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孔雀東南飛】中,有哪些難解的婆媳問題

2024-04-03文化

因為焦仲卿與劉蘭之感情好,婆婆不高興了,再者,劉蘭芝有自己的想法,個性鮮明,更惹得婆婆厭惡。

首先說容貌,劉蘭芝很漂亮,在被趕出焦家後,依然有很多媒人上門來說親,縣令家的三公子, 「窈窕世無雙」 ,還有太守家的五公子, 「嬌逸未有婚」 ,可以說條件都比焦仲卿要好,劉蘭芝長兄訓斥劉蘭芝, 「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有這麽多提親的,而且比焦仲卿家世更好,可見劉蘭芝容貌很出眾。而且文中有直接描寫劉蘭芝裝扮後的樣子,都可以看出,劉蘭芝是一個美女。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再說能力,劉蘭芝被遣,回到家,她的母親很吃驚,她的女兒會織布、會裁衣,能彈箜篌,能讀詩文,懂禮儀,以為會得婆家喜歡,萬萬沒想到會被婆家趕出家門。

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還有家境,劉蘭芝進退有序,有才藝知禮儀,這說明娘家家境不差,要不然不會將她培養地那般好,而且原文中也描寫了劉蘭芝的嫁妝,可以說很豐厚了,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個。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

劉蘭芝在焦家,自認為沒有過錯,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天不亮就開始織布,天黑也不得休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三天織五匹布,但是焦母依然嫌慢,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劉蘭芝已經明白,他們家的兒媳婦不好當,是婆婆在故意和她找茬。

所以,焦母不喜劉蘭芝,原因就是下面這兩方面:一是因為劉蘭芝有自己的想法,焦母不好控制,二是兩個小年輕感情太好了,撒狗糧,被婆婆所不喜。

先說劉蘭芝的性格。劉蘭芝的性格在文中刻畫的非常明顯,她堅強、倔強、清醒,有自己的想法,富有反抗精神,這在封建社會非常難得,但也正是她被焦母刁難的原因。

劉蘭芝堅強而又倔強,面對婆婆的刁難,她忍無可忍,提出 「請歸」,「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我已經受不了你家這樣的驅使,你這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用 「請歸」 的行動來表示自己的反抗,這在封建社會來說,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在回娘家的時候,早早就起床梳妝打扮,她要體面離開,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 ,梳洗打扮,件件事情要做四五遍,生怕哪裏不精致,可見她很倔強,離開也要笑著離開。劉蘭芝雖然生在古代封建社會,可是我卻覺得她比我們現代人更加想的開,反觀現代有些年輕人,分手後有很多人各種不體面,哭哭啼啼的、報復泄恨的、互相撕逼的……

劉蘭芝又是清醒的,焦仲卿告訴她,阿母逼迫我,你暫且回家去,我去官府回來接你回家,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劉蘭芝很清醒, 「勿復重紛紜」 ,不要再反反復復說這樣的話了,可見,她知道,她很難再回到焦家,但是她還是希望焦仲卿能記住他說過的話,接她回去,可見她心中雖然清醒,但是感情上,不願意割舍,希望兩人還能在一起,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兩人互道誓言。

焦母認為她 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所以久懷忿,一定要 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她已經為焦仲卿找好了合適的物件,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 。焦母認為秦羅敷賢惠,可能是覺得更好控制,不像劉蘭芝,有自己的想法。

劉蘭芝與焦仲卿感情很好。焦仲卿是一個府吏,在家時間少,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新婚夫妻,相聚日子少,小別勝新婚,兩個年輕人親親我我,估計焦母看不下去了,養了十幾年的兒子眼裏只有媳婦,老母親不能忍啊,所以看媳婦是怎麽看怎麽不順眼。焦仲卿向母親求情,要留下劉蘭芝, 「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這個焦仲卿,告訴母親他們以後死了也要相伴,這不是更加惹的焦母厭煩了嗎?焦母很明確地告訴焦仲卿,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趕緊打發走,焦仲卿下跪求情,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好家夥,居然威脅老母親非卿不娶,這相當於火上澆油,果然,焦母氣得錘床怒斥兒子。兒子越是維護劉蘭芝焦母越是生氣暴躁,這說明什麽?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別人在你耳邊說那個人好你會很煩躁的。娶了媳婦忘了娘,大概是每個當母親不願意承認的心酸,更何況是孤兒寡母,對兒子的依賴更甚。

