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浙江作家在中國文壇持續發力:「文學新浙派」 召喚新風景

2024-02-24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嬌儼 通訊員 傅煒如

「文學新浙派」發展研討會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浙江,是文學蓬勃生長的一塊熱土。

回望中國現代文學史,浙江籍作家曾占據了半壁江山。魯迅、茅盾、郁達夫……當年,一批出自浙江的作家氣勢如虹,占據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各路要津,或成為新文學的奠基人,或成為某類文學的引領者,他們集合為之江大地上一簇永不磨滅的榮光。

文學榮光,照亮前進的路,並被後來者傳承。近年來,一批浙江作家在中國文壇如群星耀眼,持續發力,並呈擴張之勢——這股新的活力,以「文學新浙派」的名義孕育著文壇的新風景。

「文學新浙派」,在何種土壤中孕育?又該如何激發出更強的創造力?這一文壇新風,值得我們關註。

文學浙派開出新花

「文學新浙派」,其本質是一股文學力量的崛起,背後是新一代的作家群體。

翻開2023年第五期【江南】雜誌,黃詠梅、東君、畀愚、斯繼東、雷默、朱個6位浙江作家的小說刊載其上,【江南】為這6位作家組成的「小方陣」起的標題,是「文學新浙派」。

這是「文學新浙派」的稱呼,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

【江南】雜誌主編、作家鐘求是寫了「主編邀語」,呼應全國文學評論家等各方力量關註「文學新浙派」的作家群體。這個作家群體是開放且不斷擴張的,現已列成長長的名單:余華、麥家、王旭烽、艾偉、李杭育、鐘求是、吳玄、哲貴、黃詠梅、東君、海飛、畀愚、斯繼東、張翎、陳河、王手、雷默、張忌、孔亞雷、黃立宇、楊怡芬、方格子、朱個、楊方、蕭耳、池上、張玲玲、莉莉陳、王占黑、薛超偉、徐衎、草白、趙挺、林曉哲、趙雨……

這批活躍在中國文壇的作家,年齡從50後到90後,覆蓋了多個文學代際,既有文學大家,又有實力寫手和年輕新秀。可以說,他們用堅實而靈動的作品,造出了具有鮮明江南才情和浙江氣度的文學景象,也促進了中國文學格局的新變化。

從全國的視野觀察,這批作家創作的許多小說,與其他區域作家的作品有明顯的差異性。

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評論家王春林看到,這些作家立足浙江的創作具有突出的特點。「‘文學新浙派’的創作,是一種面向世界和未來的文學寫作,它有強烈的人類意識和世界意識。它其實是一種開放多元的、向外的,而不是一種固步自封的、保守的文學概念和美學特質。」王春林表示。

如第五期【江南】雜誌刊登的黃詠梅【這個平凡的世界】,是身處居住地杭州的作者,對故鄉梧州的再次發現。黃詠梅上世紀70年代出生於廣西梧州,從2002年開始小說創作,現在定居杭州。浙派文脈似乎重新照亮了黃詠梅的生活,成就了她關於梧州的系列世情小說,包括她獲魯迅文學獎的【父親的後視鏡】,其小說中的風物及生活,就是梧州的山河煙火。

黃詠梅透過地方認知和地方敘事,來塑造和展現數十年來時代巨變和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歷史記憶和社會體驗,這正是一種立足地方、基於當下、面向未來的文學現象。

另一方面,「文學新浙派」更有著強勁的歷史傳承,並烙上了鮮明的痕跡。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南方文壇】雜誌原主編張燕玲認為,「‘文學新浙派’在文脈的傳承上,是在文學浙派上開出的新花,是在傳統文脈上生發出來的敘事藝術上的新質。」

比如「文學新浙派」青年作家薛超偉的小說集【隱語】,其中的短篇【化鶴】寫到,13歲病童演山隱在寺廟養病,他以傷心的眼睛打量周遭的世界。文本散發出難以言說的傷感,有屬於時代的「社恐」,也有傳統的清凈自省,會讓人想到背靠北高峰的靈隱寺,想到浙派隱士的文人傳統。

