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有巢氏」身份大揭秘,及巢姓起源揭秘,竟然比伏羲還要古老!

2024-02-25文化

萬姓引

巢姓是一個極罕見姓氏,源自一個非常古老而神秘的古族:巢族。

巢族的起源與建築物有關,屬於「有巢之族」或「有巢系」。

但是,事情卻遠非這麽簡單!

在巢族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更古老的古族,而透過發現這個古族,我們也終於揭開了傳說中的「有巢氏」的真實身份!

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神秘古族?

「有巢氏」的真實身份又是什麽?

巢族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萬姓引,引萬姓。

「巢」(【說文解字】)

根據「中華姓氏體系」,巢姓源自巢族。

「巢」這個字很好理解,鳥巢、鳥窩。鳥兒在樹上搭窩,就是巢。巢族,顯然就是以「巢」為族銘。

關鍵在於,巢族為什麽要以「巢」為族銘?

是因為他們真的像鳥兒一樣在樹上築屋嗎?

提到巢族,自然而然就會讓人想到有巢氏。

再次重申,有巢後面加「氏」是不準確的,因為「氏」字的這種用法出現得很晚,屬於「泛三氏」的第二氏。

即在古代神話傳說人物後面加「氏」,意指這個神話傳說人物,或者這個神話傳說人物所代表的族群。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有巢」、「有巢之族」、「巢族」。類似的還有盤古、女媧、燧人、伏羲、神農、高陽、高辛等。

很明顯,巢族是以建築物為族銘,是眾多以建築物為族銘的古族中的一個,毫無疑問也屬於「有巢之族」。

不過,「巢」這個建築物與「高」、「京」、「余」、「舒」等這些建築物比起來差別很大,顯得非常原始。

所以,巢族很可能就是「有巢」的直系後裔。

從姓氏人文線來看,「有巢」是第一個「構木為巢,棲息於樹」的遠古聖人。也正是從「有巢」開始,遠古先民學會了建房居住,從而在選擇居址方面獲得了主動權。

因為在此之前,人類只能極其被動地尋找天然的山洞當作居所,這一點最大的問題在哪裏?

有山洞的地方可能生活極不便利。

而生活便利的地方卻又沒有山洞。

所以,人類學會建房之後,第一時間做的就是搬到水邊居住,搬到方便采集,方便狩獵,方便捕魚,方便種植的地方居住。

這在人類建築被發明之前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這絕對是人類早期發展非常大的進步。

相傳,堯時有一個巢父,應當是巢族的首領。

成唐滅夏,夏桀逃到了南巢,成唐又征南巢,最後夏桀死在了南巢。這個南巢應該也與巢族有關。

西周時期的青銅銘文顯示:巢族叛亂,周王也曾派人伐「巢」,但【尚書序】中又有「巢伯來朝」的記載,大概是後來又歸附了周朝。

當時的巢國位於現在的安徽巢湖一帶,其國君稱巢伯,伯爵。

巢國的國都就是「巢」,或稱「鄛」。 「鄛」者,巢族之邑也。

這時候的巢國應該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不過,到了春秋時期,巢國就已變得很慘,它成為吳、楚兩國交戰的必爭之地。吳國和楚國在這一帶反復拉鋸,巢國先是依附於楚國,然後被吳國所滅,最後又歸屬楚國,巢邑也成為楚國的一個城邑。

不得不說,巢國這一帶確實是軍事戰略要地。

三國時期,曹操和孫權也曾在這裏反復爭奪。

正是因為他們是巢族,所以他們的國叫「巢國」,他們的城邑叫「巢邑」,在巢國滅亡後,這一帶的地名也一直與「巢」有關。

「巢湖」這個名字自然也來自巢族。

此外,還有巢山和巢河。

金文「巢」(西周)

然而,族姓時代(秦朝以前),巢族並非只有巢國這一支。

衛國境內也有一支巢族,他們的居地也叫做「巢」。【左傳】記載:「衛莊公復之,使處巢。」

這個「巢」據說在現在的河南睢陽一帶。

睢縣城南二十裏曾有一個地名叫「巢亭」。

魯國境內還有一個「巢丘」:「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左傳】)

這個「巢丘」據說在現在的山東泰安一帶。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應該也曾有巢族居住。

這三地都是非常典型的以「族銘」為地名。

但是,你以為這就是「巢族」、「有巢」、「有巢之族」的全部了嗎?

