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永遠不要拎著垃圾走路(深度好文)

2024-08-01文化

看到這樣一張漫畫:

一個愁容滿面的男人拎著幾袋東西在路上走著,絲毫沒有註意到周圍人異樣的眼光。

而他手裏的東西,散發出陣陣惡臭,將路人都熏得掩住了口鼻。

有人忍不住提醒了他,男人才驚覺,自己一直在拎著垃圾走路。

生活中,很多人也有「提著垃圾走路」的經歷:

比如遇到了一些破事,就會連著好幾天悶悶不樂;

經歷了一次遺憾,還會時不時暗自傷神,不肯釋懷;

碰到了不講理的爛人,就使勁跟對方爭執,非要辯個是非對錯……

這些壞情緒、小遺憾、爛人爛事,本質上跟垃圾並沒有任何區別。

但很多人還是喜歡將它們拎在手上,遲遲不肯放下,最終導致自己也被臭氣熏染。

1

不要用一時的挫折內耗自己

聽過一個觀點,叫:人可以有挫折,但不能有挫折感。

所謂挫折感,指的是人在遇到困難或失敗時,產生的失望、沮喪、自責或無力感。

人一旦深陷挫折感中,就很容易被挫折擊垮,從此一蹶不振,灰心喪氣。

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為霍華德的作家。

他癡迷於小說創作,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接連寫的幾部作品,都被出版商拒稿了。

面對這種打擊,霍華德整日整夜地憂心不已,甚至篤定自己無法再寫出優秀的作品。

就在他收到最後一封退稿信的時候,他對人生徹底失望,直接朝著自己開了一槍。

另一個,是作家杜文·卡萊爾的故事。

杜文·卡萊爾40歲那年,寫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本著作。

寫完最後一頁,他激動不已,手稿都沒收,就跑到了院子裏散步平復心情。

結果在他離開書房後,一陣大風吹過,將他的手稿悉數吹進了火爐裏。

卡萊爾回來後,看到作品已化為灰燼,崩潰不已。

但痛定思痛後,他決心讓這件事翻篇,繼續投身新的創作。

終於在繼續努力了三年之後,他憑借著著作【法國革命】一舉成名,成為享譽世界的作家。

第一個故事裏的作家,深陷挫折感中,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而另一個作家,則是將挫折視作一段人生經歷,他果斷將經歷翻篇,故而有了後來的成就。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反脆弱】一書中提到的兩種人生狀態:

第一種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會像玻璃球一樣,掉到地上,摔碎成一地。

而另一種人,則會像橡膠球一樣,掉在地上不僅不會壞,反而會彈得更高。

所以說,被人生的坎坷推到地上之後,是破碎,還是重新彈起,全看我們自己如何選擇。

真正聰明的人,永遠懂得朝前走、向前看,不會讓自己沈浸在挫折感之中。

而你若不想在挫折中一直徘徊,那就趕緊擺脫內耗的包袱,去選擇另一種愈挫愈勇的人生吧。

2

不要對曾經的遺憾耿耿於懷

印度有位哲學家,深受一位女子的傾慕。

一天,女子大膽找到哲學家,說想嫁他為妻。哲學家卻說要再考慮考慮。

結果哲學家考慮了十年,才下定決心要娶那位女子

此時女子早已成婚,還有了三個孩子。

哲學家知道後,幾近崩潰,兩年之後,他就抑郁而終了。

臨終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一句對人生的批註:

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那麽我們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應該是「不猶豫」,而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應該是「不後悔」。

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就要拼盡全力去抓住,去挽救。

可若一切已成往事,那就應努力去釋懷,不要再拿過去的記憶,來折磨現在的自己。

演員李若彤曾在事業上升期,為了愛情選擇息影十年,結果換來的卻是一場空。

備受打擊的她,整日沈浸在痛苦的情緒中,對家人也就少了許多關心。

也就在這段時間,她的父親意外生病,一年後,父親永遠地離開了她。

李若彤悲痛不已,她在自傳體隨筆【好好過】裏寫道:

因為自己沈浸在失戀的悲傷中,沒有好好陪伴父親。

父親的離去讓她意識到,當一個人沈浸在失去的遺憾中,就會錯過珍惜太多其他事情的機會。

人生總有遺憾,若不能及時釋懷,就會錯過更多。

那些忘不掉的人,辦不成的事,回不去的從前,其實只會幹擾我們當下的生活。

日子總是要往前走的,你若老是回頭看,只會讓此後的人生也重復過去的悲劇。

莫言曾說: 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

越是在一件憾事上耿耿於懷,越會讓自己痛苦不堪。

學會釋懷,懂得算了,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

3

不要拿別人的傷害來懲罰自己

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被蛇咬了,你是先停下來處理傷口,還是拿著 棒子 去追著蛇打?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前者。

然而同樣的道理,換到其他生活場景中,很多人卻不會這樣選擇。

作家南西,曾經在小說【錯恨】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中藥廠女工趙燕子,由於早年喪夫,日子一直過得很艱難。

就在她辛苦支撐家庭之際,她還在工作中遇到了重重阻礙。

工廠的田廠長,一直暗地裏給她使絆子,給所有人漲薪金,唯獨不給她漲。

趙燕子知道後,氣憤不已。

此後她就不再專註於工作,而是將大部份時間用於咒罵田廠長。

可哪怕她日夜怨恨咒罵,也沒有對田廠長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對方依然過得風生水起。

而趙燕子自己,卻因為長期被怨恨所困,身體日益變差,最後還突發心梗住進了醫院。

王爾德說過: 放不下仇恨,會讓荊棘爬滿自己的心。

別人對你的傷害,只是一時的,但你若始終不肯放下,最後一定會傷及自身。

學會忘卻傷害,放過別人,其實也是放過自己。

盧梭年輕時,未婚妻臨時悔婚,對方選擇了另一個男人。

他因此大受打擊,於是逃離了家鄉。

多年後,盧梭因寫作聲名大振,衣錦還鄉。

朋友提起了那位未婚妻,還說對方過得很潦倒。

大家都以為盧梭會為此高興,因為當年背叛他的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盧梭卻笑著說, 自己早已放下,也不再記恨了。

人活於世,誰沒有被傷害和辜負過?

但用別人的傷害來懲罰自己,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真正清醒的人,會把時間分給那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將它浪費在疲憊不堪的關系上。

正所謂,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

換個想法,該放就放,該忘則忘,你才能在治愈他人給你的傷害後,活得愈加通透。

余秋雨在【尋覓中華】中感慨道: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事上沈淪。

人生漫長,我們都有很長的路要走,都有很多的事要經歷。

可你若把路上遇到的每一件糟心的事情,都緊緊攥在手心,那就會寸步難行。

倒不如扔掉所有讓你覺得心煩意亂的垃圾,抖落掉汙染你身心的負面情緒。

這樣,我們才能騰出一片空間,容納生活的美好,安放自己的身心。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