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三弦書的祖師—三皇的傳說

2024-06-14文化

三弦書藝人在舊社會裏都敬三皇,把三皇供為自己的祖師爺。三皇就是伏羲、女媧、神農,又叫天皇、地皇、人皇。

相傳在上古時代,伏羲、神農、女媧造天、造地、造人,在華夏這塊地方建立了一片樂土。天上飛鳥金鳳,地上五谷豐登,人們安居樂業,講究禮儀,生活富足,無憂無慮。後來伏羲、女媧、神農功成業就,各歸神位,到九天皇宮享受祭祀去了。可是,人間慢慢地又出了不賢不孝的子孫,世道大變,禮壞樂崩,到處是戰亂不寧,人們開始受災受難了。三皇在天庭看不下去了,就又回到了人間,想勸說大家改邪歸正,友好相處,共享太平。可他們都是神靈仙體,不能和人們直接交談啊。怎麽辦呢?三皇就想在世上找個知書達理的人來替他們勸說勸說大家。

這一天,三皇正在四處查訪,見前面路邊上有個人正拿著竹制的書簡,大聲地誦讀。過往行人,有幾個站下來聽他念書。書上講的都是勸說人們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和善待人的話。可就是一般人聽不大懂,再加上他們有事要趕路,所以,那人念了半天,嗓子都念啞了,也沒幾個人聽他的。三皇看了,個個心中納悶,這個人是誰呀?伏羲耐不住性子,向過路人打聽:「哎,請問大哥,那個念書的人是誰呀?」

過路人說:「哎呀,你怎麽連他都不認得?這不是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嘛!他周遊列國到處講學,教化四方人民,在這兒宣講了三天了。」

「噢,那怎麽沒人聽他的呀?」

「嗨,他念的書太深了,老百姓聽不懂呀!」

「那咋著能叫老百姓聽懂呢?」

「老百姓愛聽唱,要是能讓他唱唱,再講講,這書就有人聽了。」

「噢,好好好!」

說完,那過路人走了。伏羲回來跟神農、女媧一講,三皇都覺得,孔夫子這人願意教化黎民百姓,倒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不如就托他來辦理這勸世救民的事。可是,他雖有苦心,不能招徠聽眾,也是無濟於事呀!怎麽辦呢?三皇想了一會兒,想出一個辦法。他們各自從自己的神服上抽了一根絲線,向孔子走去。

這時,太陽已經偏西了,眼看著路上的行人已經稀稀落落,孔子也念得筋疲力盡、乏困不堪了。於是他就動手收拾竹簡,準備回去。可是竹簡散亂得很,他好不容易收拾在一起,兩手一抱,又「嘩啦」撒了一地。一連抱了幾次,都抱不起來,急得他滿頭大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三皇走了過來,對他說:「辛苦了,先生。」

孔子一擡頭,認得是天皇、地皇、人皇,曉得連忙跪下叩頭,口中不住地說:「不知先祖到此,有失恭敬,恕罪恕罪!」

三皇說:「既是相遇,定有緣分,不必客氣。你這樣不辭勞苦,教化四方,真是太難為你了。我們三個沒有別的送你,各自送你一根絲線,你拿去捆竹簡用吧。你要記住,念書沒有講書明,說的沒有唱的清。」說完,三皇就蹤跡不見了。

孔子擡起頭來,不見了三皇,奇怪自己是不是在做夢。可再往竹簡堆上一看,果然放著三根絲線,又不由不信。楞了片刻,才開始動手。他先用三根絲線捆竹簡,纏纏繞繞,把竹簡編排成一整篇,然後一卷,卷了起來。果然好拿多了。可是三根絲線都沒用完,各自剩下一截來。孔子就順手綁在了一根竹簡上。他無意中用手一撥弄,竟然發出一種清脆悅耳的響聲。這使他又想起了三皇說的話:「念書沒有講書明,說的沒有唱的清。」不由心中豁然開朗起來,終於明白了三皇留下三根絲線的用意。

從那以後,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到處講學說教,就改用三弦制曲,連說帶唱了。念誦一會兒,拆講拆講;說一會兒書,撥弄撥弄弦子。後來,幹脆把書編成了唱詞,在竹簡制的三弦下邊又安上一個用蛇皮做的小圓鼓,聲音就更響亮、更優美了。到了後來,子弟傳子弟,越傳越多,就成了專門演唱說書的三弦書藝人了。直到現在群眾稱演唱三弦書的都還叫「說書」,稱三弦書藝人都還叫「先生」,因為他們是孔門弟子。他們說的書對鄉俗的改進、民風的教化都大有好好。經他們一說,不賢惠的賢惠了,不孝順的孝順了,兄弟們分家時也不爭不吵了,公婆兒媳之間不和氣的也解開疙瘩了,聽聽真是不錯。不過,三弦書藝人自己心裏明白,要論起他們的祖師爺來,那還得說是天皇、地皇、人皇這三皇。正像一首三弦書【西江月】開場詩所說的那樣:

普日三皇為先,他是萬民之祖,開天辟地立耕讀,治下乾坤後土。

孔子出外訪賢,這才留下說書,懷抱三弦道今古,解勸老幼民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