婚事用語更是古今交融、雅俗互見而豐富多彩、饒有妙趣,是國人文明程度、文化水準的一個高度體現。漣水的婚事用語也呈現出文化傳承和雅俗並列的特點,值得理一理、品一品。
據信,早在西周,中國就已形成一套詳備典雅的婚儀,傳說為周公旦一手制訂,記載在儒家經典【禮記】裏,號稱「昏義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令人驚嘆的是,兩三千年下來,今世的婚儀基本上還是對「昏義六禮」的演繹,各個重要環節基本上都能和「昏義六禮」相對應。
漣水的婚儀全程下來,雖然也是關目不少、名稱繁多,但是可以用一個關鍵字來統領,這個關鍵字就是「親」。婚事叫「親事」,娶媳婦叫「娶親」,招女婿叫「招親」,兩家聯姻稱為「結親」或「做親」,結婚叫「成親」,介紹物件叫「說親」「提親」或「說媒」「提媒」,相物件叫「相親」或「看親」,暗中調查物件的家境、門風、品行叫「訪親」,確定物件叫「定親」或「訂婚」,男方到女方家帶新娘子叫「迎親」,女方將新娘子送往男方叫「送親」,男方迎候新娘子叫「接親」,婚禮的第三天男方接待新娘子父兄親族來訪叫「會親」,參與會親的新娘子一方的親屬被稱為 「新親」。成親之後,男女雙方的家長互為「親家」,不過此處的 「親」與別處的「親」發音有別,發的是後鼻音,而且是去聲,後面的「家」發輕聲,漣水話的「親家」聽起來就像「慶嫁」。我們漣水這一長串帶「親」字的婚儀用語實在是親和、通透而不失文雅。當然,比較接地氣或比較俗氣的用語也有,如說親又叫說媳婦、說女人,娶親又叫「秦」媳婦、「秦」女人和帶媳婦、帶女人,女子嫁人又叫把婆「格(家)」、把人「格(家)」和「秦」人、跟人。
記得我家祖父曾經跟我們兄弟姐妹說過這樣一句話,「那還是你爺你媽‘串講’時候的事」雲雲,我們都不知其中的「串講」是什麽意思,還以為是說我父母小時候在學堂聽老師串講課文什麽的呢。後來時常想到這話,問問周圍的人,也都很茫然。直到有一天,我在查「陰陽和合」一語的出處時,看到「昏義六禮」中含有「傳啟」這個環節,才省悟到我家祖父說的「串講」實為「傳柬」,因為「柬」與「講」方音相同,「柬」與「啟」又是同義,所以「傳柬」也就是」「傳啟」。然後到網上一搜,發現「傳柬」(傳啟)這個婚儀關目好多地方都有傳承,而且還是一個比較重要且有實質內容的環節,禮儀、文明、風雅都有體現。
傳柬儀式通常由男方操辦,男方請媒人帶著寫有男方生辰八字的紅色庚柬,以及簡單的茶食、禮品和現金(押婚錢)去女方家,女方家迎客款待,俗稱的「下禮」「過禮」大概就融合在這個程式裏。男女雙方都把柬帖作為契約保存,相當於新時代的結婚證。而且傳柬還有傳小柬、傳大柬之分。傳小柬亦稱「遞紅」「換小帖」「許親字」等,男方一般寫「敬求金諾」之類字樣,女方寫「謹遵台命」之類字句,表示親事得到女方應允。傳大柬亦稱傳柬、下「龍鳳帖」。柬有一定的套語和格式,一般男方的柬文是「久仰名門、願結秦晉」之類,女方柬文是「幸借冰言,仰答洪章」之類。
婚禮之前,女方要制備嫁妝,請木匠打梳頭桌、衣櫥、五鬥櫥這些家具;還要打「花盆單」,好像是購買梳妝用品,如花露水、胭脂粉之類。「花盆單」有人說是「花粉單」,有人說是「花魂單」,估計說的是花粉奩,亦即妝奩。
婚禮當然是新郎家裏辦的較為熱鬧、好看,要進行三天,天天擺喜宴。親族出禮的,往往是全家老幼到新郎家大吃三天。第一天是催妝,第二天是正日,第三天是會親。此後的回門、交生日儀式就跟賓客和看客都沒有什麽關系了。正日當然最熱鬧,好戲全在那晚上。晚上吃團圓飯的時候,新娘要到鍋台前象征性地展示一下「靠(削)」豆腐的廚藝。晚飯結束後,開始鬧新娘。鬧新娘的主要是賓客和街坊(鄉鄰)。鬧新娘鬧的主要物件是新娘,還順帶鬧一鬧喜爹(新郎的父親)、喜大伯子(新郎的哥哥)、喜小叔子(新郎的弟弟)。鬧的方式是用言語或行動讓被鬧的人出醜、為難、發窘,還要使出種種招數向新娘、新郎索要更多的喜煙和喜糖。鬧是為了營造喜慶歡樂的氣氛,所以主客有默契,鬧騰有分寸,盡管鬧得刁頑百出,但絕不會真的鬧出什麽問題來。而況新娘子有喜媽護衛,幫其解圍,當是安然無虞。喜奶即喜婆婆,是新郎的母親;喜媽就是所謂的「全福奶奶」,要能說會道、手眼靈活,除了給新娘保駕,還要相機給新娘、新郎進行房事啟蒙。我大堂哥結婚喜媽請的是族中嫁在瓦灘李家的大姑,大姑果然厲害,面對「鬧客」們貌似有理的纏蠻要求,居然會說出「馬列主義也要靈活運用」這樣的高端話語。小童摸馬桶也是個看點。馬桶裏放一些花生、糖果之類,小童一邊揭開馬桶摸花生,一邊說著大人事先教授的滑稽搞笑的喜話,引來眾人一陣笑。「左手‘歇(揭)’馬蓋,右手摸花生,養兒胖墩墩」,這是摸馬桶喜話的基本範式,可以「加花」,亦可以「變奏」,越逗樂越喜慶越好。
正日戲碼的高潮在送房和圓房。送房即清場,外人結束洞房,讓新郎新娘圓房。圓房即新婚之夜夫妻同房,同房即行房,行陰陽交合之禮。據傳說,周公創立的「昏義」原本是「七禮」,第七禮名曰「敦倫」,這是個很美的疊韻詞,意蘊敦睦夫婦之倫,含有指導新婚夫婦依禮交歡之意,後泛指夫妻之間行房事。周公不但勇於創造「昏義七禮」,而且還請其夫人予以配合,現身說法演示給青年看,但是到了最後演示敦倫之禮的時候,周夫人害羞,不願意再配合了,於是周公把葫蘆一剖為二作道具,上下兩瓢合在一起放著,其儀男俯女仰、天覆地載,以喻陰陽和合、男女交歡,此所謂「合巹」。不料文縐縐、羞答答的孔夫子把敦倫之禮砍了,將「七禮」修訂成「六禮」。但是,民間婚儀到底還是將敦倫之禮暗暗承襲了,送房、圓房正是對敦倫之禮的巧妙化用。送房儀式之重要一環是在婚房的窗戶上蒙一層紅紙,由一位男士對準婚床方向,一邊將成把的筷子用力從窗戶中心猛地戳進去,一邊說著「一戳一拖,養兒做大官」「一戳一拽,養兒做員外」之類的喜話。筷子和紅紙,其性質相當於周公演示婚禮的那個道具葫蘆,既象形又會意,且語含雙關,戳筷子的喜話則不啻是行房實操的口訣,其啟蒙隱喻之意已然不言而喻、昭然若揭,真乃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