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玉璇璣」外緣的三個或四個齒形,代表著什麽?

2024-04-07文化

我們中華民族的大概發展脈絡,就是「 三皇時代 」、「 神農時代 」、「 五帝時代 」、「 夏商周時代 」,和「 秦漢以來 」。

三皇時代 」,就是中華民族的 孕育時代。

當時天下的三大主要文化族群開始相互交融。

「三皇」 ,就是 伏羲氏 燧人氏 女媧氏

伏羲氏 的最初地望在東北遼西地區;燧人氏就是中原地區的土著族群;女媧氏的最初地望在黃河中、上遊的渭水流域。

「神農時代」 ,就是中華民族的 嬰育時代。

這時的天下,由四大部族形成了一種結盟關系。

這種結盟的形式,就是在自然神的統領下,四大部族,由各自的祖先神保佑。

受各方尊崇的自然神為太陽神,神農氏就是太陽神在人間的代理者。

各個部族的祖先神,分別被供奉在各自部族的神山,即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

四嶽的嶽主,就是各自部族的祖先神在人間的代理者,也是各個部族的首領。

這就相當於今天的聯合國,大家都尊重聯合國秘書長的職位,但是,聯合國秘書長並不管轄各國的主權,對各國的內部事務無可置喙。

五帝時代」 ,是中華民族的 少年時代。

這時候,中華民族由神權統領走向政權統領,也就是政權取代神權,占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

這時的四大部族不再有各自的神權首領,或者,是四大部族的首領也是帝王手下的行政大臣,接受帝王下達的行政命令。

就像黃帝手下的春官青雲氏、夏官縉雲氏、秋官白雲氏、冬官黑雲氏、都具有地方上部族首領的性質,但是,他們又不完全是地方上的部族首領。

他們更多地是地方上 行政性的首領 ,而不是部族中 神權性的首領

「夏商周時代」 ,是中華民族的 青年時代。

這時候,中華民族 由政權統一走向財權統一,由大禹建立的「五服」制度,使各個部落諸侯,要根據情況向帝王貢獻財物。

由此,帝王就可以建立起一支不同於部落諸侯武裝的中央武裝,從而透過中央武裝加強了本族相對於異族的戰爭實力。

「秦漢以來」 ,就是中華民族的 成年時代 。 這時候,透過郡縣制取代封建制,從而取消地方政權的獨立性,加強中央集權的主導性,中華民族,就進一步地形成了一個有機協調的整體。

本文結合考古發現和史籍記載,勾勒出了一篇中華 「極簡史」 ,進而透過對中華 「極簡史」 的解讀,形成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 「極簡版」

六 傳統文化「極簡版」

在簡單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之後,我們再來透過對於中華民族歷史的這種簡單的了解,進而簡單地了解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要論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首先就要認識一下這種叫做 「玉璇璣」 的玉器文物。

這種玉器文物,最早發現於山東半島東部沿海地區的大汶口文化晚期、或龍山文化早期的遺址之中。

它的造型,是以壁或環為主體,外緣附出三個或四個指向一致的齒形。

它的名稱,最早是由清代學者、金石學家 吳大澈在其 【古玉圖考】 中定名的。

吳大澈認為,這類玉器即是 【尚書·舜典】 中所言 「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璇璣玉衡」

對於 "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這句話,西漢學者孔安國的解釋是: "在,察也,璇,美玉也;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

意思就是, 「玉璇璣」 是古代帝王觀測天象以定朝政的一種玉器。

而這種玉器本身的意義,就是旋轉——象征北鬥星圍繞著北極星的旋轉。

那麽,為什麽這種 「玉璇璣」 會在其外緣,有三個,或四個指向一致的齒形呢?

這就要我們知道,那些古代帝王為什麽要觀測天象以定朝政呢?

因為,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天上的事物和人間的事物是相互對應的,天上的星象其實是象征著地上的人事——北鬥星的運轉,是對應著人間社會的秩序運轉。

那麽,我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最初開始形成的神農氏時代,天下是有幾個大部族共同並列著呢?

