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最美10篇古文,意境深邃,富有哲理,一生至少讀一次

2024-07-20文化

蘭亭集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與,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全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作者: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家,他取眾家之長,創造了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書法,被後人譽為「書聖」。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都比不上。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做範本。現今他流傳下來的書帖中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自小就很有書法天賦,七歲時就已嶄露頭角,寫得一手字。十二歲那年,王羲之偶然在父親的書房裏發現了一本講解書法的好書,就偷偷地拿出來閱讀。從此他手不釋卷地日夜攻讀,一絲不茍地按書中講的方法運筆練字,書法水平不斷提高。

欣賞: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蘭亭集序】是東晉王羲之於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時所作。全篇共計有28行,324個字。

【蘭亭序】不僅以其書法藝術聞名,其文辭也頗具哲理,反映了作者對人生、自然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它被視為中國書法和文學的雙重瑰寶。

【蘭亭集】是一本由37首詩組成的詩集,關於【蘭亭集】的來由是這樣的: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當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孫統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稧,曲水流觴,飲酒作詩。
眾人沈醉於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組譯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這就有了冠絕千古的【蘭亭序】。

【蘭亭集序】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散文風格: 【蘭亭集序】文筆清新自然,不事雕琢,這種寫作風格對後世散文產生了深遠影響。後世許多文人在創作散文時,追求自然流暢、樸實真摯的表達方式,註重情感的真實流露。
人生思考: 序中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引發了後人對生命意義、時光流逝和人生價值的深入探討。這種對人生的哲學思考,常常出現在後世文學作品中,使文學作品更具思想性和深度。

山水描寫: 文中對蘭亭周圍山水景色的描繪,為後世文學創作中的山水描寫提供了典範。後世文人在描寫自然景觀時,往往借鑒【蘭亭集序】中對山水的細膩刻畫,以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學主題: 【蘭亭集序】中體現的對生死、自然、人生等主題的關註,也成為後世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這些主題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不斷被演繹和拓展,豐富了文學的內涵。
書法藝術: 【蘭亭集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其書法藝術價值對後世書法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許多書法家從【蘭亭集序】中汲取靈感,追求書法的神韻和意境,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總的來說,【蘭亭集序】以其獨特的文學價值和藝術魅力,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王羲之【蘭亭集序】名言: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書聖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天下第一行書,文章和書法都是登峰造極之作,確實是「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而且每次覽都有所感!

【滕王閣序】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一篇駢文,素有「千古第一駢文」之名,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看,都代表了中國駢文之高成就。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唐高宗時期,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親時路過這裏,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滕王閣序】

作者: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zhěn),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ōu)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fān)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遙臨;宇文新州之懿(yì)範,襜(chān)帷(wéi)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yǎn)驂騑(cān 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ē);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tīng)鳧(fú )渚(zhǔ),窮島嶼之縈(yíng)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yū)其駭矚。閭(lǘ)閻(yán) 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gě)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zhú)。雲銷雨霽(jì),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chuá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è)。睢(suī)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zūn);鄴(yè)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dì)眄(miǎn)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kuài)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hé zhé)以猶歡。北海雖賒(shē),扶搖可接;東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què)之長風。舍簪(zān)笏(hù)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tāo)陪鯉對;今 (蘇教版為「晨」)捧袂(mèi),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鐘期 (蘇教版為「相」)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zǐ) 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註:

滕王李元嬰,23歲時始建南昌的滕王閣,滕王閣一共建了三座。
第一處是山東滕州。第二處就是江西南昌,第三處在四川的嘉陵江畔與台山腰附近,也就是四川閬中。
王勃寫【滕王閣序】這一年,滕王45歲,當時不在南昌,並未參加都督閻伯嶼的宴請。
王勃比滕王小20歲。寫完【滕王閣序】的第2年就去世了,年僅26歲。
李元嬰,即滕王,是唐高祖李淵的第22個兒子,也是62歲高齡時所生的兒子。

欣賞:

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因其華麗的辭藻、嚴謹的結構和深遠的意境而被後人廣為傳頌。【滕王閣序】描述了作者在登上滕王閣後所見的壯麗景色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歷史變遷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滕王閣序是天下第一駢文,全文有774個字,裏邊有40個成語37個典故,開頭介紹了滕王閣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在滕王閣看到的景色,後邊結合自己的抒發了人生的很多的感慨,表達了自己的誌向。

因為王勃私藏犯人,最後連累了他的父親,父親被貶到越南境內。這個時候,他將要去看望他的父親路過江西南昌滕王閣時,正好閆都督重新修建好新滕王閣,要在滕王閣上舉行盛大的宴會,王勃恰好已被邀請,目的是讓自己的女婿出頭為滕王閣寫一篇序,已經事前寫好。其他人都推辭,只有王勃立馬寫了一篇序。

