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莊子·養生主】:遊刃有余、天人相合

2024-06-17文化

文徵明 中庭步月圖局部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庖丁,就是一個廚師。一個手藝人,以一技之長立身處世。庖丁是一項職業,但是這個庖丁把他的這份職業發揮到極致。這屬於莊子世界的職業操守。

這個庖丁的主要業務是解牛,是一個專項業務。就是這個專項業務啊,他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這樣的一個庖丁,在廚師界也打響了自己的名聲,文惠君聽聞這個人,就邀請庖丁來一場解牛演示。

文惠君,是一個君王,至於是不是梁惠王,暫且不論。庖丁得到一個君王的賞識,想要觀一觀庖丁解牛的過程。

作為一個在民間從事一項普通職業的人的庖丁,在莊子的設定裏,這場演示,就是庖丁的本真演繹,絕不是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那種表演性質的演示。

這一篇是養生主,養,生,主,一字一義。養,保養,涵養,存養之意。生,生命,生生不息的生命。主,主,主心骨,主旨。以存養生命為主旨,方法就是「緣督以為經」。莊子皆有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故事來演繹養生主篇開篇的這一段。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這是身體的動作、態勢,在解牛過程中的手法、步伐,肩肘膝的配合。

後世的心意六合拳從此中出。外三合」指「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即身體各部份在運拳時都要互相配合。「內三合」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即心念與神意相合,神意與內勁相合,內勁與力量相合。庖丁的身體動作,就是一種心意六合的整體態勢。

這是最初的體術,也是武學體系的起源處。武學就是對身體的最大利用,用最小的力氣解決問題。就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這是在解牛的過程中,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充滿了節律感,如同音樂一樣,這是解牛進入了化境的狀態。相應於天籟之音。

解牛本來是一種很血腥的事情,在庖丁的解牛過程中,感受不到這種血腥,我們能感受到的是技藝的出神入化,身體的自然節奏,沒有多余的動作,沒有多余的聲音,沒有該給人不適感。

牛是大物,庖丁解牛,實際上是解道。庖丁解牛的演示,是演道。明明是殺生的事,在庖丁的演繹下,變成了一種「養生」的奧秘。這真是充滿了吊詭。

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曹植曾作賦曰:「殷湯伐夏,諸侯振仰,放桀鳴條,南面以王,桑林之禱,炎災克償,伊尹佐治,可謂賢相。」說的就是【桑林】舞蹈的源起。成湯建立商朝之際,遭遇大旱之年,面對百姓苦楚,成湯便在桑林中舉行祭祀儀式,載歌載舞,誠懇的向天祈禱,終至感動天神,雨露降臨,旱災得解。自此,商人便以此樂舞為【桑林】。

桑林之舞,就是一種祭祀之舞。那種莊嚴與神聖的氣息在其中。而合於桑林之舞,突出的就是這種莊嚴與神聖。這種莊嚴與神聖,是庖丁在解牛的過程中,顯露出來的一種整體氣象。他全身心地沈浸其中,這是一個人做事的心意與態度。有這樣態度的人,我們相信他能把事情做好。

這是忘我的狀態,也是至樂的狀態。這就是庖丁在解牛的的當下,進入這種化境的狀態。莊子真是大宗師級的人物,他筆下的庖丁,其實就是莊子對道的領悟,化入到這個寓言形象裏,莊子和庖丁,在這裏是相融的。

【經首】樂曲,歷來認為是【鹹池】中的樂章。司馬遷【史記·天官書】記載,鹹池星座主管五谷,鹹池五星明亮,天下豐熟;如其晦暗不明,五谷難生且有兵災。此樂在每年仲春二月播種的季節演出,有祈谷養生之意。這和養生主篇的主旨是對應上了。

庖丁解牛,解的是空,是有余。養生之主,主的是生命的有余。養生,養的是生之主,養的是刀上的一點——「刃」,這樣生命才能遊刃有余,生命不會固化在某一處,生命就自由了,自主了。遊刃有余,就是自由之舞,就是合道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