就是以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為各自的神山,分別居住在天下四方的四個大部族共同並列著。

這四個大部族的並列,共同推動著天下秩序的運轉,不就是像 「玉璇璣」 的四個外齒,在決定著 「玉璇璣」 的旋轉嗎?

那麽,為什麽有的 「玉璇璣」 是四個外齒,有的 「玉璇璣」 又是三個外齒呢?

這就是一個具象與抽象的差別了。

四齒 「玉璇璣」 是一種具象,是直接對應神農氏時代天下實有的四個大部族的;而三齒 「玉璇璣」 就是抽象的,是描述天下秩序的本質的。

當時的天下,實際是有四個大部族相互並列,所以,就有四齒 「玉璇璣」

而四大部族之間的本質關系,其實就是 強勢部族 弱勢部族 、中間起平衡作用的 協調性部族 這三種身份的關系,所以,就又有三齒 「玉璇璣」

而由這種三齒 「玉璇璣」 ,我們就不免想到我們都十分熟悉的 【八卦圖】

【八卦圖】 的每卦裏都有上、中、下三爻,分別為天、地、人三才,是否就是這種三齒 「玉璇璣」 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呢?

當然,關於 【易經】 文化的發展演變過程及其內涵,我們現在尚無定論。

因為,在距今9000年、比神農氏時代要早得多的浙江義烏橋頭遺址,考古學家們就發現了疑似 【六十四卦】 裏的豫卦一樣的符號。

如果那真的是 【六十四卦】 裏豫卦的符號,那就表明 【易經】 文化源遠流長,我們中國古代各個部族,是在相互交流中,共同發展、演化著我們共同的 【易經】 文化的。

當然,不管 【易經】 文化在其外在的發展脈絡上,是由哪些部族發展的,而其內在的發展邏輯,肯定就是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關於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句話,有一幅廣為流傳的、據說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所作的演變解說圖。

這幅演變解說圖的內容如下:

從表面上看,這幅圖中的內容,似乎還真是像那麽回事。

但是,進一步地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他這其實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誰能夠根據他這幅圖,看得懂 【易經】 的真正含義呢?

其實,「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句話,其中 的 「易」 ,是指 【易經】

而她的 「太極」 ,其中的 「太」 ,是 「老」 「起始」 「原初」 的意思,比如太爺、太婆等等;其中的 「極」 ,本意是指馬背上的木架子,這裏就引申為事物的載體。

所以, 「太極」 ,就是事物的原始性的載體的意思。

就像一粒植物的種子,就像一個動物的精卵細胞,都是各自事物的原始性的載體,就都是各自事物的 「太極」

「兩儀」 是什麽呢?

「儀」 ,是事物的外表或舉動; 「兩儀」 ,就是事物的兩種外表或舉動。

事物都有哪兩種外表或舉動呢?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任何一個事物,都會有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這兩種外表或舉動。

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的 精神意識 和他的 肉體財物 ,就分別是他的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就分別是他的兩種外表或舉動。

這兩種外表或舉動——即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就是事物的 「兩儀」

「四象」 是什麽呢?

「象」 ,就是用形象所表達的內容。

「四象」 ,就是用四種形象所表達的四種內容;就是 【太極圖】【五行圖】【洛書】【河圖】 這四種形象所表達的內容。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這句話就是說,黃河上出了 【河圖】 ,洛水上出了 【洛書】 ,聖人伏羲氏,就根據這兩種形象所表達的內容畫出了 【八卦】

當然,從現在的考古發現來看, 【八卦】 應該不是伏羲氏的原創,因為,她所出現的年代,其實比伏羲氏所生活的年代要早得多。

但是,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 【河圖】 【洛書】 這兩種形象所表達的內容的基礎,就是 【太極圖】 【五行圖】 兩種形象所表達的內容。

