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與【瓦爾登湖】媲美的力作,讀完神清氣爽!

2024-08-04文化

在這個時代,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仿佛了了。如果是為了恢復能量,在家躺平,不是比去戶外旅行更高效嗎?為何還有許多人喜歡去大自然,去荒野呢?

與梭羅齊名的自然文學作家約翰·繆爾曾言:

「原本只是出去散一會兒步,最後卻決定在外面等到日落,因為我發現往外走,其實也是往內心去」。

這個夏日,群山在呼喚,而我必將前往!

中信出版近期推出了「 如花在野」系列的自然文學三部曲 ,希望與大家能一起走入荒野,尋回真我。

「如花在野」系列自然文學三部曲

讓我們一起 與約翰·繆爾共度山間夏日 ,無論是那些未曾涉足的遠方山川,還是那些已經消失在記憶中的童年沈迷在山野的趣事,都將被重新點燃,激發我們探索自然的渴望和勇氣。

讓我們與19 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 女性探險家伊莎貝拉·布特 ,跨上馬背,奔向洛磯山脈,行於荒野,也沈醉於荒野。

讓我們與 博物學家、散文家約翰·巴勒斯在山間 、在田野,去看毛茸茸的花栗鼠、狐貍、野兔和小浣熊的趣味生活。

夏日逃離城市

走向荒野,走向內心

自然文學作家約翰·繆爾在1888年7月給妻子的信中寫道:
「只有獨自一人,不帶行李,默默地走下去,才能真正走進荒野的深處。其他一切旅行都不過是灰塵、旅館、行李和閑聊。」

人對自然的憧憬到底意味著什麽?

可能本質上,是那份 長在自然裏的自由 吧,不必必須「有用」,只要 舒展地活著 即可。

不被人看到,也轟轟烈烈地盛開,不被人贊美,也依然是碧天雲卷。

1838年,約翰·繆爾出生於蘇格蘭,1849年,繆爾隨家人從蘇格蘭移民到美國威斯康辛州波蒂奇附近的一個農場生活,隨後在威斯康辛大學就讀,直到1863年。

離開大學後,繆爾從事機械發明,但在1867年,當一場工業事故幾乎讓他失去一只眼睛時,他放棄了這項「社畜」般的事業,全身心的開始了 自然之旅

離開社會,選擇到「荒野」度過余生。

後來的他,成了 博物學家、作家和冰川學家 ,也是繼梭羅之後重要的自然文學作家,被稱為 「山之王國的約翰」「美國荒野的守護神」和「美國國家公園之父」。

1903 年,他陪同狄奧多·羅斯福總統在美國西部的優勝美地進行了數天荒野之旅。

羅斯福稱 :「在世上所有人中,約翰·繆爾是最值得與之一起去優勝美地的人。」

受繆爾影響,羅斯福在任期內簽署建立了 5個國家公園、18 個國家紀念保護區、數十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上百處國家森林。

優勝美地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那裏有無數人向往的內華達山脈,美熹德河與圖奧勒米河蜿蜒其中,瀑布、溪流、花田、森林組成了美妙的山中盛夏。如今,優勝美地美國國家公園,也是全球徒步愛好者必打卡的美景勝地之一。

時間回到1869 年,31歲的約翰·繆爾也曾與我們一樣擁有夏日到山間度過的美好願望:

「而我想趁這時候到山區看看,奈何囊中羞澀,不知該如何維持溫飽。漫遊者們總是在為生計發愁,我也正為糧食問題困擾不已,甚至想試著學習野生動物的謀生手段,四處收集種子和漿果之類的吃食,獲取生存所需的營養,不帶金錢也不帶行囊,快活地漫步、攀登。」

這時,他收到了養羊人德萊尼的請求,說需要繆爾同牧羊人一起去內華達山脈牧羊,同行的牧羊人會負責所有放牧工作,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欣賞風景,考察植物、巖石、溪流等。