起初閆都督非常的憤怒,假裝更衣就到後邊去了,當他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非常的驚奇,覺得這絕對是一位天才超過了他的女婿。據說,這時候有一個人很快的就記下了整篇文章,當場背誦,說王勃是抄襲的,在最後的檻外長江空自流,他就空下了一個字揮手就走,但是閆都督都就讓一個官員騎著馬去追趕王勃,追上王以後就問那個地方是個什麽字,王勃說你伸出手,我在你的手上寫一個字,但是你不能看你要一只手騎著馬到了閆都督那的時候,當面開啟,於是這個官員就一只手拿著韁繩騎著馬到了都督面前,開啟一看手上空空的一個字也沒有,督明白了是一個空字。明白了!只可惜,他在看父親回來渡海的時候溺水身亡,看到這裏真的為他感慨萬千,真是天妒英才!

【滕王閣序】是王勃的千古名篇,其中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成語和典故。如下
成語:

物華天寶:形容物的精華如天上之寶。
人傑地靈:指傑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成為名勝之地。
勝友如雲:形容許多才能出眾的人聚集一處。
高朋滿座: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客很多。
騰蛟起鳳:形容人才輩出,文采飛揚。
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和奢侈生活。
雲銷雨霽:指雨停雲散,天氣放晴。
天高地迥:形容極其高遠。
逸興遄飛: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典故:

徐孺下陳蕃之榻:東漢時期,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惟徐稚來訪時特設一榻,徐稚去後,又將榻懸起。
漁舟唱晚:化用自【楚辭·漁父】中的「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言。」
馮唐易老:西漢時期,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
李廣難封:西漢名將李廣,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猛善戰著稱。但終因軍功不夠而沒能封侯。
紫電青霜:指寶劍。晉代時期,張華看見鬥牛、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請雷煥登樓觀看,雷煥說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劍在豫章郡豐城縣。張華派雷煥為豐城令,果然在豐城獄的地下挖出兩把寶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劍挖出之後,紫氣就消失了。

名句: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唐·王勃【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59歲的杜甫和李龜年,兩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在四十年後重逢。排山倒海的情緒湧上心來,那一刻杜甫卻用一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間又逢君。輕輕抹過,只字不提那四十年間道不完的無奈。

杜甫用一首詩,濃縮了唐朝四十年的滄桑巨變。世境離亂,年華盛衰,人情聚散,都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江南逢李龜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註釋:
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因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寵幸而紅極一時。「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南,賣藝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範,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
尋常:經常。
崔九: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

短評:

杜甫和李龜年確實在歷史上有過見面的記載。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擅長演奏和歌唱,深受當時文人和皇室的喜愛。杜甫在多首詩中提到過李龜年,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思念。

一場朋友間最平常又最不平常的相遇,一個朝代盛世與亂世的見證,就平淡的隱藏在這「又逢」二字中。李龜年【長生殿·彈詞】所唱「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淒涼滿眼對江山」,正是最佳註解,卻不及杜詩二十八字之含意未伸,有案無斷。

李龜年是唐朝音樂家,特別受唐玄宗的賞識。詩裏是唐朝的江南,在今天的湖南。
杜甫少年時,常出入於岐王李隆範和中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宮廷歌唱家李龜年的歌唱藝術。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大歷四年(769)三月杜甫離開嶽陽到潭州(今湖南長沙),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感慨萬千,於是寫下這首詩。
此詩撫今思昔,感慨萬千。前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著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之情;後兩句是對國事雕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全詩盡管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卻表現出了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

這世間不是所有的友情都如伯牙與子期那般轟轟烈烈,也不是所有的友情都如李白和汪倫那般酣暢淋漓,有如琵琶女與白居易那般的同時天涯淪落人。也有李龜年與杜甫這般的落花時節又逢君。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據考證,【詩經】中與合陽有關的經典佳作就有30多篇,如:【蒹葭】【關雎】【韓奕】【氓】等均描寫著合陽的美好。

佚名〔先秦〕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註釋:

題:女子咒罵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丈夫
成語:信誓旦旦
氓:毛【傳】「氓,民也。」
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憨厚貌,無知貌。
貿:交易。抱布貿絲是以物易物。
謀:高亨 註:謀,指計劃結婚之事
頓丘:地名。今河南清豐。
愆(qiān):過失,過錯,這裏指延誤。
將(qiāng):毛【傳】「將,願也」。無:通「毋」,不要。
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墻壁。垝,倒塌。垣,墻壁。
復關:1)復,返也。關:在往來要道所設的關卡、車廂,2)復關:衛國地名、3)復關:男子名。
涕:眼淚;漣漣:涕淚下流貌。
爾蔔爾筮(shì):
蔔,燒灼龜甲的裂紋以判吉兇。筮:用蓍(shī)草五十個占卦
體:指龜兆和卦兆,即蔔筮的結果。又,體,幸也。
咎(jiù):不吉利,災禍。
賄:毛【傳】「賄,財」,指嫁妝,妝奩(lián)。
沃若:朱熹【集註】:「沃若,潤澤貌」。
於嗟鳩兮:於:通「籲」(xū)鳩:斑鳩。斑鳩食桑葚會迷醉,喻女子戀愛腦
耽(dān):毛【傳】:「耽,樂也」,玩樂。
說:通「脫」,解脫。

