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留學生眼中的中國年:從書寫春聯到賽博龐克舞龍,文化沖擊有多大

2024-02-10文化

對於香港本地人娜娜(化名)而言,她對母親來自江門所展現的迎新春熱情深感欽佩。寫春聯、貼對聯、逛花街、辦年貨、炸煎堆、炸油角,母親總是忙得不亦樂乎。而她的父親,來自巴基斯坦,對這些習俗的熟悉程度同樣令人驚訝。娜娜曾好奇地問過父親:「做這些會不會覺得煩?」父親笑著反問:「那你覺得說粵語累嗎?」那一刻,娜娜領悟到,他們作為香港人,早已將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習俗融入生活,就如同劉德華的【恭喜發財】在商場裏響起時,她即便能自然而然地跟唱,盡管從未特意記過歌詞。

當她的意大利同學邀請她一同參加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組織的活動時,她欣然同意。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春節花市裏,娜娜用地道的粵語向同學和朋友介紹每一種春花的象征意義,周圍攤主和路人的驚奇逐漸轉化為和善的神情,仿佛在說:「原來是本地人。」

在香港,像娜娜這樣擁有異國面孔卻深諳中國文化的學生並不罕見。他們或許並非在此地長大,但一旦踏上這片土地,便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並投身其中。

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文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2023年12月22日,聯合國決議將中國農歷春節定為聯合國假日,使中國節成為全球性的慶祝活動。這一變化在香港的高校內外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香港大學的漢語輔導平台在提供普通話和粵語教學的同時,還介紹了具有香港特色的茶餐廳文化和農歷新年傳統習俗。學校的人工智能協會則舉辦了新春聚會,結合了AI創作和寫春聯活動,展現了創新與傳統的完美結合。

校外的活動同樣精彩紛呈。在九龍廟街舉行的「龍騰香江,繽紛香港」新春文化活動上,投壺、舞獅、漢服秀、寫春聯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外國留學生。他們紛紛拿起毛筆,在紅紙上寫下自己的祝福,並興奮地合影留念。娜娜和她的外國同學們也參加了尖沙咀的「尖咀夜繽紛」新春活動。相較於「龍騰香江,繽紛香港」,「尖咀夜繽紛」更加年輕化和創新化。尤其是那條為龍年特別設計的「夜光舞龍」,其形態融合了粵式醒獅的元素,霸氣十足。外國學生們被這條噴著蒸汽、五光十色的中國龍深深震撼,稱之為「賽博龐克版舞龍」,並紛紛表示中國的龍文化令人著迷。

「這是全港年味最濃的地方了吧。」學校社交平台上的一篇貼文獲得了數百個點贊。貼文中展示的是一排排大紅燈籠密密麻麻地掛在半空中,仿佛瞬間穿越回了盛唐時期。一條評論特別引人註目:「這樣的紅,正是東方龍的紅。」這條曾經以印刷喜帖、紅包和春聯而著名的喜帖街,如今已經轉型為匯集本地與外國特色潮流品牌的利東街。燈籠的紅光與霓虹燈招牌交相輝映,散發出濃濃的中西交融氣息。許多外國學生特意來到這裏,站在燈籠下自拍留念。對他們來說,這些紅艷艷的燈籠就是中國年味的象征。

如今的香港不僅重視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還註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尤其是像春節和中秋這樣重要的傳統節日,更是備受重視。去年年底,香港特區政府聯合多家商會和各地區業界人士推出了「廟街夜繽紛」活動。位於九龍佐敦的廟街自上世紀20年代起就形成了以售賣便宜且頗具特色的貨物、大排檔美食、占蔔和音樂表演為主的夜市,被譽為「平民夜總會」,並多次成為電影的取景地。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廟街一度失去了往日的熱鬧。這次「廟街夜繽紛」活動在多方配合下成功舉辦,設立了眾多匯聚不同國家和地區美食的攤位,並對街道進行了精心布置,特別為新春佳節設定了打卡點,使這條充滿歷史特色和街頭文化的街道重現生機。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既慶祝西方節日,也高度重視中國傳統節慶。「香港品牌」如今需要匯聚「傳統」與「新意」,更應該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視窗和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