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令人尷尬的四大姓氏,取啥名都不好聽,後人氣得想改姓

2024-02-10文化

文|鯨探所

編輯|鯨探所

中國的姓氏源遠流長,更是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傳承。

姓氏作為家族的標識,代代相傳。

然而在幾萬個姓氏中,也不乏一些比較冷僻的姓氏,甚至提起來就非常尷尬, 就連起名字都不好起。

令人尷尬的姓氏——操姓的起源

操姓看似讓人尷尬,但它的起源卻歷史悠久。

關於操姓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它來自殷商時期君主賜予大夫的官職,成了那些大夫的姓氏, 另一種說法是操姓源自周武王的後代姬姓,是以某種職業技能為姓氏。

還有一種說法稱,南北朝的蕭氏後人為了躲避戰亂改姓操,並稱自己是曹操後人。

不管起源如何,操姓已經延續了很久,如今的操姓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湖北等多個省份,人口也有一萬多。

據記載,明朝還有一位姓操的官員,他在臨終時堅稱自己是周武王後代,並且操姓始祖曾解讀過孔子的【渝蘭操】一書, 這表明操姓並不令當時的社會所鄙視。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操」這個字逐漸變成了臟話,許多女性都在生孩子時就會選擇讓孩子隨母姓,以避免將來的尷尬。

作為操姓人士,面臨的問題確實不小,歷史上也有改姓的例子, 如南京作家「操新」後來改名「曹新」。

不過,操姓的擁有者們也在努力面對這一現實,他們會給子女取名字時避開敏感詞,比如「操心」這樣的名字就很妥當。

有意思的是,操姓人有一個古老的婚俗,就是不允許與曹姓通婚, 因為兩姓本是一家,曹操後人分成兩支,一支姓曹,一支改姓操。

這種習俗沿襲至今,可見操姓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

避諱的姓氏:死姓

「死」這個姓氏,源自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的四字復姓音譯轉化而來。

當時為了同漢族融合,鮮卑族皇帝下令將部族名稱改為漢字姓氏, 於是就出現了「死」這個姓氏。

要知道,鮮卑人對漢語文化不熟悉,他們習慣直接透過詞語的發音來照搬漢字,而沒有考慮漢字所代表的含義。

於是,一些比較尷尬的漢字姓氏就這樣產生了,「死」便是其中之一。

當然了,對於生活在北方草原的鮮卑人來說,死亡與戰爭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份。所以采用「死」為姓氏, 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當這些鮮卑人逐漸南遷,融入中原漢族社區後,這個姓氏的不吉利含義也就凸顯了出來,許多人會避諱這個姓氏,導致「死」姓人口數大幅減少。

而且這一姓氏在取名上也很難,無論取什麽名字放在「死」姓之前, 都會引人聯想到死亡,讓人感到不詳。

也有人幽默以對,用「死聰明」、「死有錢」等字眼取名,顛覆傳統看法。

如今,死姓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人口稀少。

據考證,死姓族人大多居住在寧夏、甘肅一帶,信奉佛教,以農業為生,他們已經完全融入了漢族。

不過死姓族人對自己的姓氏多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死亡是生命必經的過程,沒有什麽可避諱的,而且族裏也流傳著各種解讀死字的傳說,比如死者重生為善人,死而後已等,這些傳說為他們的姓氏增加了正面意義。

在他們的族人中,也出現過一些傑出人才,清朝大臣死榮輝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深得皇帝賞識,這也讓死姓之人自豪不已, 他們希望自己的姓氏不再與死亡扯上關系,而是代表吉祥和榮耀。

可以說,「死」姓的歷史是中國民族融合行程的一個縮影,它記錄了北方民族南遷時的種種特征,也展現了一個少數民族如何適應中原文化的故事。

令人尷尬的姓氏:茍姓的歷史淵源

茍姓在中國存在已久,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根據記載,當時姬姓分支繁多,一些小姓氏為了避免滅族, 開始冠以父稱為姓,茍姓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秦漢時期,由於政治和社會的變革,姓氏逐漸固定下來,茍姓也成為了當時士大夫階層的主流姓氏之一。