不,絕對不是!

因為最關鍵的部份還沒開始。

最關鍵的就是:「巢族」的族銘「巢」並不是「原初族銘」,也就是說,巢族只是某個族的分族,是從某個族衍生出來的。

在巢族之前還有一個更古老的古族。

而且,我們甚至可以據此推斷,「有巢」的這個名字恐怕也非其本名。

那麽,巢族到底源自哪個族?

「有巢」本來的名字又是什麽?

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巢」字是「上甾下木」,而「甾」本身也是一個文字,同時,甾+水,又是一條河流的名字,淄水(淄河),在現在的山東淄博一帶;周朝時齊國的國都就叫「臨淄」,意思就是臨近淄水。

族姓時代,地廣人稀,人類聚落成點狀分布,存在著大量的無主之地、無名之地。

那時候的地名都是怎麽來的呢?

某個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這個族的族銘就會變成這片土地的地名。比如「高」,它既可以指高族,又可以指高族生活的高地;比如「奠」,它既可以指奠族,又可以指奠族生活的奠地。

而且附帶的,這附近的河流啊,湖泊啊,山丘啊等等,一般來說也都會以這個族的族銘命名。

這在商周時期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如此。

那麽,淄水為什麽叫淄水?它這個「淄」又是從哪裏來的?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曾經有個「甾族」生活在這條河附近。

但因為「甾族」被遺忘,後世已經不知道「淄水」名字的真正來源,畢竟在我的「中華姓氏體系」之前,「巢族」都被遺忘了,何況是「甾族」。

甲骨文「甾」

事實上,這條河叫「淄水」早已有之,西周中期,齊國都城就已改名臨淄。【禹貢】中也有記載:「濰淄其道」。

這說明,甾族應該很早就已生活在這條河邊。

同時,山東新泰的羊流河曾經也叫「淄」,【左傳】載「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因此,在這附近應該也有甾族活動。

【路史】認為,春秋時戴之後有甾氏、菑氏,但甾縣為漢朝置縣,原為谷縣,據說因為多災多難才改名甾縣,那應該就與甾族無關。

問題是,這個「甾」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說文解字】認為:「東楚名缶曰甾,象形」,意思就是這是古代一種盛酒漿的陶器,是缶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稱。

然而,真是這樣嗎?

事實上,單從字形來看,「甾」字不但根本不像盛酒漿的陶器,而且與「缶」字也毫不類同。

甲骨文「甾」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個與「甾」有關的字:菑。

它的意思是不耕田,初耕田,即荒地,才開墾的土地。

什麽情況?盛酒漿的陶器上長了草就是未開墾的土地?

太搞笑了,這都是哪跟哪啊?

還有一個常用詞輜重的「輜」。

這是一種運載衣物、前後都有遮擋的車,但是,很難想象盛酒漿的陶器+「車」字竟然能引申出這種意思。

所以,「甾」是盛酒漿的陶器這種詮釋似乎完全說不通。

而「甾」的本義,最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鳥巢的意思。

首先,從字形來看,它就很像一個鳥巢,並且在鳥巢裏還有幾只幼崽伸著頭四下張望,非常的形象生動。

其次,這樣也能很好地解釋「菑」字的「荒地,才開墾的土地」的意思。荒地嘛,雜草叢生,以至於有很多鳥兒都在這裏搭巢。

誰說鳥兒一定都是在樹上搭巢?

