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的困惑,【對話<周易>作者】幫我問了個明白

2024-05-05文化

【易經】深不可測,越學越有意思。

最近找到了兩本關於【易經】的好書,終於把【易經】的步伐又往前推進了一點點。

除了前面有篇文章介紹的余世存老師的【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這本李華平老師的【對話<周易>作者】也很不錯。

看到這個名字我就已經在腦補,這個作者該對【易經】有多熟,才敢起這麽「狂妄」的標題,才敢和周易作者對話。同時覺得,用對話體一定能講得深入淺出。

翻開書讀了幾頁,發現果然如此,書裏全都是容易理解的短句,作者還時不時用擬人化的方式,評點哪個爻是小人,哪個爻是君子,哪個爻是將軍,讀起來沒有那麽燒腦,有一種不會耗太多腦細胞、但智慧大增的快樂。

而且,書的作者以一個「記者」的身份,替大部份人問出了他們對於【易經】的困惑。

我讀完之後,對很多卦都加深了印象,或者說,對每一卦都感覺更親近了。

現在就舉幾個例子來聊一聊,讀完這本書,我哪些地方進步了。

1、不懂的地方略懂了

比如,坤卦的六二爻爻辭,有「直、方、大」,是說大地的特征。

以前,「大」我能理解,地大物博嘛。但直、方,我不能理解,尤其是方。無論我怎麽觀想,「地」也不是方的呀?書裏說,古人用「天圓地方」來形容地,我立馬就懂了。哎呀,怎麽把這麽熟悉的一個詞語給忽略了。

還有直,書裏說是引伸為「正直、真誠」,我還沒有悟透,也沒有往這方面去理解,僅僅能理解到說,如果大地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路」的話,走直路比彎路快一點。

我不知道我對「直」的理解,與作者表達的真正意思沾沒沾邊,但沒關系,懂一點是一點,留些懸念讓下一本書、下一個思考去解決,也很不錯。

2、不通的地方通了

比如,對於坤卦六三爻中「無成有終」這四個字,書中的「記者」說:這不是前後矛盾嗎?既然無成,怎麽又能叫做有終呢?

【周易】的作者就回答:

乾卦是一個主動的卦,坤卦呢,是一個被動的卦。所以,這一爻的建議,是針對那些才華橫溢、卻人微言輕的人提出來的。

無成是沒有成就,因為他們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成就,主動讓給了他追隨的、上面的人。有終是說,他自己因為這個「讓」,也有了很好的結果。

哇,本來不通的地方,一下就通了。

3、學到了做事方法

蒙卦上九爻的爻辭是「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它的意思是說:嚴厲打擊蒙昧者時,不要用力太猛,擊之過激,應采用防禦進攻的方式,這樣才能感化對方,使其真正覺悟。

我想起了我孩子目前對學習還沒有概念,我正努力給我孩子啟蒙,但我用的正是用力過猛的方式,我批評得越多,他越叛逆。

讀了這段解釋,我忽然想起小時候,我媽媽是老師,她很會教育我。

我每次考好的時候,她反而打擊我說:成績只是暫時的,不要驕傲,它只是你過去努力了的證明,現在去為下次考試做好準備吧。

我每次考不好的時候,她就鼓勵我:哎呀,不就是一次沒有發揮好而已嘛,幹嘛那麽沮喪,下次正常發揮,一定進步很大。

前段時間我孩子沒考好,我批評他,他很不開心,我就諷刺他:難道你考不好,我還要給你鼓掌?

現在想想,真的要。「順成人,逆成仙」,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用逆向思維做事,逆著來。

就象爻辭提醒我們的,明明要嚴厲打擊蒙昧,卻偏偏要用溫柔的防禦方式才「利」,否則就「不利」。

看【易經】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解卦,在這方面的進步,可以是無止境的。

以前,我對於解卦有個很大的疑惑,那就是:有時候占的卦是吉的,但爻辭是兇的。有時候相反,卦辭兇,爻辭吉。那,到底是吉還是兇?

我以前用的錯誤解法是:只相信吉的部份,不相信兇的部份。相信很多人對人對事的態度都是這樣:你說我好,我接受;你說我不好,你離遠點。

其實呢,【易經】都是好心,兇只是一個提醒,你如果按照【易經】裏說的去做,那麽,「兇」就不會發生。

比如,我以前問一件事,占到過否卦的初六爻。否卦肯定是不太好的,但初六爻的爻辭裏面又說:「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我當時看到貞吉,亨,就覺得這個事的結果一定很好,結果事情真正辦下來,卻並不好。

現在我懂了,卦辭是給整個問的事情定基調的,占到否卦,說明整個辦事情的大環境,就沒那麽好了。而爻辭,是解釋當下的動態的。

所以,泰卦初九爻的爻辭(「拔茅茹,以其匯。征吉」),雖然看起來和否卦初六爻爻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差不多,但意義完全不一樣。

書上說,泰卦初九爻時,生逢盛世,只要行動起來,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否卦初六爻時,面臨的是內外堵塞的時代,最好的選擇是暫時不行動,無所作為,靜觀待時。

正是作者這樣的整體觀,對比著講,才讓我在解卦時,對卦辭、爻辭有了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