這四種形象的內容加起來,就是 「四象」 的內容,由她們的內容再演化出 【八卦圖】 ,就是「 四象生八卦 」。

就像一只雞,其一生包含著雞蛋和雞仔兩個發展階段。

【太極圖】 ,就是象征雞蛋的蛋體,就是象征雞蛋的形而下的 「器」 【五行圖】 ,就是象征雞蛋的變化性質,就是象征雞蛋的形而上的 「道」 【洛書】 ,就是象征雞仔的肉體,就是象征雞仔的形而下的 「器」 【河圖】 ,就是象征雞仔的變化性質(生長規律),就是象征雞仔的形而上的 「道」

我們現在知道,一個能孵化出小雞的雞蛋,是一個 受精卵 ,裏面一定有 精細胞 卵細胞 的對立統一。

那麽,這像不像 【太極圖】 中,一陰一陽兩條 「魚」 之間的對立統一呢?

至於兩條 「魚」 ,各自都有 「魚體」 「魚眼」 ,都代表什麽呢?

「魚體」 ,當然就是精、卵細胞的物質結構,是精、卵細胞的形而下的 「器」 「魚眼」 ,當然就是精卵細胞的變化性質,就是精、卵細胞的形而上的 「道」 了。

我們現在也知道,一只雞仔有雞頭和軀體的對立統一;軀體內部又有酮體和內臟的對立統一;酮體內部也有肢體和軀幹的對立統一;內臟內部也有五臟六腑的對立統一。

那麽,這只雞仔的雞頭和軀體的對立統一,像不像 【洛書】 中的 中央陽五 和周邊八數的對立統一呢?

酮體和內臟的對立統一,像不像 【洛書】 中周邊八數的右上、與左下之間的對立統一呢?

肢體和軀幹的對立統一,以及五臟與六腑的對立統一,像不像 【洛書】 中周邊八數的右上與左下兩部份,各自內部的左、右之間的對立統一呢?

至於說,周邊八數中的各個點數的 陰性 陽性 的區別,不就是肢體和軀幹,五臟和六腑四種物質結構和四種物質結構的變化性質的區別嗎?不就是四種形而上的 「道」 和四種形而下的 「器」 的區別嗎?

所以, 【洛書】 就是在 【太極圖】 的基礎上,要發展得更復雜、更高級一些而已。

至於說, 【五行圖】 ,她其實和 【太極圖】 是對應的。

【太極圖】 象征物質結構,象征形而下的 「器」 【五行圖】 就象征物質結構的變化性質,象征物質結構的形而上的 「道」

首先,【太極圖】中有 陰魚 陽魚 ,【五行圖】中就有 「金」「水」 「木」「火」

其中的 「金」 ,就對應 陽魚 之眼,就是一種形而上的 「道」 「水」 ,就對應 陽魚 之體,就是一種形而下的 「器」 「木」 ,就對應 陰魚 之眼,又是一種形而上的 「道」 「火」 ,就對應 陰魚 之體,又是一種形而下的 「器」。

【五行圖】 中的 「土」 ,就是 【太極圖】 中由 陰魚 陽魚 合抱而成的大圓。

那麽,在這種關系下的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不就是揭示了這個事物之所以發生變化的原因嗎?

而事物變化的原因,不就是事物的形而上的 「道」 嗎?

【河圖】 【洛書】 是對應的。

【洛書】 象征物質結構、象征形而下的 「器」 【河圖】 就象征物質結構的變化性質、象征形而上的 「道」

那麽,為什麽 【河圖】 的中央是三個 點數五 ,而且,上、下兩個為 陰性 ,中間一個為 陽性 呢?

