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財富的真相

2024-01-19文化

讀書筆記及思考

讀了 【把時間當作朋友】和【財富自由之路】 ,對李笑來老師的觀點和思想都無比地佩服。

每一次閱讀都感到震撼,喜歡這種越看越蘇醒的狀態。

當他的新作 【財富的真相】 一出售,我毫不猶豫的買下。

書不大,一共才150頁,每頁字數不多,插圖簡單明了,單從字面理解不難。

雖然都是簡單的道理,但卻是我們長期忽略的。

就像書的封面描述的: 一種學校不教卻人人需要的知識。

毫不誇張的說,這又是改變很多人命運的書。

人人都需要思考

每個人都無法阻止自己去思考。

思考引發決策,後面帶來行動,進而構成命運。

每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是自己思考的結果。

笛卡爾有一句名言:「 我思故我在」

思考,在很多人眼裏都是哲學家和科學家應該多做的事情,對於我們普通人,貌似只需要用他們的成果就可以。

其實看起來很高深的思考,基礎不過是一個一個的概念。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做,就是抓住每一次模糊的機會, 花費精力和時間去搞清楚每一個遇到的概念。

思考的常規動作可以大致包含以下幾部份:

1、對於眼前的概念,我們確實有必要學嗎?對概念的解釋是否已經反復更新至還無歧義為止;

2、對概念進行分類,分類足夠的合理嗎?足夠的完整嗎?

3、比較是常用的分析工具,講究同等條件下,最好采用客觀的判定依據,可按權重進行打分比較;

4、因果關系幾乎是整個科學的核心。

分析A和B的因果關系:

A真的是B的原因嗎?

如果A的確是B的原因,那麽請問,A是B的唯一原因嗎?

如果A不是B的唯一原因,那麽請問,還有哪些其他原因?

如果A並不是B的最重要原因,那麽請問,最重要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上面四部份就是思考需要考慮的四個要素, 我們最終決策的過程就是這四個要素的組合運用的結果。

多思考絕對是一個好習慣,對我們自己及家庭的成長都很有幫助。

雖然我們只能從簡單的事實開始,但隨著思考的逐步深入,一定有很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實浮現出來。

它們恰恰就是改變生活的關鍵。

財富取之有道

財富並不是人人都有的,我們普通人擁有的往往是積蓄。

我們都說要去賺錢,這個錢還不能稱之為財富。

積累是把錢變成財富的唯一正當手段,積累也同樣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我們每天面對的就是生活,生活從錢的角度去看,無非是賺錢和花錢。

如果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生產和消費組成了我們的生活。

當我們還處在孩童時代,那時候天真無邪,每天都可以一覺到天亮。

因為那時候的我們沒有生產的壓力,需要消費殊麽,只需要和父母伸手就可以。

隨著自己長大成人,生產的主要承擔者會從父母轉移到我們的身上。

在正常的世界裏,生產是財富的終極來源,也是唯一正當來源。

我們每天都在不斷地進行生產和消費,只有當生產收入大於消費支出的時候,才有積累的機會。

絕大多數人失敗的核心原因, 是因為積累沒有足夠久,沒有做到有效積累,導致錢的金額不夠大,才沒有獲得真正的財富

猶太人在財富積累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重視教育外,他們始終強調生產,然後節約,重視投資,不斷積累財富。

財富的唯一來源只能是生產。

生活應該以生產為中心,沒有什麽比生產更為重要。

生產的本質

提到生產,一般會聯想起工廠、車間,生產效率等。

大工廠裏面利用原材料、人工、機械等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產品,這個過程就是生產。

  • 人類在早期社會,出去采集狩獵就是生產;
  • 到了農業社會,生產的結果主要是農產品的輸出;
  • 工業社會的到來,因為采用工廠化,極大地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 要生產就需要生產資料,說到生產資料,很容易把時間給忽視掉。

    時間看起來好像免費的,也是不可控的,所以經濟學家也沒有把時間當作生產資料來看待。

    但是往往被忽視的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極其有限的。

    雖然我們改變不了時間的速度、方向,但我們可以決定把時間用在幹什麽上面。

    是用於生產呢,還是消費,或是娛樂,都是人們可以選擇的。

    生產的過程可以描述為: 向社會中索取材料,在社會中尋找需求,然後花費自己的時間去完成它。

    當然,對於索取材料和尋找需求,不是誰天生就會的,需要知識,需要自己去學習相應的知識。

    所以,本質的生產資料,可以說就是知識和時間,而且都是自身的。

    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知識和自己的時間去從事自己的生產,而後拿去交換,得到報酬。