可以說,側重於從時間維度出發的「文學新浙派」,在新舊交織中,與各異的文學風景一起相互呼應、聲息共響,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學大氣象。

「文學新浙派」部份作家及作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跳出浙江,近期的中國文壇,以地域做「新」的文章不斷湧現——「新東北文學」「新南方寫作」「新北京作家」等等。這種命名通常由批評界提出,但「文學新浙派」是浙江文學在發展推進中自行生發出來的。

這種文學的自覺性,讓浙江文學界進一步想要厘清「文學新浙派」是在怎樣的土壤中誕生,並對「文學新浙派」的理論框架進行深入搭建。

近期,在杭州舉行的「文學新浙派」發展研討會上,「良好的文學生態」、「流動的活力」成為解答這一問題的關鍵詞。

「文學新浙派」為什麽能形成?「它與浙江這個特定地域形成的良好文學生態有關系。」王春林說。浙江的「郁達夫小說獎」,立足浙江、面向全國,已成為國內頗具影響力的文學獎項之一。「郁達夫小說獎」為實力漸顯的文學新人指引方向,多加鼓勵,如朱山坡、弋舟、馬金蓮、石一楓、喬葉等;也為海內外的華語創作增加交流,旅居加拿大的陳河、張翎,馬來西亞作家黃錦樹等都獲過獎。

小說獎之外,文學雜誌也是重要平台。王春林認為,在杭州,一有【江南】雜誌,二有【西湖】雜誌。【江南】雜誌正處於上升期,辦刊品質不斷最佳化,註重江南特色,刊發了大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優秀作品;【西湖】雜誌則是國內少有的、以推出新銳青年作家為突出特點的文學刊物。

據統計,浙江青年作家「叫得上名號」的有30至40人,數量不少,作品質素也屬上乘,這在青年作家梯隊中,放眼全國也是現象級的存在。浙江新青年作家的創作,不僅和其他地區的作家創作有區別,即便和本地區老一代作家的創作也有所不同。「文學新浙派」有這樣源源不斷的後繼力量,還得益於浙江這片地域的人口流動。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監事長、沈陽師大特聘教授孟繁華說:「人口的流動,對於文學創作本身就是一種激發,是一種互相發現的關系。」文學創作最終還是來自個體的感受和經驗,來自作家個體對生活和世界的認知。就像山西的作家到了北京,可能重新發現了山西,沈從文到了上海、北京以後,重新發現了湘西一樣,黃詠梅在杭州也重新發現了自己的故鄉。這些作品背後往往是文化的碰撞、融合與創造。

2023年4月,第七屆「郁達夫小說獎」獲獎作家在富陽郁達夫公園種植紀念樹。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歷史承接中攀高

傳統啟發當下,當下創造傳統。

「文學新浙派」是先有創作事例,後有名稱概念。這種新的文學風景,具有強大的召喚作用,會反過來激發文學創作。「浙江現代文學不失耀眼,‘文學新浙派’提出的背後,也有我們想傳承這個光耀的願望,我們希望先輩的榮光能夠投射、傳承到我們這一代作家身上。」浙江省作協主席艾偉說。

浙江文學傳統就像一根強大的牽引繩,將當下浙江文學的不同風格集合到一起,塑造「文學新浙派」。當代的浙江作家怎樣在歷史承接中攀高,在當代中國文學地圖上形成更醒目的新版塊,是「文學新浙派」應當思考的問題。

將目光放遙遠些,從唐宋開始,浙江的土地上誕生了葉適、王陽明等眾多思想家,清代以降,又延伸出浙東學派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等脈絡,包括清末著名的孫詒讓、俞樾等樸學家。這些思想寶藏,可以和當代浙江文學形成更強烈的呼應。

