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一山一神仙(六)——茅山「三茅真君」、嶗山「廣援普度天尊」

2024-06-28文化

在中國,很多名山都與神仙有關聯,要麽與佛教,要麽與道教,要麽其他教派等,以下名山也不例外。

一、江蘇茅山——三茅真君

又名句曲山、地肺山,道教名山,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茅山

茅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和金壇市交界。東晉時道士許謐與楊羲在茅山建立了道教上清派。茅山文化歷史悠久,早在高辛氏時代,隱士展上公就曾到此活動。西漢時,陜西鹹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三茅真君)到茅山修道行善,茅山因此得名。

茅山

據相關資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他們大約是漢景帝時(前156-前140年)之人,道教茅山派的創教祖師。

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嶽恒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後見西王母,受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

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

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漢宣帝時遷洛陽令,後拜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

茅盈

傳說茅盈飛升後,茅固和茅衷兩兄弟均棄官還家,求兄於東山。茅盈便授以他們延年不死之法,兩兄弟修道三年,服用九轉還丹後,亦飛升成仙。茅氏三兄弟得道後,來到句容的句曲山(今江蘇句容茅山)掌管此山,因此句曲山改名為茅山。

他們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受到歷代帝王的加封。

齊梁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中:

稱大茅君茅盈為「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

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

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

三茅真君

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也對他們屢有加封。

如今,江蘇省的茅山以奉祀三茅真君而著稱於世。

二、山東嶗山——廣援普度天尊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不其山,又名輔唐山、鰲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為中國道教名山。相傳1195年,丘處機等全真七子從膠東昆崳山到嶗山傳教,從此嶗山道教皈依全真教。

據說牢山當年是因為姜子牙巡視嶗山時,被其氣勢所感染,認為此山比泰山還堅牢,因此稱其為「牢山」,而嶗山又因丘處機覺得「牢」字不美,把嶗山易名為「鰲山」。

廣援普度天尊,丘處機(公元1148-1227 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19歲出家,拜全真道祖王重陽為師,為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金元時期道教全真龍門派創派祖師,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與馬丹陽、譚處端、王玉陽、劉處玄、郝大通、孫不二等同稱「北七真」。

嶗山太清宮

在嶗山流傳著很多丘處機的故事,如「丘長春與逢仙橋」等。

傳說,丘處機在得道成仙之前,曾在嶗山的下宮廟修行。一天晚上,心情抑郁,廟門說出一首詩:

白發蒼顏未了仙,遊山玩水且留戀。

不嫌天上多官府,只恐人間有俗緣。

廣援普度天尊

詩剛吟誦完,忽然看見迎面走來一位白發飄飄、長胡子齊胸的老道。丘處機見老道仙氣十足,便向其請教成仙之道。

老道說:

若有真心得道成仙,明晚月出東山在此叩見!」說完變成了塊大石頭。

第二天晚上,丘處機遲到了,只見一個半青半紅的大桃子擱在大石頭頂上。悟了一陣才明白用意:「比喻我得道成仙的時機還不成熟啊!」

第三天晚上,丘處機又遲到了,這回石頭頂上留下了一串沒種子的人參果,悟了一陣才明用意:「要想得道成仙,不能無心啊!」

到了第四天晚上,終遇見老道,但老道只跟他說:

修真恰似上山勞,腳腳難移步步高。

若不誌心生退怠,直趨上天摘蟠桃。

這回丘處機一聽明白了,從此只專心修煉,心無雜念。

升仙圖

八十歲那年的一天夜裏,他正在洞中修真養性地打坐,忽聽洞外半空中有人叫道:「徒兒,快快跟我來呀!」隨後,他感覺自己的身體飄飄忽忽地起了空,飄出洞口,升上半空,跟隨那白胡子老道乘著白雲遠走高飛了。

後來,門徒們為紀念丘處機,便把他當年遇上白胡子老道的那座橋起名叫做「逢仙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