這是因為,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事物的變化,是由其與內外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河圖】中的那個 陽性點數五 ,就是表示本事物的 「動」 ,以及本事物在運動過程中的第五個變化階段;上、下兩個 陰性點數五 ,就是分別表示本事物所面對的 「反者」 (支配本事物的強者)的 「動」 ,和 「反者」 運動過程中的第五個變化階段,以及本事物面對的 「弱者」 (被本事物所支配者)的 「動」 ,和 「弱者」 運動過程中的第五個變化階段。

三個 點數五 【河圖】 中央的同位相對,實際上就是表示一種 承前啟後 或者 去舊迎新 的關系,就是本事物在其父輩的第五個變化階段誕生,在其子輩的第五個變化階段衰落,在其自己的第五階段,它就會奪取父輩的支配權取得支配地位,同時,營造出自己的子輩,相對自己的子輩處於支配地位。

【河圖】 的周邊八數,跟 【洛書】 的周邊八數一樣,也是偶數為 陰性 ,奇數為 陽性

然而,它們不是像 【洛書】 中周邊八數的 陰性 陽性 一樣,是分別表示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而是分別表示事物變化過程中的 量變 質變

事物的第一階段是產生, 質變 ;第二階段是成長, 量變 ;第三階段是嬰兒變少年, 質變 ;第四階段是少年成長, 量變 ;第五階段是少年變成年, 質變 ;第六階段是成年的發展, 量變 ;第七階段是成年變老年, 質變 ;第八階段是繼續衰老, 量變 ;第九階段是滅亡, 質變

【河圖】 的周邊八數分內、外兩層, 內為陰,外為陽 ,表示本事物在第一、二、三、四變化階段,相對處在 被支配地位 ,第六、七、八、九階段處在 支配地位

【河圖】 的周邊八數一、六同位,二、七同位,三、八同位,四、九同位,就是表示歷史的過去和將來,雖然層次不同,本質不同,但是,發展的形式是一樣的。

如果以兩個陰性 點數五 為首尾,將 【河圖】 中的十一個點數連線起來,再想象成一個立體空間圖,那麽,它就是一條底小面大的螺旋線—— 歷史是一條螺旋線

【河圖】 【五行圖】 都是象征事物的形而上的 「道」 ,是象征事物的變化性質。

【五行圖】 揭示的是事物變化的原因,就是事物與內、外環境之間的對立統一的相互作用; 【河圖】 揭示的則是事物變化的規律,就是新、舊事物之間的承上啟下、新陳代謝。

那麽, 【易經】 文化具體是怎麽發展的呢?

前面已經說過,史籍記載,是伏羲氏創造了 【八卦】 ,但是,根據考古發現,這可能是伏羲氏的後人們,對自己祖先的吹捧。

就是說,伏羲氏有可能對 【易經】 的發展有貢獻,但是,伏羲氏是距今8000年到距今5500年左右的中國四大部族之一,而 【易經】 的符號,在距今9000年的浙江義烏橋頭遺址就有出現。

所以,【易經】文化的發展,其實比伏羲氏部族的出現年代要早得多。

那麽,【易經】文化具體是怎麽發展的,我們現在雖然難以考察其過程,卻能夠了解其大概的發展邏輯。

首先看這兩幅圖:

這兩幅圖中的左邊一幅,多見於漢唐古墓中,一般稱為 【伏羲女媧交媾圖】 ;右邊是 【山海經】 插圖,寓意是 「珥兩黃蛇,把兩黃蛇」

我們看這兩幅圖之間,有什麽聯系呢?

它們之中都有蛇,就是都有蛇崇拜,都以蛇為圖騰。

而在意義上,左邊是不是表現兩個蛇神之間的對立統一呢?

右邊是不是表現四個蛇神之間的對立統一呢?

所以,它們之間就是在內容表達上,有一種從簡單到復雜的關系,是不是呢?

我們再看兩幅圖:

這兩幅圖中,左邊的 【太極圖】 我們大家都知道,而右邊的 【人面魚紋彩陶盆】 ,是出土於距今6000-7000年的西安半坡遺址。

我們看這兩幅圖之間,有什麽聯系呢?

是不是和上面兩幅圖一樣,它們都有相同的崇拜呢?

