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蓁熙品論語|(二〇五)孔子論治道:魯衛之政

2024-04-11文化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孔子說:「魯國和衛國的政事國情,就像兄弟一樣。」

-- 原典出處【論語 · 子路篇第十三】

這章若是單獨讀,頗令人不知所雲,只有放進大的篇章框架中去理解,才能領會孔子想表達的意思。

魯國和衛國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樣。表現在哪裏?

魯、衛兩國的始祖,一個是周公,一個是康叔。魯國,是周公的封地;衛國,是康叔的封地。周公和康叔是兄弟,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兒子。

兄弟之國,此其一。

魯、衛兩國的政治,到了孔子時代,俱失禮不正。魯政,有三桓專權,可謂君不君臣不臣;衛政,有父子相爭,可謂父不父子不子。

政治衰亂,此其二。

兩國也有相似的優點,魯、衛俱多君子。魯國,有孔子設教授徒,故多君子。衛國,亦多君子,吳國延陵季子曾點評過衛國,「衛多君子,無有患也。」意思是,衛國雖然政治失序,但由於國內多君子,不會有太大的禍患。衛國君子亦為孔子所欣賞,如在【論語】中出現過的蘧伯玉、公子荊、寧武子、孔文子等人。

俱多君子,此其三。

魯衛之政,兄弟也。在乎三點:兄弟之國,治亂略同,俱多君子。

圖片選自【蓁熙詩畫】

透過此章,可了解魯、衛兩國的歷史與現狀,政治與人物。但不妨再想一想,孔子此話因何而發?

仔細想想,在什麽情況下,孔子會將魯衛並提?

試為此章加個頭尾。

孔子去魯,風塵列國,周遊至衛,謀求出仕。一個外邦之人,怎樣才能被衛君任用呢?肯定要熟悉情況,有成功經驗,才有勝算。故而孔子說:「魯衛之政,兄弟也。」魯、衛兩國政事國情有相似之處,我在魯國有治理經驗,也有信心在衛國復制成功。

猜測這章很可能是孔子的自薦之辭,這樣想對不對呢?看接下來的幾章,分別說的是衛國的人和事,衛國政治的亮點和希望,治理邦國的時間表。可知,方向大致不錯。

那麽,這樣的自薦辭是否有說服力呢?看孔子生平,一共在魯、衛、陳三個國家做過官,分別是,魯國四年,衛國七年,陳國三年。可見,這個理由的確有效地打動了衛公。

知往知來,知治知亂,自薦之辭,古今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