接下這份差事的繆爾,看著2050只羊,「忍不住擔心自己會把它們帶上一條不歸路」。

他將所有故事記錄到了 【夏日走過山間】 這本書中。

作為一名博物學家,他還在書中記錄了 大量植物相關的發現 ,如白花仙燈百合、耬鬥菜、白百合、羽扇豆和熊果的漿果等。細細品味之下,這種對植物的青睞,與中國自【詩經】【楚辭】而起的 「草木情懷」 或許是很好的一種對照。

關於自然,繆爾有兩句知名的名言:

「群山在呼喚,我必將前往。」

「成千上萬疲憊不堪、神經緊張、過度文明的人開始發現,上山就是回家,這種野性是必要的。」

他將自己的 荒野之旅化作了詩意的表達 ,這種浪漫也將驅使著我們走入荒野。

從1869年6月3日的盛夏到9月22日的涼秋, 100多篇生動的自然日記 收錄在【夏日走過山間】,盡顯山間夏日的美好。

我渴望疾勁的風

急欲找一個愛山的人說說話

「我渴望疾勁的風、重疊的山丘、巨大的松林、夜間野獸的吼叫、詩意般的自由,以及無與倫比的快樂的山旅生活。」

說出這句話的女人,是 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探險家、「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首位女性成員」伊莎貝拉·布特

在女性以「完美主婦」為理想的時代,在1873年,她卻選擇像男性一樣 跨上馬背 ,挑戰「北美脊梁」洛磯山脈中海拔超過4000米的朗斯峰。

在那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她 行於荒野,也沈醉於荒野。

1831年,伊莎貝拉·布特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她的父親是一位牧師,父母都非常支持她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她非常喜歡和父親一起學習騎馬,逃離那個時時刻刻被要求做「淑女」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所謂文明社會的規訓。

換言之, 她像男性一樣的跨騎在馬背上,就是一生逃離到荒野的開始。

維多利亞時代壓抑的生活規範,使她神經衰弱,身體每況愈下。23歲時,一位醫生建議她去長途旅行以療愈疾病,從此她開啟了無數次冒險之旅,足跡遍布北美、亞洲和北非等地。

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拓荒者:落基山公路之旅】中曾談道:「實際上,在伊莎貝拉·布特的一生中,她步行和旅行的距離相當於繞地球三圈。」

1873年秋天,她來到了北美落基山地區。當時,她停留得最久的科羅拉多,還是不屬於美國的未開發地區,當地的法律還在制訂中,鐵路也還在修建中,這塊土地上居住的是生活簡陋的拓荒者,他們才剛從印第安人手中奪得這塊土地。

伊莎貝拉·布特在落基山體驗到的極致之地,也就是神聖的埃斯蒂斯公園,如今已是個觀光客隨時可以方便進出的遊覽區,當時卻是美麗絕倫、與世隔絕的處女地。

她迫不及待想對世人描述這片土地。

她說:

「無論如何,我都要抵達那片深藍的地方,甚至站到那有閃亮白雪的朗斯峰之上。」

而那座山峰的海拔超過4000米。

她將此次洛磯山脈之旅的經歷都記錄在了 【我渴望疾勁的風】 一書中,全書由伊莎貝拉·布特寫給摯愛妹妹的 17封信組成 ,這種 書信體的敘述方式 既親切又富有感情,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

對旅行艱辛的幽默吐槽、對河流與山川美景的由衷贊嘆、對山中饑寒交迫生活的真實記錄,以及對荒野冒險的深情回眸,都隨著輕松愉悅的書信一一展開。

在路上,不僅有詩意,還有痛苦。

一方面,是山間的美景,令人驚嘆。

「我剛剛不期然地進入了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不過它的每一處都超乎我的夢想。」

另一方面,還有一連串的關於旅程艱辛的「吐槽」。

「到這裏為止,路途十分孤寂,除了右邊的巨山阻攔外,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我們像極了在海中航行,只是少了一方羅盤罷了。……幾只禿鷲在上空盤旋,旋即又降下。動物的屍骨處處可見。」

