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啟蒙辯證法 哲學斷片】:喚醒世界就要根除泛靈論

2024-01-31文化

【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

作者: 馬克斯·霍克海默、狄奧多·阿道爾諾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者: 渠敬東、曹衛東

作為著名的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倡導者,霍克海默所提出的「批判理論」在德國思想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書透過對20世紀30和40年代美國社會現象的描述,試圖著揭示文化進步走向其對立面的各種趨勢這一主題,尤其對西方的啟蒙運動、特別是啟蒙所鼓吹的理性本身進行了批判。

在西方當代社會思想史上,霍克海默是一個比較特殊,也比較復雜的人物:他從不追求個人思想體系的建構,而關註於社會批判和意識形態批判;從不追求個人思想成就的宏大,而傾心於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命題的規劃和奠基。

哈貝馬斯對他的老師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在法蘭克福學派圈子裏,霍克海默享有一種特殊的地位。他不僅長期擔任社會研究所的所長,而且還具體負責編輯【社會研究雜誌】;他也被公認是許多集體研究計劃的精神領袖。然而,除了這樣一個核心角色之外,霍克海默還有另外一面鮮為人知:即霍克海默自己的哲學著作和他的眾多同伴的哲學著作一樣,都是他們這個流亡知識分子集體成就的重要組成部份。而霍克海默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堅定不移地捍衛‘法蘭克福學派’這樣一個集體單稱。」

