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雲南民歌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唱民歌,遊雲南是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方式之一。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微信公眾號推出「唱民歌,遊雲南」專題系列報道,將涵蓋民歌大家、旅遊目的地、民歌與雲南少數民族文化、民歌與雲南樂器文化等內容,向大眾傳遞雲南民歌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表演形式,以音影片、圖文等多樣傳播手段傳遞雲南文旅好聲音和正能量,共建共享「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3月16日,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唱遊昭通」專場活動在昭通市綏江縣啟幕,跟著這場視聽盛宴,帶市民、遊客感受了昭通民歌的獨特魅力,領略了綏江縣的無限風光
本次活動分為集中展示和景區景點民歌展示兩大部份,旨在透過民歌演唱的形式,充分展示昭通民歌的豐厚歷史和多姿多彩。活動深入挖金塊沙江文化的獨特魅力,並結合城市建設的現代氣息,為市民、遊客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文旅大餐」。
【苗族敬酒歌】【船工號子】 【大美昭通】【巧家美】......在集中展示中,來自昭通各地的優秀歌手齊聚一堂,用歌聲詮釋昭通民歌的迷人魅力。此外,活動還邀請了知名音樂人進行現場點評,與市民、遊客一起探討民歌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景區景點民歌展示,則把活動延伸到綏江縣的各個角落,市民、遊客在遊覽美麗風光的同時,還能聆聽到地道的昭通民歌。這種將民歌與旅遊相結合的創新形式,不僅讓市民、遊客感受到昭通濃厚的文化氛圍,還能加深人們對這座城市的了解和喜愛。
民歌是人民群眾的歌曲,來自人民、紮根人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體現著人民的精神和氣節,也承載著時代行程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歌源自生活,發音於聲,感恩於心。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昭通積累了眾多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歌。人們用歌聲傳唱民族精神,傳播人民心聲,傳承優秀文化。
據介紹,昭通作為雲貴川三省結合部民歌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流傳至今的許多民歌,大多是明清時期隨著中原、巴蜀、荊楚、江南等地大量移民的遷入而帶來,並在各族人民數百年的相互交往交流中逐漸形成。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唱遊昭通」專場活動的舉辦,旨在以雲南民歌為載體,以群眾為主體,把話筒交給群眾、把舞台讓給群眾、讓群眾當主角。
昭通民歌主要分為山歌、生產調、勞動號子、舞蹈歌、小調、情歌、敘述歌、酒歌等,且每個類別在不同的流傳地,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地方性的特色,並均有大量代表作。如:山歌【昭通壩子寬又寬】【巖上栽花巖下開】,生產調【打鼓草】,號子【上水號子】,舞蹈歌【彜族酒禮歌】,小調【蓮花落】,敘述歌【苗族遷徙歌】等。
昭通民歌影響深遠,除在本地傳唱外,部份還傳播到周邊州市及海內外。近年來,昭通市文化和旅遊局持續強化民歌搶救保護,整理遴選全市各縣區民間音樂,出版了【昭通民族民間音樂集錦】書籍。
文 李亞
編輯 田薇
本期責編 張靈潔 華芳
稽核 馬波 劉麗
運維 雲報集團·文旅頭條新聞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電話:0871一6353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