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會遇到這樣的人:
一旦與你稍微熟稔,便似乎卸下了所有防備,言談之間不再有任何顧忌,有時甚至到了口無遮攔的地步。
其實,這樣的「坦率」未必總是好事。越是親近的人,言語越需要斟酌。
01:親近不等於口無遮攔
孔子曾言:「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在面對親近的人時,我們往往更容易放松警惕,言談之中可能少了那份應有的謹慎和尊重。
生活中,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應成為我們口無遮攔的物件。
「親近」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說話,更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不顧及對方的感受。
相反,正因為親近,我們才更應該註重自己的言辭,讓每一句話都成為增進感情的催化劑,而不是破壞關系的利刃。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善意的話語能給人帶來溫暖,而一句惡語則可能深深傷害他人。
在與親近的人交流時,我們更應該註意自己的言辭。
不要因為關系親近就肆無忌憚,畢竟,言語的傷害是難以愈合的。
02:慎言,是一種修養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意思是說,在言語上要謹慎,而在行動上要敏捷。
在與親近之人的交往中,我們往往因為關系的親近而放松了言語上的約束,有時甚至出言不遜,無意中傷害了對方。
這種「口無遮攔」的行為,實則是對親近關系的一種不珍惜,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蘇格拉底曾說:「在和別人交談時,要克制去糾正別人的沖動的欲望。」
慎言,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種自我修養的體現。
在親近的人面前,我們更應當註重自己的言辭,避免因為一時的口無遮攔而傷害到對方。
寫在最後:
慎言,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愛;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修煉。
在與親近的人交流時,我們更應該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沖動;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
讓慎言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每一句話都充滿溫度和力量。
記住,親近不等於口無遮攔,而是要用「心」去交流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