  1. 每一種生命都成了他們憎惡的物件,再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扭轉他們的憎惡。行動本身實際上成為了一種自發的目的,並且掩蓋了自身的無目的性。反猶主義總是號召人們起來采取一攬子行動;反猶主義和總體性之間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盲目性包含了一切,只因為它一無所知。
  2. 反猶主義行為方式是在因為被剝奪了主體性而變得盲目的人重新獲得主體的情況下出現的。對那些深陷其中的人們來說,他們的行為就像行為主義者所斷定的那樣,是兇狠殘忍的和無動於衷的,同時也無法提供出一種解釋。反猶主義是一種精致的圖式,也是一種文明儀式;集體屠殺就是貨真價實的劊子手儀式。
  3. 自由猶太人所相信的與社會和諧一致的觀念,最終不得不被當作是民族共同體自身所固有的和諧。他們認為,是反猶主義扭曲了秩序,但秩序本身在現實中如果不扭曲人的話,也不可能繼續存在下去。對猶太人的迫害,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迫害一樣,是與上述那種秩序分不開的。
  4. 軟弱無力的自由主義者招來了軟弱無力的敵人。猶太人的生存和表現,使無法與其一致的普遍性本身產生了問題。固執不變的生活秩序使猶太人與統治階級產生了某種不穩定的關系。他們總是希望能得到統治階級的接受,而不會受到他們的控制。
  5. 今天,對於某些人來說,反猶主義(Antisemitismus)已經成為與人類命運休戚相關的問題;而對於其他人來說,它只不過是個借口而已。
  6. 在一個為過多的危險設定明確界限的社會裏,每個人都會對他人的建議產生懷疑。社會應該提高警惕,對這樣的威脅加以限制。首先,我們應該對商業廣告(任何生意都不是白送的)有所警覺,而且隨時隨地都要有這樣的警覺,特別要警惕現代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相互串通一氣。叫賣聲音越大,產品的質素就越差。
  7. 今天,如果所有人都能夠做到言負其責的話,那麽我們既無法把這個責任托付給「大眾」,也無法托付給那些(軟弱無能的)個人,這種責任只能被托付在一個假想的證人身上,而且我們還生怕他與我們一同消亡。
  8. 今天,語言算計、描繪、暴露和煽動著謀殺;卻什麽也沒有表達出來。文化工業也像科學一樣,在各種事實中尋找著嚴格的標準。電影明星變成了專家;他們的表演也變成了自然行為的禮節和得體反應的指南。
  9. 對哲學來說,電影工業的煽情海報並不比充滿親情的葬禮公告好多少。哲學並沒有太大的胃口。因此,它既同情現狀,又對現狀敬而遠之。它所表達的是物件,而非物件的意誌。它是一種矛盾的聲音,否則,除了勝利的喧鬧以外人們什麽都聽不到。
  10. 如果人類已經筋疲力盡,他們的破壞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大,繼而進行一次徹底的掃蕩。人們要麽相互摧殘,使自己粉身碎骨,要麽把地球上的所有動物和植物一掃而光;假如地球的生命還很年輕的話,那麽,用一句名言來說,萬事萬物就必須從更低的階段重新開始。
  11. 柏拉圖堅決拒斥把哲學王的職責與普通的牧人等同起來,以及不顧防止人們變成豬玀的國家防線,從而使人類組織陷入松松垮垮的狀態的傾向,他所指的就是犬儒學派。那些拒不妥協的人可能會團結起來,並加強合作,但他們還是沒有建立一個強大的等級體系。
  12. 信仰系統還保留著防止個體染上疾病的集體特征。疾病是社會化的:在共同體的狂歡痛飲中,人們熟視無睹的正是一種關系運作,而引起偏執的機制在並沒有失去恐懼和驚嚇之可能的情況下,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也許這正是宗教為維持種族生存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之一。
  13. 人類的投射活動已經是一種自覺的活動,就像那些進攻行為和防守行為已經成為一種反射活動一樣。因此,人所建立起來的物件世界是一種產物,它「是深藏於人類內心深處的藝術,我們無法完全真實地捕捉它的運動規律,無法完全把它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14. 文明意味著社會對抗自然的勝利,意味著把一切都變成純粹的自然。
  15. 空間就是絕對的異化。人們在想要變成自然的同時,就會對自然變得冷酷無情。把恐懼當作保護手段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表現(Mimikry)。而人們那種僵硬木訥的反應也只是竭力維持生存的一種古老形式:即在適應死亡的過程中,生命為維持生存付出了代價。
