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消失的年味,淡淡的鄉愁

2024-02-22文化

龍年春節最大的感受就是年味正在漸漸消失。

‘爆竹聲聲辭舊歲,煙花朵朵迎新年’,燃放鞭炮是春節最基本的特色。然而,村裏除夕放鞭炮還不如正月初五請財神來的熱烈。

今年明顯感覺在村裏過年的人少了,就拿我的左鄰右舍來說吧。

前鄰居是老兩口,七十多歲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在城裏成家立業。前幾年還堅持在家裏過年,孩子們春節回家,過完春節回城裏。今年年前接連下了兩場雪,氣溫較往年偏低,孩子們早早就把老兩口接去了集中供暖的城裏。今年春節也是在城裏過的,沒有回家。

後鄰居也是老兩口,歲數稍小一些,兩個兒子,也都在城賴恩了家,現在是兩個兒子輪流回家陪父母過春節,今年輪到了小兒子。

左鄰居兩口子五十多歲,還沒到六十,結婚後正趕上計劃生育,只有一個女兒。女兒考上大學,畢業後在省城工作,買了房子,大前年剛結婚,去年生了一個女孩兒。孩子小,小兩口又都上班,便讓父母進城幫忙帶孩子,今年春節沒回家,和孩子們一起在城裏過。

右鄰居兩口子最年輕,五十歲剛出頭,只有一個兒子,大學畢業在城裏找了一份工作,談了一個物件,聽說準備明年結婚。兩口子去天津打工好幾年了,往年都是回家過年。今年感覺回家過年耽誤掙錢不說,回家待幾天就回去,來回盤纏消費,一個月薪金就沒了。眼看著孩子就要結婚,花錢的事多起來,還不如趁著春節在城裏多掙幾個錢,在哪裏也是過年,幹脆讓孩子去了天津,春節沒回家。

除夕夜,我們這一片三家子沒人,黑乎乎一大片,別說放鞭炮了,一點動靜也沒有,半點沒有過年的氣氛。

現在過春節簡單了,拜年的少了,過年的氛圍沒有了。

小時候過年,說法規矩多,儀式程式也多。過了臘月二十三,殺雞沽酒割肉打掃衛生,家家戶戶準備過年。大年三十更忙活,寫春聯,包餃子,照庭,放鞭炮,準備年夜飯。除夕早起,祭天地,祭祖先,下餃子,吃完餃子去拜年,一直折騰到天光大亮。大人忙活過年,小孩子跟著高興。那個時候生活緊,小孩子盼過年,過年能穿新衣裳,吃好吃的,放鞭炮。大年初一,敲鑼打鼓,熱熱鬧鬧。那個時候沒有手機,電視也很少,小夥子聚在一起打撲克熱火朝天,大姑娘湊到一塊嘰嘰喳喳更熱鬧,大街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現在過年,已經沒有了那個時候的熱鬧。

村子裏過年的人越來越少,清冷的路燈照著清冷的硬化路,大街上看不到人影。拜年的隊伍稀稀拉拉,還有許多連串門都省略了,打個電話,發個紅包作罷。老年人不喜歡放鞭炮,村裏孩子少,放鞭炮的也不多,除夕的晚上,動靜也不多。有錢買鞭炮了,放鞭炮的人少了。沒人再拿著紅紙東家西家寫對聯,手機刷一下,什麽都有了,竈王爺畫也能買得到。那些過年的儀式說法,年輕人已經越來越不在乎了。

也許,再過幾年或者幾十年,村子裏的人都去了城裏。門口貼一副對聯,一家人躲到幾十平米的客廳裏吃頓餃子,刷刷手機,就算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