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河南小夥報答瑞士老人為其送終,老人說出遺願:我想葬在中國

2024-01-21文化

「宋,我死之後,請把我葬在中國,我喜歡這裏,想在這裏長眠。」

80歲的瑞士老人漢斯在臨終前,拉著一個中國小夥反復叮嚀。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陪伴在他身邊的,是一起生活了5年的中國「親人」。

為什麽一個瑞士老人在去世時,身邊卻是一家中國人呢?

又是為什麽,會讓他不遠萬裏的來到中國,和中國家庭生活在一起呢?

1、留學少年和孤寡老人成了一家人

老人身邊的中國「親人」名叫宋楊,在老人病重之際,他一直不離身邊,精心照料,來往的醫護人員還以為這是親爺孫。

宋楊說,「我們之間的關系和親人是一樣的。如果當時不是漢斯先幫助了我,我可能還不知道留學的日子該怎麽過。」

1999年,19歲的宋楊剛剛高中畢業,渴望見識到更為廣闊的世界,前往英國留學。

一個人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還面臨著交流困難、經濟緊張的問題,宋楊的留學道路並沒有他想象的順利。

這天,去辦理上學手續的宋楊坐錯了地鐵,因為不熟悉英國的交通系統,他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辦。

宋楊坐在長椅上,面對著陌生的環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孤獨感,甚至懷疑自己來留學的決定是否正確。

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一位老人走過來主動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

這位老人就是漢斯。

他一句看似簡單的問候,讓宋楊又感到了一絲溫情,也成了兩人十幾年情誼的開端。

當了解到宋楊的處境之後,漢斯邀請他來自己家裏做客。

路上,漢斯看著宋揚的亞洲面孔,詢問道:「你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

當聽到宋楊回答自己是中國人的時候,漢斯興致勃勃跟宋楊討論起了中國的美食、人文地理和文化習俗。

他說自己一直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去看一看。

本來宋楊以為漢斯的家會是那種傳統英國家庭,一家人在燈光下圍坐,其樂融融。

可一開門才發現,漢斯家是間一室一廳的小房子,面積還不到50平米。

家具陳舊,房間也保持著幾十年前的裝修風格,甚至暖氣管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破損。

看著眼前這個孤獨的老人,再想想自己在異國他鄉的處境,宋楊的心裏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他想要為這個老人做點什麽,正好漢斯對中餐十分感興趣,他就做了自己僅會的幾道菜。

宋楊自己覺得做的不太好,但漢斯卻一直在說好吃。

吃完飯後,宋楊幫漢斯打掃了房間,又修好了水管,一直到十點鐘才走。

漢斯塞到宋楊手裏一張美鈔,「這麽晚了,地鐵肯定沒有了,打車回去吧。」

從那天以後,宋楊每個月都會來看望漢斯幾次,有時幫漢斯做頓飯,有時幫他修修東西,打掃房間。

兩人熟悉起來,漢斯對宋楊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他覺得這個中國小夥子很不錯。

一天晚上,宋楊接到了漢斯打來的電話:「宋,你來我這裏住吧,我不會收你房租,生活費用我們兩個平分,我們兩個彼此照顧。」

就這樣,一個中國人需要省錢,一個瑞士人需要陪伴,兩個人一拍即合,正式成為了舍友。

2、成了彼此生活中的依靠

在這之前,漢斯一直是一個人生活。

這個在英國久居的瑞士老人,曾經的日子遠比漢斯孤獨的留學生活辛酸。

漢斯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再婚後,繼母對漢斯非常刻薄。

他的整個童年都非常痛苦,小漢斯每時每刻都在想著逃離這個讓他傷心的地方。

終於在20歲的時候,他自己乘船離開了瑞士。

在這之後,漢斯輾轉埃及、美國等多個國家,最後在英國定居,並在皇家歌劇院擔任工程師。

因為早年痛苦的家庭經歷和經歷過幾段失敗的感情,漢斯一直沒有結婚。

多年以來,漢斯一直這麽孤身一人的生活。

直到遇到來自中國的宋楊之後,一老一少開始「搭夥過日子」,他終於體會到有家人陪伴的感覺。

自從宋楊搬到了漢斯家裏之後,兩個人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轉變。

宋楊把漢斯的房間修補了一遍,仔細打掃,原本狹窄的一人居顯得幹凈而明亮。

他還親手把漢斯的衣服洗幹凈,屋內再也沒有汗味。

鄰居們都說,自從宋楊搬過來以後,漢斯經常洗澡換衣服,整個人都比之前精神,再也不是之前那個邋遢的老頭了。

漢斯也積極幫助宋楊解決了重要的擇校問題,自告奮作用的幫他聯系學校,還帶著宋楊一起去校園裏看了一圈。

最終宋楊在漢斯的幫助下,順利進入到了泰晤士谷大學學習。

漢斯還幫宋楊找了幾份兼職,好讓宋楊能夠支付學費。

兩個原本毫不相幹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漸漸地都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家人,就這樣成為了彼此的依靠。

2001年的時候,宋楊在騎車回家的路上發生了車禍,下顎骨骨折,牙齒也掉了三顆。

肇事的司機看宋楊是外國人,就想要推卸責任。

可當漢斯來到醫院,看到宋楊躺在床上打著繃帶的樣子時,一向好脾氣的他發怒了:「床上的是我的孫子,我一定要讓你們付出代價。」

宋楊感動的掉下了眼淚。

剛開始巴士司機還想隨便應付過去,可漢斯已經幫宋揚報了案,官司一打就是三年。

最終,司機賠付給宋楊10000英鎊。

宋楊慢慢攢了一些錢,幫漢斯辦理了去中國的護照,還買了機票,想帶他回中國感受一下。

漢斯踏上了前往中國的飛機,一路上還十分忐忑。

他不知道宋楊的家人是否歡迎自己,結果宋楊的家人熱情招待了漢斯,中國獨有的待客文化讓他久違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3、知恩圖報,贍養老人