這與陸遊與唐婉的愛情故事何其相似。唐婉聰慧,飽讀詩書,與陸遊是青梅竹馬,二人婚後也是伉儷情深,惹的陸母不喜,逼迫兩人離婚。與劉蘭芝一樣,唐婉有才有貌,性格飄逸脫俗,不拘小節,而且兩人感情太好了,陸母認為兒子沈溺於其中是墮落的表現,逼迫陸遊休了唐婉。與焦劉不同的是,兩人各自嫁娶,但是心中都留有彼此的位置。一別多年,在沈園邂逅,物是人非,無語凝噎,陸遊在沈園墻上寫下千古絕唱【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銷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唐婉知道後,也寫了一首【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幹, 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 難、 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
瞞、 瞞 、瞞 !

陸遊和唐婉也因為這兩首詩,他們的愛情被一直傳唱,打動了許多人。同樣的故事還有沈復與蕓娘,【浮生六記】中,沈復在閨房記樂中寫蕓娘聰慧, 「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 ,蕓娘在學說話時候聽人吟誦【琵琶行】就能背誦, 「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之句」, 在書麓中得到【琵琶行】,根據自己背誦的挨子去認,認識了字,而且還會作詩,可見非常聰慧。然而,太聰慧會遭人嫉妒,在坎坷記愁中,沈復寫道,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蕓娘因為識文墨,遭到家裏人的排擠和挖苦, 「余雖居長而行三,故上下呼蕓為 三娘 。後忽呼為 三太太 ,始而戲呼,繼成習慣,甚至尊卑長幼,皆以 三太太 呼之」。 沈復是老三,家中上下叫蕓娘「三娘」,後來被戲稱「三太太」,逐漸發展到長幼尊卑皆那樣叫。(凡夫妻年未三十即呼太太,前輩未有此,大可笑也)。蕓娘先後被公公誤會,被婆婆不喜,兩人被逐出家門,生活一度非常困苦。

有人說焦仲卿、陸遊是媽寶男,其實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具體事情要放在具體年代去理解,在現代社會,這樣的男人是沒有擔當的,但是在古代, 「孝」 為先的封建社會,子女不能忤逆父母,現代人很難理解,父母做錯了也不可以嗎?在【浮生六記】中幾個小片段,我深刻體會到了。

沈復的父親誤會蕓娘,寫信給沈復, 「汝婦背夫借債,讒謗小叔,且稱姑曰令堂,翁曰老人,悖謬之甚!我已專人持劄回蘇斥逐,汝若稍有人心,亦當知過」 ,沈復的父親認為蕓娘荒謬有悖禮節,誹謗小叔,稱婆婆為「令堂」,公公為「老人」,要逐出家門。沈復是怎樣的呢?看到這封信,如聞晴天霹靂,即刻寫認罪書, 「如聞青天霹靂,即肅書認罪」 。可見封建社會父母的威力,最後,他們夫妻被趕出家門。還有一個情節,蕓娘生病,她的姊妹遣人問訊,被他父親誤認為是憨園(妓女,蕓娘欲讓作沈復妾)派來的,大怒, 「汝婦不守閨訓,結盟娼妓;汝亦不思習上,濫伍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寬三日限,速自為計,退必首汝逆矣」 ,這些話相當嚴厲了,想要處死你情有不忍,姑且寬限你三日內迅速搬出去(此時是兩年後誤會解開父親讓搬回去),遲了就按忤逆和不孝父母之罪論處。

看到這個罪名,特意去網上搜了一下,一看,大吃一驚,居然這樣嚴厲。

封建社會對父母不孝順,是「十惡」之一,不孝,父母可以到官府告子女「忤逆」,一旦罪名成立,子女會受到最嚴厲的刑罰懲處。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罪莫大於不孝」的說法 ,據說這是夏朝法律就已確立的原則。隋唐以後的不孝是一組被認為嚴重違反孝道的罪名,嚴重則處絞刑。

所以,父母發怒,子女如驚弓之鳥,這一點可以看出來,古代的「孝」在子女心中的分量,根本就不敢反駁父母,或許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敢不敢一說,而是認為不能。如果遇上父母棒打鴛鴦的,大概就只能是悲劇收場了。古代的悲劇那麽多,並不是他們不會反抗,而是這種禮教深深地束縛住人的思想、人的自由,而且你一個人的力量根本沒辦法撼動。

所以,焦母不喜劉蘭芝,當她要遣劉蘭芝走,焦仲卿只能求情,求而不得,只能忍痛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