「不管是魯迅,還是茅盾,都是具有極強思考力的作家,他們的作品也具有深邃的思想性。朱熹、王陽明,包括浙東學派能夠為作家提供非常龐大的思想滋養,當代浙江作家可以從中汲取資源,為我所用,為文學創作註入思想的力量。」【文學報】評論部主任傅小平表示。

實際上,一直以來,與北方作家家國天下的歷史敘事相比,當代浙江作家更傾向於一種對日常的書寫,即以輕寫重。這種偏愛讓文學作品具備了突出的藝術表現力,卻也有「纖弱」之感。浙江當代作家中,王旭烽是為數不多的具有歷史感的作家,在【茶人三部曲】【望江南】等作品中,都有在國家的大歷史中書寫江南歷史和文化的嘗試。

歷史感同樣決定著創作的深邃。浙江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周保欣認為:「浙江作家要想獲得創作上的成功,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大’觀‘小’,要以大的文明視野和大的國家整體觀去觀浙江,於大開大合之間寫出別具南方氣質同時兼具時代氣息和國史氣運的優秀作品。」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有順,則用龔自珍的「一簫一劍平生意」詩句來形容文學作品的「平衡性」。「既要有‘簫氣’裏柔美與溫婉的文學底色,也不能失‘劍氣’,那些批判的、叛逆的、深刻的內容,也是文學生命中的一種本質,需要‘文學新浙派’加以重視。」謝有順說。

總而言之,「文學新浙派」作為一道新的文學風景,正在不斷生成、生長,它或許更應該成為一個寫作的實驗場。最終,我們要看「文學新浙派」能夠提供什麽樣的文學經驗,或者創造怎樣獨特的文學形式,這才是其最大的價值。

延伸閱讀

「浙派文學」及其經典名篇

任茹文

中國現代文學史素有「浙江作家占據半壁江山」之說。魯迅、周作人、茅盾、郁達夫、徐誌摩、艾青、豐子愷、戴望舒等浙籍作家的星光格外璀璨。魯迅的【吶喊】【仿徨】,茅盾的【子夜】,郁達夫的【沈淪】【故都的秋】【春風沈醉的晚上】等等,經典名篇構成了「浙派文學」的輝煌歷史。

從1949年至1966年,茅盾、馮雪峰、夏衍、鄭振鐸、邵荃麟、巴人、艾青、黃源、林淡秋、許欽文等一大批早已蜚聲文壇的浙籍現代名家,以飽滿的熱情活躍在文壇上。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湧現出許多獨具價值的優秀作品,如巴人的【況鐘的筆】、茹誌鵑的【百合花】等。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浙江作家感應現實、追問歷史、抒發情懷的人文稟賦得到極大呈現。留守在浙江土地上的葉文玲、汪浙成、溫小鈺、胡尹強等作家的創作,在全國文壇引人矚目。汪浙成、溫小鈺夫婦1980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土壤】,產生了廣泛影響,他們以一系列關心社會和民生的小說,表現出作家的責任感與批判意識。葉文玲的小說集【心香】【無花果】【長塘鎮風情】及長篇小說【無夢谷】【秋瑾】等,以清幽淡遠的風格、樸素的民本思想,召喚著美好的道德形態與精神重建的理想。

從本質上看,浙江本土文化是雅士文化,作家往往自覺地在他們的作品中,呈現出悠然自得的越文化色彩。即便是描寫大江、大山或重大的題材,也總氤氳著空靈之氣,與「陜軍」等西部或北方作家有異。

清末以來,多方面的中外交流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現代民主思想與人道主義的植根,在浙江孕育了大批留學日本、歐美,受世界文學影響又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學大家,如魯迅、茅盾、郁達夫、艾青、徐誌摩和戴望舒等人。

從中國的整體地理格局看,浙江處於「中原腹地」與「南夷邊地」的過渡地帶,是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混雜,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浙江文學如大陸與海洋之間的沼澤和灘塗一般,別具魅力、充滿生機。浙江文學與其地理位置特點一致,具有穩定的雅士文化與進取的民間力量包容交錯的地域基因與文化氣質。(作者系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法學院教授)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