據說茍姓起源於遠古時期,始於黃帝十四子茍極氏一脈。

或許正是這不甚起眼的小字「茍」,成就了這姓氏沒落的開端。

而茍姓的名人也不少,如戰國名將茍變,他用兵如神,為楚國立下汗馬功勞,西晉大將軍茍晞,出生山陽茍氏士族,深諳兵法,擔任重要軍事職務。

然而,由於「茍」與「狗」諧音,茍姓也因此飽受歧視。

「狗」一詞在中國文化中往往與卑下和骯臟聯系在一起,所以人們也對茍姓產生了偏見,使用茍字的詞匯大多帶有貶義,例如「茍且」「茍合」等, 這更加深了人們對這個姓氏的負面印象。

一些茍姓人為此感到痛苦和焦慮,比如茍姓兒童上學,常被同學嘲笑,情緒受創,成年人社交時,也擔心別人因姓氏起疑,這種偏見給許多茍姓家庭的生活帶來不便。

難以啟齒的姓氏:屎姓

屎姓的起源不詳,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現存一個傳說稱,明朝時期,江西省瑤族中有一人名叫牛嘉軍,他因不明原因極度厭惡自己的姓氏,發誓今生即便要改姓屎或姓尿,也決不再姓牛。

於是,他果真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屎」。

牛嘉軍的這一決定,使他的後代子孫都承繼了這個怪異的姓氏。

不過這一姓氏的數量極少,據1985年中國人口普查顯示, 當時全國僅有湖南省的祁東縣有16人和漢壽縣有2人姓屎,合計僅18人。

然而屎姓卻給後人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困擾,這個姓氏本身就不雅觀,每逢報上自己的姓氏時都會引來他人側目或打趣。

更麻煩的是,這個姓字給子女取名字造成了巨大難題。

有網友為一位姓屎的朋友出謀劃策,想為其孩子找一個好聽的名字,但由於要避諱姓氏,網友所想出的名字無一不與「屎」諧音, 比如屎陸飛(諧音「綠肥」)、屎蕓蕓、屎蘭州等,顯得頗為別扭。

據說,一些年輕人寧可付出昂貴的代價改姓,也不再傳承這個令人難堪的姓氏。

獨特中國姓氏的由來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最初,姓氏是指母系氏族,用來區分不同的氏族集團。

當時人們生活在原始氏族部落中,崇拜某種動物作為圖騰, 並用它的名稱作為全體成員的統一「姓」。

比如有人崇拜熊,就自稱「熊氏」,這就是姓氏的起源,同一「姓」不可以通婚,這就是姓氏最初的社會功能。

隨著社會發展,出現了「氏」的概念,表示一個姓的不同分支,用來區分子孫關系,避免混淆,比如「熊氏」裏分出多個「氏」, 比如「張氏」、「李氏」等等。

到了周朝時期的分封制,出現了復姓,比如「上官」、「司徒」,更多元化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聯系和等級區分。

隨著歷史的變遷,姓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在戰國時期,姓氏曾一度成為辨識社會地位的重要標誌,皇帝和貴族都擁有獨特的「貴姓」,許多平民為了提高地位,想方設法沾著這些貴姓的光。

在東漢的士族門閥盛行時期,情況更加明顯, 許多門閥士族因擁有某些姓氏而備受追捧。

歷史演變中,一些姓氏的含義也在變化,從最初的區分氏族,到戰國時代反映身份地位,後來又回到區分個人的作用,這種功能的轉換反映了社會結構和價值取向的變遷。

如今,中國現有的姓氏將近6000個,一些少見或有特殊含義的姓氏令人非常感興趣, 比如「神」「鬼」等姓氏,常讓人大吃一驚。

據說神姓源自古代巫師,而鬼姓則是古代南蠻百越語中的一個詞,這些姓氏常常讓人聯想到一些神秘色彩。

還有一些姓氏會因字形或讀音讓人尷尬,如「黑齒」「禿發」,這些姓氏基本上已經很少見了,但是依然給少數人的生活帶來一定困擾。

有些人甚至選擇改姓或更名,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會淡定地將其僅作為姓氏看待。

這些獨特姓氏人數較少,有些已瀕臨消失,它們是古老文明的見證,也是中華文化多樣性的象征。

當我們提起一個古老的姓氏時,也在回溯歷史長河中那些已逝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