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明日初五,老人說「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不去擔」,啥意思?

2024-07-10文化

這是過去老輩人的一種說法了,在小編的家鄉這邊,以前也是很忌諱這些的。比如在春節期間,如果是第一次出遠門,那就會挑選一個日子。

在民間就有「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把家回」的說法。有些地方也說成是「七不出門,八不歸家」。

而這句俗語中的「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不去擔」,前半句說的也是和日子有關,而且還是中國傳統的陰歷,即每個月初五、十四和二十三這幾天,哪怕是外面有金子,都不要出去去搬回家。

也就是說哪怕外面的誘惑再大,也不宜出門。那這又是為什麽?這幾天有什麽特別之處呢?

原來這三天很特別,在過去民間也把它們稱之為「月忌」,或者是「月忌日」。這裏的忌日,可不是人去世了祭拜、祭掃的日子,而是說需要特別忌諱的日子。

這是過去民間的風水學術語,古代擇日的時候,就很忌諱這三天。在民間有不少這方面的諺語,比如"初五十四二十三,老君爐裏不煉丹,觀音老姥(音母)把門關"、「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出庵」、「初五十四二十三,觀音菩薩不出庵」等等。

甚至在民間還有一首童謠: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間。從古至今有文字,口口相傳不等閑,無事遊宕之社稷,李顏入宅喪三郎。初五犯著家長死,十四逢之身自當。行船落水曹官事,皆因遇著二十三。

而之所以有這些說法,民間普遍的一種說法,就是和每日紫白九星入中宮的理論有關,認為初五、十四和二十三,這三天是五黃入中宮的日子。

而在過去民間認為,五黃是君象,也就是帝王、當官的人出行、辦事的大日子,為了避免沖撞他們,觸怒龍顏等,所以世俗都要回避。

畢竟在古代民間等級制度森嚴,普通老百姓的地位低,為了避免給自己帶來麻煩,或者是遭遇災禍,也為了圖個吉利和平安。

因此就有了「初五、十四和二十三」是「月忌日」的說法,並且在過去這些說法流傳很廣,在民間就像是約定成俗一樣,大家都會特意避開這些日子辦一些重要的事情。

而「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不去擔」這句諺語,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就是在告誡人們每個月的這三天裏,即便外界有再大的誘惑(如「外面有金」),也應保持謹慎,不宜輕舉妄動。實際上,這也反映了他們趨吉避兇、追求安穩生活的樸素願望。不求大富大貴,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不過在過去,民間關於月忌日,也確實是有些禁忌的,其中在過去就有四大禁忌。第一個是在這一天不宜回娘家。

小時候還常聽大人們說起這個,就是如果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那也是要先看一下日子的,如果是月忌日就不能回娘家。

畢竟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了是不宜輕易回娘家的,就連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也不能回娘家。

第二個,是不宜在月忌日去看望病人。沒錯,在過去是有這樣的規矩,去看望病人也是要挑日子,以免將病氣帶給病人或自己沾染晦氣。其實吧,如果有這樣的習俗還是要遵守,比如現在有些地方也忌諱在下午、晚上去看望病人,而是要上午去。

第三是不宜出遠門,因為旅途中的不確定性增加,容易發生意外;像前面所說的「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不去擔」,也是說這些日子不宜出門的。尤其是在古代,忌諱在這樣的日子坐船出行。

第四是不宜訂婚、嫁娶等大喜事,因為喜慶之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和諧氛圍,而月忌日則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

這些禁忌,雖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背後卻反映了古人對家庭和諧、健康平安的深切期盼,以及對生活細節的細膩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大家的觀念也紛紛改變了,尤其是在近些年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許多傳統民俗中的禁忌已逐漸淡化,因此像「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不去擔」及月忌日的相關習俗,如今也就不怎麽被人重視了。

因此,我們也應理性看待這些習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好的習俗繼續傳承,而不好的就拋棄吧。在你的家鄉有這些說法嗎?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