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豐澤海洋文化系列報道】豐澤區海洋文化18

2024-06-15文化

年節習俗

蟳埔和泉州其他所在一樣,有許多的民俗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做法也大同小異,只不過有些做法比較奇特。

1、年兜(春節)習俗

農歷十二月三十日,閩南地區俗稱「年兜」,也是閩南地區一年之中所有民俗節日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送神」與「接神」。傳說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各路神明都要回天庭向「天公」(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來的工作。俗語說:「人咧做天咧看」,更何況各路神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人間監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特別是「土地公」和「竈群司命」還直接供奉在家中,一管財、一管香火。

百姓為讓這些「神明」在「天公」面前為其說好話,保庇新年合家平安,財源廣進。於是送神日對各路神明的供奉特別豐厚。一早都備辦豐厚的供品到各地宮廟「神明」敬奉直到晚上,想多留在家中多供幾時。

農歷正月初四日,各路神明向玉皇大帝述職回到人間,百姓一早就擺設供品,點香燒金迎其到來,這就叫「接神」。百姓想早點知道神明為他家匯報些什麽?所以天一亮就設供品迎接,這也是所謂的「晚送神,早接神」的說法。至於「送神風、接神雨」的說法,是因為送神在年內,是大風季節,而「接神」則是入春雨季。

送節。在年前,蟳埔風俗,兒女在節前要送一份豐盛的禮品給父母過節,年年如此。如果是新婚的叫做送「頭節」,禮品更豐厚。有豬腳、面線、雞蛋、紅蟳、二瓶好酒,一條好煙以及一套新衣服。新娘的婆婆在節前也要買五串最好的鮮花給新娘打扮戴花,表示婆媳親密和睦,稱之「新娘花」。如果沒有,娘家會責怪親家瞧不起娘家,從此就會失去和氣。

春節(十二月三十日)是閩南民間傳統的年兜。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俗語說:「:清明不回家無祖,年兜不回家無某(老婆)」。無論你人在哪裏?都要趕回家過年,共享天倫之樂。

諺語:「炊龜炊果炊菜包、買魚買肉做年兜」。春節期間,討海人不出海捕魚,在外謀生、讀書都回家,難免要吃一餐豐盛的團圓飯,更何況蟳埔婦女有神必拜的習俗傳統,所敬之神特別多,供品自然要多,所以大人們忙著買魚、買肉、炊龜炊果,為孩子做新衣服。半夜裏排隊輪流在村裏唯有幾個「對區」(椿米用的東西)椿米、篩米,還要蒸炊糕果。在沒有電冰箱的年代,魚肉不能久放,必須油炸,比如,炸魚、炸醋肉、炸排骨、炸「雞卷」、炸油酥餅等等,忙的不可開交,而小孩卻特別高興,因為年兜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東西,有許多紅包到手,而且因為春節文體活動多,有演戲、籃球比賽、拔河,走親戚,所以好玩的地方也多。因此,也就有:「大人亂嘈嘈,孩子愛年兜」的諺語。

十二月二十九日至前幾日,午夜過後,要敬天公和「地主」稱為「燒天金」。之後,蟳埔女就三、五成群到各地「神明」燒金求蔔,祈求平安。

大年三十,倒是沒什麽事可做。只是到「祖廳」祖宗靈位前上香。晚上一家人歡聚一堂,圍坐在餐桌邊,吃上一餐豐碩的團圓飯,桌上自然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不分大小輩份,有說有笑,老的相互勸吃酒菜,少的猜拳行令好不熱鬧。

「跳火群」酒足飯飽之後,開始跳「火群」。「跳火群」起於何時,為什麽要跳「火群」。眾說紛紜。據村裏一位老者說,古時有一種燈具叫「燈猴燈」,在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時,誹謗泉州百姓糟蹋糧食,好好的糧食不吃,卻把它椿碎做果,玉帝一聽大怒,要發大水懲罰百姓。幸好「掃把神」向玉帝說百姓做果是為了敬神明,玉帝轉怒為喜,不再懲罰老百姓。百姓也從此對「燈猴」恨之入骨,決定年兜日把它燒掉,不讓它過年。

因此,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口埕堆放一些稻草,然後點燃,有的還放進一些竹片,竹片點燃後,發出劈劈啪啪聲響,好似放鞭炮一樣。之後依次先大人後小孩來回跳過,幼小孩童、嬰兒由大人抱著跳,未能回家過年的「男丁」也要由別人代跳,每個人跳一次念一句四句(吉祥語),如「跳火群、著魚群」著即抓的意思,「跳火灰逐流有」(即天天有),當向內跳時又念:「跳入內,發大財」,跳出去時念:「跳出去,無憂共無慮」。當跳向東時又念「跳向東,吃勿會空」,反跳來時念:「跳向西、錢銀滿厝內」。稻草快燒盡時,大家最後躍過火群進入厝內,念:「跳入厝、澎澎富」。最後燃放鞭炮。

過年飯。「跳火群」後,就備辦「過年飯」。有妻室的男人要在房內桌擺一壺白米飯,這飯最好是年夜飯吃剩的,寓意「年年有余」。飯的上面放幾個「菜包」寓意「包金包銀」,再放上幾個桔子,寓意「大吉大利」,同時還要放幾個芋頭,這芋頭最好是有芋母芋子的,寄望生子傳孫,子孫發達。最後是家裏有幾口人每人再放二個紅雞蛋。最後插上二支「春花」,放一些過夜錢。

辦好過夜飯後,大人給孩子分紅包。一家人坐在大廳電視機前,一邊泡茶,一邊嗑瓜子、吃蜜餞、一邊看電視直到時鐘敲打十二下,新的一年已經來到人間。人們開始給家裏所有神明「點香」,然後放鞭炮「開正」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