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西的中庸之道

2024-06-22文化

孔子的中庸之道,被很多人誤解為老好人、無原則,與孔子的意思和為人大相徑庭。【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對於中華傳統主流思想中的儒道而言,均註重不走極端,選取一個最合理、最恰當、情理相對皆宜的道路,達致最大的合諧。

這一點,同處軸心時代的希臘哲學家們,也往往不謀而合。

亞里士多德就認為:「品格可以分為三類,每一類的第一等和最後一等都是極端和邪惡,而中間一類則是美德或優越性。因此,介於懦弱和魯莽之間的是勇敢;介於吝嗇和浪費之間的是慷慨;介於懶惰和貪婪之間的是進取;介於自卑和驕傲之間的是謙虛;介於秘密與多嘴之間的是誠實;介於乖戾與滑稽之間的是幽默;介於爭吵與諂媚之間的是友誼-——介於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與堂·吉訶德的魯養沖動之間的便是自我控制。倫理學或行為意義上的「正確」因而與數學或工程學上的「正確」沒有什麽不同:它意味著恰當、合適,用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最理想的結果。」(本書71頁)

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阿波羅神廟內刻著一句箴言 :凡事勿過度。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野蠻和迂腐都是做人的極端,致中和,該文則文,該野則野,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這才是笑傲江湖的境界。

中華文化,優秀的東西真的不少。有揚有棄、傳承發展,恰是積極進取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