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漢字一到十:背後是先民們的一番宏逸又切密的造字工程

2024-03-06文化

究竟為什麽說「一到十」的背後,深可琢磨?蓋因稍一拿六書的框架分析之,驚奇就來了——最為日常的數目字,居然已經是數種造字法的綜合聯用。

漢字太偉大了,偉大到不敢逐字地細琢磨 ——因稍知一點古文字學的常識後,便覺得每個漢字乃都能抻得出一番深邃的道理,倘坐定了細琢磨之,則腦漿子不一會兒就要燒開。 如「一、二、三、四……十」這十個幼兒都會寫的漢字,背後卻是先民們的一番宏逸又切密的造字工程。 誇張了吧?真不誇張,這還僅僅是從古文字學最基本的常識而言,即從漢字的「學前班」—— 【說文】「六書」 的基本類析而言。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字由此來,亦可由此被分析、理解。

漢字一到十的沿革

究竟為什麽說「一到十」的背後,深可琢磨?蓋因稍一拿六書的框架分析之,驚奇就來了—— 最為日常的數目字,居然已經是數種造字法的綜合聯用 此如,首先,一、二、三、四這四個字,蓋「指事法」的套用也。 什麽是指事?【說文】言之:「視而可識,察而見意」;其最典型的例子,「上下是也」——上、下之義,皆無從象形,先民們便以一橫作為平面,上書一點表上方,反之,下方。

——「一到四」的甲骨文、金文即以各自對應的數目的橫線表示,「四」作四條橫線。

甲骨文「四」

「五」則不同,五字用的就不單是指事法。 有沒有五條橫線的寫法?早期也有,即早期五字也還是指事字;但後來則主要是假借「互」形來表示「五」(一說「伍」形), 即後期轉成了「假借法」(如下圖) 。可能是為了貼合五字的讀音?可能是先民們早早地意識到,一直畫橫線也不是辦法? ——蓋中華文明廣闊、復雜的格局早已形成,隨之,對數目字的需求也早已突破了百、千、萬……豈能僅僅以橫線指示數目?

「五」如「互」形、「伍」形

同樣用假借的還有「九」,其也借「龍」形,似也借「肘」形,九字或即這些字的本字。

甲骨文「九」

「六」、「七」似也用的是假借 ,蓋六字寫如一個房子的形狀(下圖),或借了與之聲似的「廬」;「七」則借了「漆」(再下圖)。

甲骨文「六」

甲骨文「七」

——大家一定發現了,七字的甲骨文真像「十」啊!但它們的「字源」實則很不一樣。

七的這個十形,是割漆時在樹上刻出的道道,其一豎即那棵樹,一橫即那一刀,屬於借漆為七;而「十」則同上述的一、二、三、四,指事字也,義謂上下左右皆備,數備於十。至此,先人們已用了指事、假借兩種方法表示數目字,而「借漆為七」、「借廬為六」的背後,實則還有「會意法」、「象形法」——幼兒能寫的十個數目字而已,六書已見其四。 本文開頭所言的「背後是一番宏逸又切密的造字工程」,誇張嗎? 最後,我們看人見人愛的「八」。

「八」的沿革

——八字或甚古,初義已難明;狀如「分別相悖」,許是發源於「背」並假借其音。

寫於北京辦公室

2024年3月5日星期二

【主要參考文獻】【殷墟書契菁華】,【新甲骨文編】,許慎等【說文解字】,姜亮夫【古文字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