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人老了,逐漸告別這4樣東西,余生就只剩下「歸途」了

2024-06-18文化

人這一生,緣起緣落,緣聚緣散,終究會隨著時光而衰老、消逝。

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相遇,不斷告別的過程。今天,你跟他做同學。明天畢業,你就需要跟他分道揚鑣,或許此生永無相見之日。

同窗關系如此,其他的關系也是如此。這一刻,我們跟他在一起。可天下並沒有不散的筵席,下一刻,我們就需要跟他揮手說再見。

這就是佛家談到的 「愛別離」 。你再喜愛什麽,再牽掛什麽,也會跟這一切分別。到最後,告別自己,也就結束了這一生。

正如一位禪師所言: 「你所遇到的,都不過是一場虛妄。隨著虛妄消散,大夢初醒,這場人生的幻境也就終結了。」

人老了,逐漸告別以下4樣東西,人生就只剩下歸途了。

一、逐漸告別稚嫩天真。

小時候,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慢,可以悠閑地聽聽蟬鳴聲,可以樂呵樂呵地胡鬧一番,沒有什麽憂愁,只有簡簡單單的天真。

逐漸長大,接觸到這個社會了,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很快,既沒有時間追求理想,也沒有時間任性而為,更沒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慢慢地,人就會活成復雜、憂愁、急躁,甚至「行屍走肉」的樣子,一點也不幸福。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思考,越是成長,為什麽越是不幸福呢?

我們得出了一個答案: 成長的代價,就是要我們跟過往的稚嫩天真做切割。再怎麽天真的人,被生活毒打一番,也會變了模樣。

小時候活蹦亂跳的少年,變成了謹小慎微的中年男人模樣;小時候總愛幻想的少女,變成了滿臉憂愁的中年女人模樣。

所有的改變,都意味著「告別」。 告別以往稚嫩天真的自己,余生,便只剩下歸途。

二、逐漸告別往日時光。

楊絳先生說過, 過去人,過去事,笑笑就好。

有些人已然過去了,有些事已然成為了歷史,我們無法挽回,也無法改變,那就只能「一笑置之」,讓這一切都隨風而逝了。

以往,跟好友的承諾,並沒有實作,終究隨風而逝了;以往,所做的一切,都成為了一場空,終究隨風而逝了;

以往,心中所追求的理想,化為灰燼,終究隨風而逝了;以往,心心念念的人與事,跟我們逐漸告別,終究隨風而逝了。

人生,只有現在時,以及未來時,而沒有過去時。過去如何,那都是歷史的事兒;現在如何,那都是自己的事兒;未來如何,那都是命運的事兒。

對於過往,不論我們再怎麽悲傷,再怎麽後悔,再怎麽不舍,再怎麽懷戀,都只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逐漸告別至親之情。

最讓人難以割舍的,其實是至親之情。比如說,跟父母的感情,會牽動人之內心。

有一個農村出身的男人,年紀輕輕就來到大城市打工。他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幹活,賺到大錢,未來就能讓年邁的父母享福了。

還未等他賺到錢,父母就離他而去了。留給他的,只有無限的惆悵和悲嘆。他後悔,為什麽自己沒有及時盡孝呢?

所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就是這個道理。你想靜下來,可生活一直在往前發展。你想報答父母,可父母早已離去。

如今,這個中年人已經有房有車有存款了,但他的願望,已經無法實作了。遺憾之外,他還感覺到, 一代新人換舊人,隨著父母離開了,下一個,就到自己了。

告別了至親,等於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的樣子,只能一個人孤獨前行,直到滄海桑田、物是人非、韶華不再的那一天。

四、逐漸告別內心自我。

人,終其一生打拼、進步、成長,究竟為了什麽? 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跟內心的自己握手言和。

明代聖人王陽明,臨終前的遺言,就八個字: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意思是,我的內心早已光明透徹,還有什麽可說的呢?可見,王陽明跟內心的自我握手言和,完成了該要完成的使命,已經沒有什麽遺憾了。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也是如此,在圓寂前寫下一首詩: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水潮起潮落,就逐漸明白什麽是「自我」了。跟自己握手言和,毫無遺憾的他,就坐化圓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了。

人活一世,什麽最重要? 錢財不重要,名利不重要,地位也不重要,因為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誰也帶不走。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自我,因為他陪伴我們,走向永恒。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