隕(yǔn):墜落,掉下。
徂(cú):往;徂爾:嫁到你家。
食貧:過貧窮的生活。
漸(jiān):浸濕。帷(wéi)裳(cháng):車旁的布幔。帷:帳,裳:裙
爽:朱熹【集註】:「爽,差」
貳: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上】:貳,當為「貣」之訛. 貣:變也
罔:無,沒有;極:標準,準則。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靡:朱熹【集註】:「靡,不。。。不以室家之務為勞」
咥(xì):譏笑。
隰(xí):低濕的地方;當作「濕」,水名,漯河,流經衛國境內。
泮(pàn):通「畔」水邊,邊岸。
總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時把頭發紮成丫髻,稱總角。宴:喜樂,快樂。
旦旦:誠懇貌。
反:背叛,違背。
反是不思:違反這些。
已:了結,罷了

【氓】介紹:主要透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初中學【蒹葭】【靜女】,告訴你愛情的朦朧美,就像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高中學【孔雀東南飛】【氓】,告訴你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如果把這幾首連在一塊融成一個故事那就更有趣了,真真就是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要不然怎麽說【詩經】是現實主義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出自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釋意:怎麽能夠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權貴之人,讓我自己不開心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其中當然也流露著對權貴的蔑視,他和陶潛不為五鬥米折腰。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 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於出翰林之後。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後,曾與杜甫、高適遊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麽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於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於懷,所以在詩的最後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詩人一吐郁悶之氣,表達了不向權貴低頭的高貴人格,展現出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也鼓舞了後人堅毅的獨立人格。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釋義:
人世間的歡樂也像夢中的幻境一樣虛幻無常,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李白以其獨特的浪漫主義精神,將人生的歡樂比作短暫的夢境,以東流水喻人生的無常。
讀這句詩,我仿佛隨李白一起飄渺在那夢遊天姥的仙境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虛幻和短暫。
李白的這種豁達和瀟灑,對我而言,是一種生命中的高遠追求,提醒我要珍惜每一刻,活在當下,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歡樂。

這首詞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年春天,去沙湖遊玩遇雨,有感而作的一篇記事抒懷名作。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陽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欣賞:

尤其這句「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七個字裏,關鍵在「蓑」和「任」字。
人生路中遇雨,在所難免,逃也逃不掉。或淅淅瀝瀝,或狂風暴雨,有躲雨的地方還好,沒有地方躲雨,只能迎頭向前,任憑風雨打在身上。
蓑,農夫的蓑衣。如果改成「衣」,或者是錦衣,或者素衣,似乎還有退路。而「蓑」字,農間常見,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素到極致,毫無退路。但僅僅只有蓑衣傍身,面對風雨,也只能坦然面對。

「任」字是一種態度。面對人生,少年時常常會問:如何選擇人生?人過中年,啞然失笑,人生豈是凡人所能選擇?
走在十字路口,你選這條,是命。你選那條,也是命。索性不選,也是命。回首來時路,所有走過的路,看著是自己選的,其實都是性格、心性使然。這大概就是「命」。所以,面對這樣的人生,大概也只能「任」。「任」也是一種釋然,一種和解,一種無可奈何的順其自然。

人生都會經歷風雨,但蘇東坡遇到雨覺得是一種瀟灑和清新,淋漓和暢快,並不是我們所感受到的苦雨,人生的境界是這樣的,平糊自然,這也就是隨遇而安,隨緣自在。
過去了的就讓它永遠過去,不再滯留在心裏留有余傷,「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從過去的陰霾中走出來,再去看這段人生的經歷「空空如也」。唯有豁達的心境處之,清靜無為才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
在中國不是禪師但能用詩詞表達出人生的哲理,耐人回味的只有蘇東坡。

蘇軾名句:
最超脫的一首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念奴嬌·赤壁懷古】
最富哲理的一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最豁達的一首詞: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最溫暖的一首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最淡然的一首詞: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最雅致的一首詞: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台作】
最悲情的一首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最灑脫的一首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父】

