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傳奇式的人物楊小樓——記名伶楊小樓、王又宸的兩棚大喪事(2)

2024-06-27文化

傳奇式的人物--楊小樓 ——記名伶楊小樓、王又宸的兩棚大喪事(2)

楊小樓祖籍安徽潛縣人,祖上十世「為士大夫身,未嘗酷吏虐民」,後因時事變遷,棄士務農。祖父楊二喜,早年從軍未成,遂改學戲,成為有名的武醜,同行都稱之為「大刀楊二喜」。當時的名伶朱小元(朱素雲的父親)、俞潤仙(俞振庭的父親)都是他的門生。其父楊月樓,名久昌,初在徽班學習武生,後改學老生,與俞潤仙合演【泗洲城】,以飾猴子出名,有「楊猴子」的綽號。其拿手戲如【五雷陣】、【牧羊圈】、【探母回令】、【長阪坡】【挑滑車】等,極受歡迎。因之有「文武全才」之譽。

楊小樓本人系清光緒四年(1878年)生於北京,乳名「三元」,人歲時,入小榮椿班一科學武生,取名春甫。因拜伶界大王譚鑫培為義父,隨譚氏子輩排名嘉訓,字嘉年。出科後,為借其父之名望,取藝名「小樓」。

當年,楊小樓的父親楊月樓是慈禧太後最喜歡的「供奉」。而小樓從長相到表演技巧、嗓音都酷似其父,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故被慈禧太後所看中,於光緒三十二年,也成了「內廷供奉」,每逢朔望,進宮演戲,曾得到厚賞。不料,受到一些王公大臣的嫉妒。

有些王爺的心腹人不明真相,只憑猜測,胡亂議論,還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歪曲事實,四處傳謠,似乎楊小樓與慈禧太後有不可告人的勾當。結果鬧得滿城風雨。

楊小樓為了躲避風頭,便到西便門外白雲觀掛單,當了一名火居道士,道號超範子。這樣,脫離了藝海,潛居廟裏,既隱其名,又掩其身,似乎穩妥。詎料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後、光緒帝先後去世。在這種形勢下,若有王公大臣追究前嫌,便有口難辯。為了避免殺身之禍,只好裝起瘋來,於是經常蓬頭垢面,穿一件破道袍,在前門外一帶遊蕩,以制造假相。後來由於時局不穩,眾王公大臣都忙於政務,又聽說楊小樓瘋了,對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辛亥革命勝利之後,楊小樓在梨園界同人和眾親友的勸說下,才撤單還俗,重新挑班唱戲。

民國元年(1912年),楊小樓應呂月樵,白文金之約,離京南下,到上海三馬路大舞台演戲,此為楊氏離京赴滬獻藝之始。次年,乃載譽而歸。

民國3年(1914年),楊氏嫌北京戲園過於陳舊,主張建新式舞台,於是集股鳩資,在西柳樹井建築了第一舞台,一仿上海新式舞台之樣式。以為北京舞台史上創一新紀元。楊氏從此組班在第一舞台演唱,共達三年之久。此後楊氏先後獻藝於京、津、漢、滬,以及全國各大都市,聲譽遍於南北。

至本世紀30年代末,楊氏之藝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其唱腔樸直爽朗,饒有韻味;念白字音準確,節奏分明;武技動作靈活,似慢而實快,註意姿勢優美,兼有錢金福、王長林等為之配合,更見精采。表演上主張「武戲文唱」,將武技之運用與劇情、人物刻畫相結合。

其代表作有【長阪坡】、【鐵籠山】、【挑滑車】、【安天會】、【連環套】、【麒麟閣】、【狀元印】、【江都縣】、【落馬湖】,【戰宛城】、【寧武關】、【金錢豹】、【晉陽宮】、【林沖夜奔】、【蜈蚣嶺】等諸戲。其晚年,又上演【康郎山】、【野豬林】、三四本【連環套】、【取桂陽】、【父子降漢】、【霸王遇虞姬】等戲,尤傾動全國。楊氏與王瑤卿合演之【長阪坡】、與梅蘭芳合演之【霸王別姬】配合尤為嚴密。所演劇目大多自行加工,突破前人規範,形成獨特風格,世稱「楊派」,為後來武生所宗法,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