把窩搭在草叢中的鳥兒也有很多好不好?如果你有農村生活經驗,你就會知道,即使是在麥地裏、莊稼地裏都能經常發現鳥窩。

然後,輜重的「輜」也解釋得通了。這種車就是像鳥巢一樣圍起來,這樣才能在裏面裝上衣物。因為車的兩邊本來就有阻擋,所以只需要遮擋前後。

此外,還有一個字「妻」也能證明「甾」是鳥巢的意思。

沒錯,就是妻子的「妻」。

在甲骨文裏,「妻」這個字是由代表一只手的「又」字和一個「女」字組成,那只手去抓女子的頭發。

有的寫法是正要伸手去抓,有的寫法是手伸到了頭發裏。

因此,這個「妻」經常會讓人把它和古代的搶婚聯系起來。

但我認為或許還有一種解釋,也許並非搶婚,而是調情。

畢竟戀愛中的男女出現這種動作還是挺常見的,並不一定很頻繁,但有過甜蜜愛情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種動作。

你看,沒有戀愛經驗,你都解讀不了漢字!

甲骨文「妻」

還有,有一個人曾經寫了一首歌就叫做「 穿過你的黑發的我的手 」,但這位作詞人極大概率並不知道「妻」字的甲骨文寫法和意思。

那麽,那就很可能是純粹的藝術相通了。

一個是3000多年前的上古造字者,一個是3000年後的現代作詞人。

這是一次跨越3000多年歷史時空的藝術相通。

甲骨文「妻」

其實「妻」字是搶婚還是調情並不是關鍵,關鍵是這個字到了周朝竟然發生了「異變」。它的上部代表女子頭發的部份突然變成了「甾」。並且,在有的寫法裏,「女」也變成了「母」。

這如何解釋?

上面是個鳥巢,巢裏有幾只幼鳥。

下面是個女人,女人懷孕生了娃。

所以,這個「妻」字「結婚、成家、生娃」的寓意非常明顯。

商人愛喝酒、愛浪漫、玩得花,周人愛家庭、愛生娃、很保守,從這個「妻」字的變化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金文「妻」(西周)

由上可知,「甾」的本義只有是巢,是窩才能合理解釋。

而且這個巢,這個窩不只是搭在樹上的,甚至不只是鳥巢,鳥窩,它還包括一些小動物的窩。我小時候經常抓小兔子,小松鼠,還有刺猬,野雞之類的,我經常能找到它們的窩。

事實上,就連母雞下蛋也得有個窩,就算沒窩它也會自己想辦法刨個窩出來。

當人類還住在山洞裏的時候,甚至當人類還不是人類的時候,這些鳥兒,這些小動物就已經會自己建窩搭巢了。

因此,當人類試圖走出山洞,試圖擺脫山洞的束縛,這些巢,這些窩一定在建築房屋方面給了人類很多靈感和啟發。

特別是搭在樹上的鳥巢,因為它最醒目。遠古之時,樹多鳥多,鳥巢肯定隨處可見。而當鳥兒銜著一根根樹枝一點點搭起巢窩的時候,一定會有遠古先民靈光一閃。

於是,人類自己建築房屋的時代開始了。

於是,便有了某個古族以「甾」為族銘。

於是,那第一個建築房屋的人便被稱為「有甾」。

有甾,對,有甾,這便是「有巢」的本來名字。

當然,因為「有巢」這個名字已經叫了數千年,所以我們還是叫他「有巢」,只要知道他原來的名字叫「有甾」就好。

其實,「有巢」和「有甾」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金文「甾」(西周)

商周時期,甾族生活在現在的山東中部一帶。然後,有一部份甾族在原來的族銘上加個「木」字,衍生出一個新的分族「巢族」。

然後,又有一部份巢族一路南遷,最後到達了現在的安徽巢湖一帶。

他們在那裏建立了巢國。

關於「巢族」、「有巢」、「有巢之族」,我認為過去有幾個誤解:

一、看到「巢」字就認為遠古之人像鳥兒一樣住在樹上,這是很搞笑的。遠古之人搭建房屋肯定是受鳥兒搭巢啟發,但是他們沒那麽笨,沒那麽死腦筋,非得死搬硬套把房屋建在樹上。

遠古之人只是在知識積累方面不如現代人,他們的智商可一點都不比現代人低,甚至在某一時期,他們的腦容量比現代人還要大很多。

要知道,住在樹上每天爬上爬下實在太麻煩了。

孩子太小不會爬樹怎麽辦?獵取的大型動物怎麽運上去?半夜上個廁所睡意朦朧一不小心掉下來摔個半死怎麽辦?刮大風下大雨不安全怎麽辦?

……

等等等等。

總之,一大串問題。

人類為啥從山洞這種「豪華別墅」搬出來,自己「費力拔插」蓋個小破屋居住?就是因為山洞受限制太大,太不方便。而自己建屋,哪怕是個小破屋,但哪裏方便生活就住哪裏,這絕對比住在「豪華別墅」好得多。

而住在樹上絕對比住在山洞還麻煩,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住在山洞裏呢。

什麽?住在樹上可以防止夜晚野獸攻擊?

真當會爬樹的野獸不存在?真當比人類還會爬樹的野獸不存在?人類有很多晚間防禦野獸的方法,住在樹上絕對是最愚蠢的一個。

遠古時代,在樹上築屋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即使有,那也一定是極偶然現象,絕不可能普遍存在。

金文甾「」(春秋)

二、很多人把「構木為巢,棲息於樹」理解成中國南方傳統的幹欄式建築,這自然要比理解成直接在樹上建房合理得多

什麽是幹欄式建築?

這種建築一般分為兩層。先在地上布置一片插入土中的木樁或竹樁,然後再在木樁或竹樁上建造木屋。這種房屋適合炎熱潮濕的氣候,所以多見於長江以南。

吊腳樓其實就是這種建築的演化進階版本。

事實上,自從人類走出山洞開始建造房屋,在中華大地上就形成了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樣式。

南方自然就是幹欄式建築。

北方是地穴或半地穴建築。這當然與北方寒冷幹燥的氣候有關。

但當我們真正了解了「甾」字的本義之後,我們就會知道,無論是甾族還是巢族,無論是有甾還是有巢,代表的並不只是南方的幹欄式建築,同時也代表著北方的地穴或半地穴建築。

完全可以說,有巢,或者說有甾,是中華大地上一切建築樣式的代表。

「巢」(【康熙字典】)

眾姓時代(秦朝以後),甾族、巢族之人紛紛以甾、淄、菑、巢、鄛、勦為姓。這幾個姓氏都屬於極罕見姓氏。

甾、淄、菑、巢、鄛、勦等姓雖然人口不多,但從秦朝到清朝也出了一些歷史名人。

巢堪:東漢人,章帝時官拜司空。

巢猗:隋朝人,撰有【尚書義】、【尚書音譯】等經學著作。

巢谷:宋朝人,蘇軾、蘇轍的老鄉兼好友,他喜歡兵法,喜歡遊歷,喜歡徒步,蘇轍曾作有【巢谷傳】紀念他。

巢帝閣:明朝人,看看這名字就知道多個性,他在路上撿到金子,就坐在那裏幹等了一天,直到失主找來,看看這拾金不昧的精神!

巢鳴盛,明末清初人,著有【永思堂集】、【洙泗問津】、【老圃良言】等。

巢坤霖,清末人,教育家。

甾族、巢族是非常古老的與建築有關的古族。而甾族、巢族極其演化而來的甾、淄、菑、巢、鄛、勦等姓歷來多出學者和特立獨行之人,這大概也與其族銘有關,善於專研,思維能力出眾是顯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