    然後再用自己的知識和時間,把自己的錢積累成自己的財富。

    在過去,生產知識往往都很珍貴,嚴格保密,不輕易告訴別人,省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隨著資訊社會的到來,生產知識變得越來越公開,也越來越便宜。

    所以問題也轉移到時間上了,社會發展了,人變得越來越安逸了,容易習得的生產知識卻不願意花費時間去學習、思考、踐行。

    生產的本質可以總結為:

    花費自己的時間去學習生產知識,然後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時間去生產出產品或服務,再去銷售獲得錢,還是繼續用自己的知識和時間把錢慢慢積累成自己的財富。

    這下徹底明白了: 財富的來源其實是我們自身。

    為什麽我們感覺生活很難

    伴隨著長大,我們感覺生活越來越難。

    根本原因是我們所做的事情,離生產越來越遠。

    通常來說,生產的直接參與者有: ①所有者、②設計者、③組織者、④銷售者、⑤被組織者;

    除此之外,還有 ⑥間接參與者、⑦無效生產者、⑧非生產者。

    上面①至⑧的順序,基本反應出人群中賺錢的多少。

    可想而知,我們大部份人沒有選擇前面四種,大部份人都是第五種被組織者。

    至於前三種,我們不是生來就會的,需要學習積累一定的技能才可以。

    隨著資訊社會的到來,也給了我們個體更多的機會,比如寫作、知識博主、影片創作等也都是屬於有效生產。

    而且是一個人可以單獨進行生產完成的。

    除此之外,銷售是被忽視很嚴重的一塊:

    書中列舉了 銷售的好處:距離制作足夠近、理解真正的需求、理解真正的競爭、收入可以無上限、學歷專業無要求、沒有破產的壓力。

    從學校畢業以後,我們大部份都會選擇找個好工作,踏踏實實地奮鬥一輩子。

    沒有機緣巧合,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考慮自己生產。

    又因為大腦回路的特殊結構,會讓我們逐漸適應目前的生活,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再選擇改變。

    因為我們選擇了生產被組織者,距離生產很遠,所以我們的時間就沒有用在自己的生產上面。

    我們選擇直接出售自己的時間,結果當然就是廉價的很。

    把時間直接用來出售是最不劃算的。

    時間作為終極生產資料,最應該被用來制作成商品或者服務之後再出售才更劃算的。

    這也是大部份人覺得生活越來越難得原因。

    無論是誰,都需要去挖掘自己的財富

    既然找到了原因,我們就應該嘗試改變。

    首先是學習,因為自學和閱讀的成本總體來說還是很低的。

    學習的重點是生產知識和銷售知識,這兩者構成我們的物質財富;

    還應學習其他知識追求我們的精神財富。

    學習就會聯系到成長,與成長相關的事物都遵循 復利曲線增長模型。

    就比如早起跑步這個動作,今天的跑步是在昨天跑完步的基礎上操作的,就是一個遞迴(遞迴就是某個過程中這一次執行的「輸入」是同一個過程上一次執行之後的「輸出」)的過程。

    只要我們選擇了成長,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效率的持續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還會進一步增加。

    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發展會一如既往地勢不可擋。

    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互聯網突然之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得銷售變得人人都可以做。

    也因為網絡連線了千家萬戶,使得我們的學習知識變得更加方便和廉價。

    只要我們選擇成長,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經過時間的積累,就能習得一項或若幹項技能。

    技能的取得可以加速自己的主動生產。

    只要生產的產品或服務足夠好,滿足大眾的需求,就容易銷售,獲得報酬。

    然後把自己學習的投資知識用上,讓自己的錢在知識和時間的作用下慢慢變富。

    讀後感

    我閱讀笑來老師這本書是在旅行的路上,主要是在地鐵上和西湖邊郭莊的石板凳上。

    吵鬧的環境下絲毫沒有影響我的興致,一天左右就全部讀完了。

    雖然粗粗的一遍,已經被財富的真相有個基本清晰的界定。

    幾個月前自己的選擇基本準確——業余時間成長學習,做一名作家。

    盡早做自己的生產。

    雖然辦不起大工廠,也暫時辦不起小公司,只能個體戶開始。

    閱讀+寫作,是隨時隨地都能開展的,看書在哪裏都可以看,寫作只要電腦和網線。

    在此,感謝李笑來老師,為大家提供了這麽簡單受用的【財富的真相】。

    我的想法是閱讀無數遍都不過分。

    永遠不要忘記:擼起袖子加油幹,搞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