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還原一位哲學家的真實生活

2024-05-07文化

參考訊息網5月6日報道 德國【南德意誌報】網站近日刊發題為【「難以捉摸的後起之秀」】的文章,作者是延斯-基斯頓·拉貝。全文摘編如下:

海因裏希·海涅曾壞心眼地寫道:「伊曼紐爾·康德的生平難以描述,因為他既沒有生活,也沒有故事。」關於他的種種偏見——例如康德(1724年-1804年)是個生活毫無樂趣、孜孜不倦的宅男,他的柯尼斯堡同鄉們會按他每天下午的散步時間來調整時鐘——一直頑固地存在。然而,康德研究專家馬庫斯·維拉舍克認為,這些可能都純屬捏造。是時候對康德這個人和他的真實生活狀況進行一次澄清討論了。

愛好廣泛不喜上學

【南德意誌報】記者問:維拉舍克先生,康德真的過著一種出奇無趣的生活嗎?

馬庫斯·維拉舍克答:完全不是。康德是個很愛交際、風趣幽默、興趣廣泛的人,喜歡與人交談。據說他非常和藹可親。

問:據說他是柯尼斯堡「最高雅宴席」的常客,尤其是在晚年?

答:是的,他不僅在那裏談笑風生,還在貴族批評者面前為法國大革命辯護。一個難以捉摸的後起之秀。我真想認識他。

問:他的出身究竟如何?

答:他出身普通但——用當時的話說——正派。他的父親是馬具師。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康德的家境想象得太貧寒,而應該想象成一個地道的手工業家庭,家裏有幾個工人和學徒。

問:康德的非凡智慧是否很早就被註意到?

答:我們對此知之甚少。不過,事情可能是這樣:後來的腓特烈學院(柯尼斯堡文理中學)校長很早就找到康德的父母說:「這個孩子必須上中學。」這在當時對於康德這種出身的兒童而言當然並不常見。康德小時候在柯尼斯堡南邊上小學,他的學業本該很快結束。但相反,他在1732年,也就是8歲時進入文理中學。

問:我們對康德的中學和大學時代有何了解?

答:實際上,我們只知道他自己後來告訴朋友們的事情。其中3位曾是康德的學生,後來為康德寫了傳記。其中一位名叫埃雷戈特·安德烈亞斯·瓦西安斯基,在康德生命的最後幾年照顧他,並管理他的遺產。

問:康德喜歡上學嗎?

答:不喜歡。腓特烈學院對他來說可能過於虔敬主義,過於執著於虔誠的外在表現。康德一生都對虔敬主義深惡痛絕。據說他後來甚至經常在大學慶祝活動之後翹掉禮拜。

問:為什麽他16歲就上大學了?

答:這在當時並不算早。如果被允許上大學的話,這是正常年齡。文理中學16歲就畢業了。萊布尼茨和歌德上大學時年齡也不大。

問:康德立刻開始學習哲學了嗎?

答:是的,但不僅如此,他還廣泛學習了物理和數學。當時哲學系開設的課程也包括所有自然科學。但他當時並沒有畢業,而是中斷了學業。

問:這是為什麽?

答:1744年,在他即將大學畢業時,父親中風了。當時他母親已經去世7年,於是,他開始照顧父親和兄弟姐妹,他有1個姐姐和3個弟弟妹妹。他也放下了自己當時已經寫好的書【論對活力的正確評價】。不過,這本書是用德語寫的,不可能作為畢業論文,因為當時畢業論文必須用拉丁語書寫。在照顧完家人,以及隨後在柯尼斯堡及周邊地區給貴族和牧師家庭的兒子們當了六七年家庭教師後,康德才重返闊別11年的大學。

「閑散」卻卓有成效

問:因此,他從未離開過柯尼斯堡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答:對。不能說他從未離開過柯尼斯堡這座城市,但他的確沒有離開過東普魯士。不過,當時的柯尼斯堡可不是一般的小地方,而是普魯士王國的兩個首都之一,是該地區的大都市和重要的貿易中心。

問:他是個好家庭教師嗎?