只是,上面兩幅圖都是崇拜蛇,而下面這兩幅圖都是崇拜魚。

而在意義上,下面這兩幅圖,也是和上面兩幅圖一樣,左邊是表現兩個神靈之間的對立統一,右邊是表現四個神靈之間的對立統一。

所以,它們之間就是在內容表達上,有一種從簡單到復雜的關系。

這就是說,上面兩幅圖和下面兩幅圖,雖然分別是屬於不同的族群,是崇拜不同的圖騰,但是,他們的世界觀或者宗教信仰,基本上是相同的。

而我們再把上面的較為復雜的兩幅圖與 【洛書】 對照:

我們能不能夠看出他們之間的聯系呢?

就是說, 【洛書】 是對上面兩幅圖的發展,是將上面兩幅圖的意義——象數化了。

當然,僅僅一幅 【洛書】 ,並不能表達出上面兩幅圖的全部含義,所以,就還有 【河圖】 【洛書】 配套,對 【洛書】 所表達不出來的意義進行補充。

然後, 【五行圖】 也是對 【太極圖】 的補充。

然後,由 【太極圖】【五行圖】【洛書】【河圖】 就演繹出了 【八卦圖】 【六十四卦圖】

這就是 「四象生八卦」

最後一問題,關於 「道」

我們中國人最喜歡講 「道理」 ,從而遵守 「道德」

老子洋洋灑灑五千言,講的就是 【道德經】 ,是我們中國人的最高學問。

可是,兩千多年來,一代一代人誦讀 【道德經】 ,一代一代人膜拜 【道德經】 ,誰又真正讀懂了 【道德經】 呢?

「道可道,無常道」 「道」 到底是什麽呢?

老子的 【道德經】 其實是讓人越讀越糊塗,倒不如 【易經·系辭】 裏的一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讓人可以想象。

所謂 「形而上」 ,不就是人的靈魂嗎?所謂 「形而下」 ,不就是人的肉體嗎?

所以,靈魂性的東西就是 「道」 ,肉體性的東西就是 「器」 ,擴充套件一點說,就是精神、性質性的東西就是 「道」 ,物質、結構性的東西就是 「器」

但是,這還是讓人不明白,靈魂、性質性的東西又到底是什麽呢?

它又是從何而來呢?

靈魂,性質性的東西,其實就是 「慣性」

「任何一個事物,當它在內外環境的作用下產生時,它就同時具有保持其既定狀態不變的性質,這種性質就是慣性。」

而這種哲學上的 「慣性」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事物的性質或靈魂,在我們中國古代哲學中,就是 「道」

「萬物皆有靈」 ,萬物都有 「慣性」

包括飛行中的子彈也有靈,飛行中的子彈的靈,就是 「慣性」

「慣性」 是怎麽產生的呢?

好比子彈的 「慣性」 ,就是開槍的人,以及槍的效能、火藥的效能、加上子彈本身的效能,這些先天性環境所共同造就的!

人的生活習慣或者價值觀念,不也是由一些先天性的環境所共同造就的嗎?

所以,人的生活習慣或者價值觀念,也是一種 「慣性」

「道可道,無常道」 「慣性」 可以描述,卻不能一言以蔽之。

因為,她有不同的面向,有不同的層次。

就好比 【太極圖】 中的兩個魚眼,是兩條魚的 「慣性」 ,【五行圖】中的 「金」「木」 ,分別是 「水」「火」 「慣性」 ,而整個 【太極圖】 也有 【太極圖】 的「慣性」,整個 【五行圖】 也有 「慣性」 ,就是 「土」

【洛書】 中,四角的四個陰性的偶數,分別是四方的四個陽性奇數的 「慣性」 ,而中央 「陽五」 ,又是整個【洛書】的 「慣性」

當我們明白了 「道」 的本質,明白了靈魂的本質,其實就是 「慣性」 ,我們還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神、有上帝嗎?

神、上帝,就在你的身體內外,就是你的內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