教科書必背,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深刻的哲理性而被廣泛參照。

【遊山西村】
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陸遊,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的一生仕途不太順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文學方面成就巨大,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有手定【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余首。

寫作背景:

詩人被罷官閑居在江陰老家。
陸遊一生仕途不順,生於北宋滅亡之時(1125-1210),生活在南宋交困之歷史時代,極力主張抗金。一生寫了許多詩篇,留存9300余詩,是歷史上作詩最多的一位詩人。
其中「山窮水盡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成為千古名句,用來鼓勵那些暫時遇到困難的人,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克服了眼前的重重困難,終有一天會看到希望。

陸遊寫這首詩的時候正罷官歸裏,心情可謂是相當復雜,苦悶、激憤交織在了一起,然而他並沒有心灰意冷。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人感到人生的某種境遇與所遊之境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山回路轉,出路難尋,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人生中,每一天都是一場輪回,每一刻都是一次重復。
花開花謝、日升月落、春去秋來……日子,就在這一天天的重復中悄然而逝。難的是,如何在這一成不變的重復中,保持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清清淺淺人生路,簡簡單單隨緣行。生活也許未能盡如人意,但也始終相信:黑夜的盡頭是黎明,時光的盡頭是釋懷。熬過所有的苦,便會遇見另一場明媚。

【赤壁賦】
宋·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欣賞:

千古名篇【赤壁賦】,其思想內容及語言成就,讓人嘆為觀止。可謂古今散文史金字塔頂尖熠熠發光的神品。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代表作之一,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作者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透過主客問答的形式,表現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上,呈現了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辟。
此賦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的創作產生重大影響。

【赤壁賦】是蘇軾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繪了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壯麗場景。這篇文章以豪放激昂的筆調展示了蘇軾的政治抱負和愛國情懷,透過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慨。【赤壁賦】不僅在文學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對後世文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地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亮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 魯迅【熱風】


大先生對中國青年的期待和祝願歷經百年滄桑,仍振聾發聵,催人奮進。

【熱風】當時的中國,孩子的現狀是怎樣的?胡適曾說:「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
作為知識分子的魯迅,十分重視兒童教育,認為兒童教育是關系到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的重要大事。當時的中國,孩子的現狀是怎樣的?魯迅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並鼓勵道:「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我又願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
其次,我們談到了當時社會婦女的遭遇,她們沒有戀愛的自由。受包辦婚禮帶來的苦果,經濟不能獨立,精神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悲慘的命運是那些陳舊的糟粕造成的。
最後,我們提到了魯迅對新文化的態度,魯迅積極擁抱新文化,並用小說、雜文等倡導新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和旗幟。

【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曹植用一生才氣鑄就的神文!

曹植,三國時期文學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等。

【洛神賦】(節選)

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臯,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洛神賦】是曹植曹子建在離開洛陽、前去東藩之地時候,在洛水遇到洛神,感慨洛神之美而作的賦。主要講述了曹子建遇到洛神宓妃,極盡能事,描述其美(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如畫中人。曹子建非常鐘情,卻又擔心被洛神欺騙,故而猶疑,不敢過分親近。洛神明其意,憂傷不已。後被眾神接迎而去。從此,人神永絕,一別兩地,悵然若失。後人多認為,是曹子建因思戀其嫂甄宓而不可得,憂思並作此賦。

「三國時期,文學仙才曹植行於洛水之上。夢見一麗人,心生愛慕,與之言好。哪知船身一抖,美夢破碎。夢醒時分,文思激蕩,揮灑寫就千古名篇【洛神賦】。近二百多年後,東晉一代畫聖顧愷之感其賦之華彩,嘆其情之哀婉,決定繪一幅長卷與仙才有一番神交。」

【桃夭】,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詩人看見農村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鮮艷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青貌美。詩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片斷。

【桃夭】【詩經·國風·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茂盛桃樹嫩枝丫,開著鮮艷粉紅花。
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您夫家。
茂盛桃樹嫩枝丫,桃子結得肥又大。
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您夫家。
茂盛桃樹嫩枝丫,葉子濃密有光華。
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您全家。
——程俊英【詩經譯註】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花朵怒放生機勃勃的樣子),灼灼(明亮鮮艷)其華(同「花」)。之子於歸(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宜(和順)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果實碩大的樣子)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樹葉繁密的樣子)。之子於歸,宜其家人。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寫過【詩經通論】的清代學者姚際恒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註:

蕡(fén),蓁(zhēn)
【周南·桃夭】是中國【詩經】中的一首詩。
【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的詩歌,分【風】、【雅】、【頌】三部份。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其中「風」也叫國風,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有160篇。
【國風】裏有反映人民勞動生產的詩歌,有反剝削反壓迫的詩歌,有揭露統治者醜行的諷刺詩,還有不少人們抒寫關於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