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要麽死,要麽好

2024-02-08文化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當然是在小學,畢竟【我與地壇】裏的環境描寫和作者史鐵生不算平凡的故事被老師誇贊得這樣高,但是我一直沒有讀過它,在書店裏幾次和它擦肩而過,我知道這本書很小巧,但依然沒有打算花那麽幾個小時去拜讀。直到放了寒假,許是在浮躁的互聯網文化裏浸染太久竟生出幾分惶恐,於是翻開書城裏這本經典名著,希望能增加些許書卷氣。

無疑他的文筆是具有美感的,地壇裏那些滾落的露珠,樹皮上的皺紋,永恒的夕陽和流動的人,雖短暫也永恒。我想史鐵生細膩的文筆與他無法自由行動有關,於是那歲月便被用來細細地觀察世間,雖然是無言的被動,但在他的筆下,最終還是化為另一種形式的主動了。

正像他描繪得那般,年輕的母親坐在房裏等著花轎來接她,充滿對婚後生活的希望;15歲的作者豪氣沖天準備下鄉,四周皆是與他一般的翩翩少年郎。往後風雨飄搖,日子一點點地流動,控制不了人生的走向,回過頭去看,那時的美好心緒竟是如此的珍貴,像握不住的光,亮了一瞬但終是散了。

人生總是有那麽多遺憾,那些金錢,掌聲和美人十年前不屬於我,十年後依然是這般,甚至情況愈下。不過我想既然還活著,總會想明白的,或者說就算不明白又怎樣呢?14,5歲的時候我總是很躁動,覺得自己是個蓋世英雄,顯然一個有故事的童年只是我成功的組成部份。到大學的時候我已經逐漸釋然,但是望向別人的成功還是偶爾心有不甘。但是我想將來,等到」那個時候」,人生的」那個時候」,我一定會釋然,生死有命,雖然美夢破滅,但也算安分守己,平淡過活了。

我的心是一座休眠的火山,也曾輕狂,後來我終於和籍籍無名的自己和解,但是我會永遠給那些風發的意氣留一隅角。

「但是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沈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裏,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當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嗎?」

雖然渺小,但勇敢地活著,就是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