  16. 文化完全遵循交換規律,以至於它不再可以交換;文化被盲目地使用,以至於它再也不能使用了。所以,文化與廣告便混同了起來。廣告在壟斷下越顯得無意義,就越變得無所不能。這些動機顯然是從經濟角度出發的。沒有文化工業,人們當然也能活下去,因此,它肯定會制造出很多心滿意足和平淡冷漠的情況。
  17. 在社會統治機制看來,自然就是與社會相互對抗的力量,因而其本身也就失去了自然的內容。那些展現綠樹、藍天、浮雲的畫面,都已經將自然的這些方面變成了一行行秘文,用來隱秘地展示工廠的煙囪和汽車加油站。
  18. 每個人都擺脫不掉自己,人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婚禮與自己的婚禮是一樣的,銀幕上的幸運兒與公眾也沒有什麽差別,但是,這種平等卻意味著人們之間存在著不可克服的區別。
  19. 文化工業把娛樂變成了一種人人皆知的謊言,變成了宗教暢銷書、心理電影以及婦女劇集都可以接受的胡言亂語,變成了得到人們一致贊同的令人尷尬的裝飾,這樣,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便可以受到更加牢固的控制了。
  20. 能夠徹底牽制藝術家的卻是壓力本身(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威脅),因為他們總得以審美專家的身份去適應商業生活。以前,就拿康德和休謨來說吧,他們在信上經常簽下「您最謙卑和恭順的仆人」等字樣,然而同時卻在暗中搗毀神殿和祭壇的基石。
  21. 只要電影一開演,結局會怎樣,誰會得到贊賞,誰會受到懲罰,誰會被人們忘卻,這一切就都已經清清楚楚了。在輕音樂中,一旦受過訓練的耳朵聽到流行歌曲的第一句,他就會猜到接下去將是什麽東西,而當歌曲確實這樣繼續下來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很得意。
  22. 一個人只要有了閑暇時間,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給他的產品。康德的形式主義還依然期待個人的作用,在他看來,個人完全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感性經驗與基本概念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然而,工業卻掠奪了個人的這種作用。
  23. 文化工業的技術,透過祛除掉社會勞動和社會系統這兩種邏輯之間的區別,實作了標準化和大眾生產。這一切,並不是技術運動規律所產生的結果,而是由今天經濟所行使的功能造成的。需求不再受中央控制了,相反,它為個人意識的控制作用所約束。
  24. 如果社會學理論認為,客觀宗教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了,前資本主義社會最後剩下的殘渣余孽已經徹底消解,技術和社會層面上的分化和專業化已經確立起來,而所有這些造成了文化混亂的局面,那麽,人們通常都會認為這是謊言;在今天,文化給一切事物都貼上了同樣的標簽。電影、廣播和雜誌制造了一個系統。
  25. 在羅馬諺語中有一種說法,無情才是真正的快樂,它表現為秩序的無法調和的矛盾,這種矛盾在認可幸福的時候把幸福變成了一種鬧劇,在約束幸福的時候把幸福制造出來。
  26. 文明產生禁忌的原始行為方式導致了一種隱蔽的生存方式,並且在獸欲橫流的惡名下,變成了一種破壞性力量。
  27. 現代啟蒙運動形成伊始,就充滿了激進色彩,這不同於所有以前的祛除神話運動。如果一種新的社會生活方式確立了一種新的宗教和新的思想方式,那麽,徹底推翻舊的階級、部落和民族,就必須伴隨著徹底祛除舊的神靈一同進行。
  28. 由於理性沒有實質目標,所以所有的情感會離它而去,成為純粹的自然情感。理性對立於一切非理性的原則,並成為啟蒙與神話相互對立的真正基礎。
  29. 邏輯學是民主的。邏輯上沒有大小之分。大被看作是舉足輕重的,而小則被看作是社會救濟的未來物件。
  30. 體系必須與自然保持和諧一致;正如事實是在體系中被預先闡明的那樣,它們也必須對體系作出確證。
  31. 從啟蒙的意義上來理解,思想是統一科學秩序的創造物,是從原理中衍生出來的實際知識,不管後者是被闡釋為任意設定的公理、內在的觀念或更高層次的抽象。邏輯規律產生和限定了在這種安排內最一般的關系。同一性存在於一致性之中。
  32. 在荷馬史詩的不同敘事層次中,神話均有所表現。不過,荷馬史詩為這些神話所提供的說明,以及用各種散亂的故事強行拼湊起來的統一性,也同樣是對主體從神話力量中擺脫出來的描述。