兩人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漢斯對中國文化贊不絕口,一直到宋楊學業需要回國,兩人就才返回英國。

宋楊在漢斯家裏一共住了8年,每次回國都會帶著漢斯。

他們先後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漢斯見識到了不同的風景,越發熱愛中國,時常表示希望能夠在這裏長住一段時間。

他經常說:「我真高興遇見了宋,他的家人也很好,我去了中國之後很喜歡那裏。」

但所有美好的日子都有有效期限,再快樂的時光也有結束的一天。

學業完成即將回國的宋楊,不得不面臨著和漢斯分別的難題。

宋楊主動提出要帶漢斯去中國生活,可是漢斯卻拒絕了。

「宋,你才剛要步入社會,現在的我跟著你只會是你的累贅,回去吧,我會照顧自己。」

宋楊仍舊擔心,他先是拜托漢斯的鄰居幫忙照看,還為漢斯找了位巴基斯坦人照顧他。

但漢斯習慣了有宋楊作伴的日子,雖然做了心理準備,但再次回到獨自一人的生活,還是很不適應。

每次有東西找不到了,或者家具壞了,他都會下意識給宋揚打電話。

因為時差的原因,漢斯每次打電話過來基本都是半夜,宋楊連續幾個月沒睡過一個完整的覺。

有一次,宋楊接到了漢斯鄰居的電話,得知漢斯已經十幾個小時沒在家了。

他立馬聯系自己英國的同學,還拿出地圖,標出幾個漢斯可能回去的地方,傳真過去讓眾人尋找。

眾人一番折騰,終於在路旁找到了喝醉的漢斯。

這時宋楊才得知,那個巴基斯坦人不僅不照顧漢斯,還很晚回來,漢斯憤怒之下把他趕了出去,依然一個人生活。

宋楊再次產生把漢斯接到中國的想法,但考慮到漢斯年紀大了,如果真的把他接到中國,他怕漢斯會不習慣。

可不久之後,在宋楊和漢斯通電話的時候,漢斯告訴宋揚,自己的右腿經常感到疼痛,甚至走不了路。

他覺得自己時日無多,想要再見宋楊一面。

宋楊堅定了內心的想法,決定把這個曾經給予他莫大幫助的老人接到身邊照顧,他的家人在了解情況之後也表示支持他。

於是宋楊踏上航班,回到了那個住了八年的小房間。

當他推開門,卻發現這裏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樣子——屋子到處都是垃圾,還有亂扔的衣物,甚至房間裏還發出一陣臭味。

漢斯坐在輪椅上,吃力的和他打招呼。

原來漢斯的腿關節已經壞死,想要重新站立的話只能替換人工關節。

雖然英國的治療免費,可是需要排隊,而漢斯的情況已經容不得耽擱。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你照顧我,在我出車禍的時候,是你為我做主,現在我不會讓你一個人孤單的。」

宋楊立即帶著漢斯回到了中國,聯系醫院為漢斯進行了手術。

手術很順利,漢斯在宋楊家人的悉心照顧下,很快痊愈了。

宋楊想讓漢斯留在身邊,方便照顧他,但漢斯如果要留在中國的話,就要放棄在英國的福利和居住權,還要面臨只認識宋楊一家的處境。

宋楊詢問漢斯的時候,漢斯說:「宋,我想留在中國,雖然那裏是我住了幾十年的地方,可我在中國跟你們在一起很開心。」

4、溫暖的人讓社會更美好

就這樣,漢斯選擇了留在中國,宋楊平時對他照顧的十分細致,他的家人朋友們時常也來和他作伴。

平時沒事的時候,宋楊就帶著漢斯在小區裏散步。

每當有人問宋楊跟漢斯有什麽關系的時候,宋楊都堅定的回答:「這是我的爺爺。」

小區裏的孩子們都喜歡圍在聽這個西方面孔的老爺爺身邊,聽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講故事,連大使館也知道了漢斯和宋楊的事情,定期為漢斯辦理簽證。

宋楊為漢斯申請了定居簽證,可是漢斯沒能等到綠卡申請透過,在2012年末因為突發心肌梗塞,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隨後,宋楊聯系到了瑞士大使館,給漢斯舉辦了正式的葬禮。

並且按照漢斯的遺願,把他安葬在了鄭州的一處公墓中。

一個西方老人,由中國小夥養老送終,最後安葬在了中國的土地上,這還是世界上的第一例。

漢斯去世以後,兩人的故事慢慢被人所熟知,央影片道把宋楊和漢斯的故事拍成了紀錄片—【漂洋過海的承諾】。

節目播出後,大家都被這樣難得的情誼所感動,宋楊也受到了許多嘉獎。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願意相互付出,彼此得到溫暖,更好的生活下去。

異國他鄉能遇到這樣善良的老人,宋楊無疑是幸運的,而他也在用自己的行為,踐行著「知恩圖報」的中華傳統美德。

宋楊因為漢斯的幫助,八年如一日的照顧他,不僅溫暖了漢斯的晚年生活,也讓自己收獲了一份寶貴的親情。

宋楊知恩圖報的行為,不僅表現出他的道德責任,也是他身上寶貴人性的體現。

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正需要宋楊這樣知恩圖報的優良品質。

一個人懂得感恩,才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溫暖,只有懂得主動回報時,才會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願社會中像漢斯一樣願意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越來越多,也希望像宋楊這樣知恩圖報的人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