答:他曾多次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朋友和熟人說,從沒有比他更糟糕的家教。他可能也有過與家長打交道的糟糕經歷,因此他後來在教育學講座中一再主張家長應該置身事外。順便一提,在此期間,他一直在大學註冊學籍。

問:所以他是個「閑散的」學生?

答:是的,不過他把這段時間利用得很有成效。他在這些年的閱讀量很大,寫下了【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一本非常重要但幾乎無人知曉的著作。在這本書中,他描述了太陽系和銀河外星系是如何在重力作用下由星雲形成的,這在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

受歡迎的大學講師

問:他是什麽時候成名的?

答:很久之後。但他自從在18世紀60年代中期發表了幾篇今天幾乎沒人知道的著作並成為全國關註的知識分子後,就不再是無名小卒了。我們可以想象,40歲的康德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而他作為碩士的學術地位實在低得與之不相配。

問:他當時還不是教授?

答:還早著呢。但他是個受人尊敬、衣著高雅的人,經常外出,也經常受人邀請。

問:也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大學講師。

答:他很幸運,因為那時作為大學講師是沒有薪金的,只能靠學生們所謂的講課費生活。講課也不是在大學的教學樓裏進行,而是在講師和教授家裏,或者在租來的房間裏。

問:有多少聽眾來聽康德講課?

答:100人左右吧。這在當時是個龐大的數碼。他講授形而上學、數學、力學、倫理學等各種可能的主題,因此也掌握了極其廣泛的知識。他最受歡迎的課程是「自然地理學」,由他自主講授,沒有教科書。

問:這是關於什麽的講座?

答:對康德來說,「自然地理學」的含義類似於一般地理學,是從物質方面描述地球,包括地球上的一切:從海洋到山脈到動物以及世界各地的不同種族。

名譽未沖昏頭腦

問:康德有密友嗎?

答:有,特別是來自英國的商人約瑟夫·格林。他們每個周日都在一起過。在格林的影響下,康德真的成了一個有些符合「盡忠職守」這一刻板印象的人。他意識到,要想實作自己的畢生事業,就必須更加專註於工作。

問:他在40歲時就意識到這點了嗎?

答:他在當時肯定意識到在哲學領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而且他可以做到:也就是為道德奠定前所未有的形而上學基礎。康德並不想發明一種新的道德,這一點人們總是搞混。在他看來,人人都有一個道德指南針,因為他們是理性的。

問:康德最有名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出現在所有道德理論著作之前。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麽?

答:對康德來說,【純粹理性批判】中的認識論革命是解釋道德的必要前期工作。

問:然而,【純粹理性批判】很快就為他帶來了巨大聲譽。這是否改變了康德?

答:我沒有這種印象。該書出版時,他56歲,成名時大約60歲。名譽並沒有沖昏他的頭腦。

獨身但從未獨居

問:這樣一個人為什麽沒有妻子和家庭呢?

答:我們不得而知。但他既有意願,也有人選。據說他自己曾經說過,他在想結婚的時候結不起,等他負擔得起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問:但他從未完全獨自生活過?

答:是的,即使是在出租屋裏,幾十年來他身邊也一直有小他十歲的仆人馬丁·蘭珀,但他們並不住在一起。後來,家裏還有一位女廚師,為康德著名的午餐會準備食物,他通常邀請3到7位客人參加,其中有他的朋友,也有旅途中的學者。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聚會,但只有男人才能受邀參加。

問:他們討論哲學嗎?

答:不,他們討論其他一切:政治和科學,有時還有柯尼斯堡社會的醜聞。

問:他們喝很多酒嗎?

答:不,比較節制,「一兩瓶」,盡管聚會開始的時間總是比較晚,大約下午2點,而康德的工作日在此之前就結束了。他在淩晨5點到8點之間寫作和思考,從8點開始上第一堂講座課。(編譯/鐘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