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走近道教:天下道士那麽多,為何唯獨茅山道士最出名?

2024-03-30文化

「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影視劇裏常常會有道士的角色出現,他們或是本領超凡的武林高手,比如金庸武俠劇裏的王重陽、張三豐、全真七子;或是降妖捉怪的大師,比如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甚至還會扮演者反派角色,比如【西遊記】裏的虎力大仙、多目怪、比丘國的國丈、鹿力大仙等等。

道教創立於東漢中葉,在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道教的發展歷經了興衰,並且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諸多流派,如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全真派等等,最後又都被歸結為以齋醮符箓為代表的正一派和以丹道修行為代表的全真派。

道教內部的每個門派都有各自的特點,比如清微、北帝、神霄、上清等門派以雷法作為修持目標,雷法可以說是一個「大雜燴」,它將道教的諸多法術互相融合,既講存思、存神、內丹修煉,又講祈禳齋醮、符箓咒法。雷法以役使雷部諸神為行法的基礎,修持者可以達到呼風喚雨、祈晴禱雨等境界。

再比如凈明派以融合儒釋道為特點,以「忠孝廉謹,寬裕容忍」為修行教義。許真君在西山廣傳道法,並形成以西山萬壽宮為祖壇的凈明宗壇;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全真派主張「性命雙修」,以化煉內丹為主,註重人身的精、炁、神的修煉,以長生久視作為修行目標;丘處機開創了全真道教的龍門派,在全真派性命雙修的理論基礎上,對全真派進行創新,並吸收了儒家的處世方式與禪宗的修養理論,在遵循「三教合一」時以道教思想為主導。

茅山,原名句曲山,位於今江蘇南部句容市和金壇市交界處,道教稱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是道教的四大法壇之一上清法壇所在地。在漢朝之時茅氏三兄弟即茅盈、茅固和茅衷來到句曲山,看到此地人傑地靈,是清修聖地,於是選擇在此隱修 ,因此人們將句曲山改為茅山。後來南嶽夫人魏華存的弟子楊羲和許謐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壇」,所以茅山派又被稱為上清派。

茅山派的修行以符箓為主,此外茅山上清派以【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兩大經典為依托,註重本身的精炁神修持,透過存思服食天地間的靈氣以及神靈的真炁,從而可以修煉成仙。在道教的諸多派別中,茅山上清派可以說是無所不包,有經戒、科儀、符箓、齋醮、煉養、金丹等多種修行方式。

茅山道士顧名思義就是茅山派的道士,此外道教內部還有凈明道士、全真道士、武當道士等等稱呼,天下道士那麽多,為何唯獨茅山道士最出名呢?

道士本來就是一個比較低調的群體,人們多數透過影視作品來了認識他們。要問眾多影視劇裏哪個道士角色最出名,相信很多人會說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成了許多人童年的記憶,電影裏的眾多道教元素也是很多人對道家文化感興趣的來源。

然而事實上,道教的茅山派與影視劇裏的茅山道士還是不同的。劇中的茅山道士應該是和南方民間的道士「喃嘸佬」類似,他們是一群在喪葬禮儀中為先人進行超度儀式的民間道士,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不屬於正統的道士範疇。並且出現的道教法術也是來自於民間的巫法,而不是來自茅山上清派的道法。

之所以會有誤解,其實跟民間的一些誌怪小說有關,唐朝小說【集異記】寫道:唐天寶年間,蘇州吳縣的一名小吏張勵購得一處十分怪異的宅院,以為裏面埋藏著寶藏,他掘地三尺挖出來一個銅釜,開啟之後突然跳出來一只猴子,釜中有銘文:「茅山道士鮑知遠囚神猴於此。其有發者,發後十二年,胡兵大擾,六合煙塵,而發者俄亦族滅。」後來到了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果然起兵叛唐,張勵全家人無一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