當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她遇到的那些生活在野性世界的自由人。

離開洛磯山脈,一切成為了過去。

70歲時,她最後一次踏上旅程,在摩洛哥完成了長達1000英裏的騎程。

盡管她馬不停蹄的一生充滿窮困與危險,她卻於74歲時在愛丁堡家中的床上安詳辭世。

晚年的伊莎貝拉·布特

伊莎貝拉·布特的一生,無疑是對「 女性力量與自由」精神 的最佳詮釋。她用自己的行動,有力地打破了社會對女性的固有偏見,同時在旅途中展現出了女性獨有的堅韌與智慧。

與毛茸茸的動物共度山間冬日

約翰·巴勒斯 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傑出的 自然文學作家 ,他被稱為「一個帶著雙筒望遠鏡的詩人」、「走向大自然的精靈」。

約翰·巴勒斯,於1837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他的一生與梭羅極為相似,都是 沈浸於自然的懷抱。

他當過教師,做過農場主,還在華盛頓特區的財政部做過9年的職員。多年後,他搬到了紐約州哈德遜河谷的一個農場,而後輾轉各處生活,不變的是他的筆端從此沒有離開過對自然的關註。

由於他對鳥類傾註了許多心血,著作有【夜鶯】【鳥與詩人】【蝗蟲與野蜜】等等,他也被稱為 「鳥之王國的約翰」 ,而我們上文提到過的約翰·繆爾則被稱為 「山之王國的約翰」。

【雪夜,狐貍毛茸茸】 一書中,約翰·巴勒斯記錄了他在山間生活時, 與動物之間發生的趣事 ,文字讀來十分治愈,兼具 博物知識與文學詩意。

他的文字,讓我們看到可愛的動物們的生活,也看到自己。

它們忙忙碌碌的在田野奔波,而我們也在大城市中奔跑。

比如, 花栗鼠 是典型的「i人」,喜歡獨居。

「我還從未見過多只花栗鼠棲居在同一個洞穴裏。顯然,他們中沒有任何兩只願意同處一個屋檐下。他是個多麽幹凈、玲瓏、敏捷、膽怯的小家夥啊!」

比如, 土撥鼠 的洞穴和潛伏地通常都帶有一股濃烈的氣味,但在彌漫著苜蓿芬芳的空氣中,這股味道一點也不令人反感。當土撥鼠逃往洞中或從石墻內挑釁農場的狗時,它如同清脆哨聲的尖叫是夏天的悅耳之音。

至於 松鼠:

「松鼠在樹上跳躍穿行時極為大膽和魯莽,而原因之一無疑是, 就算他們失足掉下來,也會毫發無失真。每一種樹松鼠似乎都能勝任某種初級飛行,至少能把自己變成一個降落傘,以便當他從極高處墜落或跳躍時有個緩沖。所謂的飛鼠(鼯鼠)就是其中翹楚。他展開毛茸茸的披風,騰空一躍,從一棵樹頂端沿一個陡峭的斜面滑翔到另一棵樹腳下,輕盈如鳥兒。」

最奇特的是 鳥類 ,它們面對危險的狀態,讓人匪夷所思。

當它們處於警戒狀態時,一群麻雀、鴿子、雪松太平鳥、雪鹀或烏鶇會同時起飛,整齊得如同只有一只鳥,而不是一百只。當一群鳥在飛行時,它們仍然是一個整體,具有一種意誌 ;它們會以著實驚人的統一性上升、盤旋或俯沖。

作為自然世界的敏銳觀察者。約翰·巴勒斯在家鄉卡茨基爾山周圍的樹林裏徒步旅行,在溪流邊垂釣,聆聽鳥鳴,並將他在那裏發現的世界用文字描摹出來,讓其他人也能從中找到對自然的熱愛。

從他們的文字中,我們能直觀感受到對生活的熱情,對自然的熱情,其實所有熱情最核心的東西,或許永遠是保有 好奇心。

盡管不斷長大,但是希望這份對生活的好奇心,對外界的好奇心,會永遠伴隨著我們。

【我渴望疾勁的風】

【雪夜狐貍毛茸茸】

【夏日走過山間】

(套裝3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