  33. 世間的人們對其不斷創造出來的現成事物的神話般地、科學般地尊重,最終變成了一個確鑿的事實,一座堅實的城堡,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和城堡,革命的想象自慚形穢,認為自己不過是一種烏托邦,對待客觀歷史趨勢,最終則是服服帖帖。
  34. 由啟蒙帶來的神話恐懼與神話本身同出一轍。啟蒙對神話的揭示,不僅是用語意學語言批判所認為的那些含混概念和語詞,而且也用所有人的表達,而這種表達在其自我持存的目的語境中已經毫無立足之地。
  35. 神話過程的獨特性就在於將事實合法化,這是一種欺騙!
  36. 語言不是一個單純的符號系統。黑格爾透過「確定的否定性」這一概念,揭示出了把啟蒙運動與其所謂的實證主義倒退區別開來的因素。當然,黑格爾把整個否定過程的意識結果,即把體系與歷史中的總體性最終化作一種絕對的做法,既違反了禁律,又使自身陷入了神話學。
  37. 啟蒙運動最終不僅摧毀了象征符號,而且也摧毀了它的繼承者,即一般概念;與此同時,啟蒙運動除了產生於集體又懼怕集體的抽象恐懼之外,沒有殘存下來一點兒形而上學的因素。概念在啟蒙運動面前的尷尬處境就像領養老金者面對工業托拉斯一樣,沒有一絲安全感。
  38. 神話觀念可以一直追溯到自然語境當中。如同雙子星座一樣,其他二元性符號都意指一種無法規避的自然迴圈,它自己有著象征自己身世的古老標記,因此,象征著整個父權世界公正性的宙斯手中的天平,說到底也是一種自然現象。
  39. 人們通常喜歡把概念說成是所把握之物的同一性特征,然而,概念由始以來都是辯證思維的產物。在辯證思維中,每一種事物都是其所是,同時又向非其所是轉化。這就是觀念與事物相互分離的客觀定義的原初形式。
  40. 面對陌生之物,人們因恐懼而驚呼,而這種驚呼之詞就成了該物的名稱。它總是在與已知事物的關系裏確定未知事物的超驗性,繼而把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化為神聖。自然作為現象與本質、作用與動力的二重性曾經使神話與科學變成了可能,這種二重性正源於人類的恐懼,而恐懼的表達則變成了解釋。
  41. 啟蒙總是把神人同形論當作神話的基礎,即用主體來折射自然界。由此看來,超自然物,比如精神和神靈都是人們自身畏懼自然現象的映像。因而,許多神話人物都具有一種共同特征,即被還原為人類主體。
  42. 稱得上偉大發明的印刷術,毫不起眼的火炮,人們早先多少已經有所了解的指南針,這三樣東西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啊!第一個發明引起了學識的變化,第二個發明引起了戰爭的變化,第三個發明則引起了金融、商業和航海的變化!而我認為,人類只是偶然或碰巧得到了這些發明。
  43. 事實上,盲聽輕信,滿腹疑慮,草率結論,誇誇其談,懼怕反駁,不思進取,漫不經心,咬文嚼字,一知半解——所有這些都阻礙人類心靈與事物本性的和諧一致;相反,卻使人類心靈與空洞的觀念及盲目的實驗結合起來;不管這一結合有多麽體面,其後果與結局都是不難想象的。
  44. 就進步思想的最一般意義而言,啟蒙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使人們擺脫恐懼,樹立自主。但是,被徹底啟蒙的世界卻籠罩在一片因勝利而招致的災難之中。啟蒙的綱領是要喚醒世界*,祛除神話,並用知識替代幻想。
  45. 思想在思考自身罪責的時候,也認識到了,遭到剝奪的不僅有對科學概念語言和日常概念語言的肯定性使用,也有對對立的概念語言的肯定性使用。凡是和統治思想不合拍的,都再也無法表達出來了;支離破碎的語言無法獨立完成的一切,社會機器一點不落地都給補上了。
  46. 在18世紀,哲學對無數拒斥恥辱的書和人視而不見,而在波拿巴(Bonaparte)的領導下完成了這一轉化。孔德的護教學派最終強行成為和它格格不人的百科全書派的追隨者,向先前所有反對它的人都伸出了友善之手。肯定過程中的不同批判形式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理論的形態,而理論的真實性卻消失不見了。
  47. 我們必須放棄對當代意識的這種信任,對科學傳統加以細心呵護和認真篩選。特別是當實證主義者指責科學傳統如同無用的包袱而應當予以拋棄的時候,我們就更是應該對科學傳統加以細心呵護和認真篩選。
  48. 今天,更重要的事情是捍衛自由,傳播自由,實作自由,而不是間接地促使世界走向宰制。
  49. 政治上分裂成為兩大對立陣營,這就在客觀上迫使相互大動肝火,因此,恐怖還繼續存在。第三世界中的沖突,以及極權主義的重新擡頭等等,這同當年的法西斯主義一樣,可不是單純的歷史插曲,【啟蒙辯證法】已經指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