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憑什麽是它?

2024-05-15文化

文必先秦,詩必盛唐。大唐雖不足三百年歷史,卻湧現出數千名赫赫有名的詩人。偶然翻開【唐詩三百首】發現,後人精選的三百余篇詩作,開篇竟是 張九齡的【感遇】(其一) ,就連詩聖詩仙的名作都只能排在其後。這篇 【感遇】(其一) 究竟有何等魅力,足以成為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

如此安排,是因為年代的先後嗎?

李白的詩雖在張九齡之後,杜甫的作品卻在王維之前,顯然非也。

如此選擇,是因為成就的高低嗎?

且不說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的詩歌流傳度遠在張九齡之上,顯然不是。

在通讀這首詩三遍之後,我找出了以下答案。

其一:賢臣張九齡,永不改初心

張九齡此人可不簡單,少年成名,官至宰相,是古往今來眾多文人推崇的典範。

他自幼聰慧,十三歲時便能寫得一手好文章,令廣州刺史王方慶贊不絕口,預測「這個人一定能有所作為」。

弱冠之年,就已經喜登進士第,入職校書郎。青年時期又遇到了職業生涯中的伯樂丞相張說。因為張說的賞識和提拔,張九齡提升為中書舍人內供奉,五十八歲時升至中書侍郎,即中書省固定編制的宰相。

一路走來,張九齡心中自然非常感激這位貴人張說的提拔,然而他並不因為和張說關系密切而趨炎附勢,為報知遇之恩多次提醒張說推薦人要多考察品格而不是任人唯親,這樣的舉動自然引來張說的不悅。

終於,張說的專橫獨斷遭到了眾多大臣的不滿,遭到了彈劾,被罷黜相位,張九齡則被貶為冀州刺史。

在此之後的歲月裏,張九齡的職業生涯經歷了多次調任,有升遷,有貶謫,唯一不變的是, 張九齡的那顆秉公盡職,選賢任能,直言敢諫的心。所作所為包括但不限於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從政之道;主張省刑罰,薄征徭,扶持農桑,反對窮兵黷武。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他對安祿山的預言,看出來安祿山狼子野心,面有謀反之相並上奏唐玄宗,然而唐玄宗卻認為安祿山是個忠誠善良的人而放安祿山回到藩地。

結果可想而知,「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讓大唐盛世如大廈西傾,一時間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可惜,張九齡的多次進諫,不僅沒有得到采納,反而觸怒了聽信李林甫等佞臣讒言的唐玄宗,被貶為荊州長史。

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篇【感遇】(其一)便是這時候所作。

其二:蘭桂君子,人詩合一

張九齡不僅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詩風清雅的文學家。自己的赤子之心,沒有得到帝王的信任與賞識,他自然會心生失落,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執著追求,同大多數的文人一樣,將心中的誌向寄托在詩句之中,這首【感遇】(其一)最能代表詩人心之所向: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蘭與梅、竹、菊並列四君子,自古便是高潔之士的象征,秋桂淡雅,香飄十裏,雖不是鮮艷的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在詩人眼中,蘭花盛開在溫暖的春天裏,蔥郁茂盛,生機無限;桂花綻放在溫柔的秋月下,更顯得高潔。

詩人之心,也如蘭桂般富有生命力而又高潔清雅。

最後一句更是點睛之筆,「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蘭桂的高雅並非來自於隱士們,文人們的欣賞,也並非是為了求得他人的偏愛,而是他們的品性本身,正如詩人一樣,是非功過在己,毀譽任由他人。

張九齡的【感遇】之作共有12篇,另一篇也收錄在唐詩三百首中,緊隨本首之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本詩則是以橘來表明自己的高尚節操,詩人心中的丹橘本身就很高貴,而非地理位置使然,桃李獻媚之時。丹橘雖遭受冷落,卻也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心,正如詩人一樣,歷經挫折也不改初心。

見詩品如見其人,聞人品便思其詩,達到這般境界的人不多,張九齡是其中之一。

其三:五言之新,意義之遠

從詩歌的發展脈絡來看,先有五言古詩,再有七言古詩,此後再有律詩和絕句。

唐詩三百首 ,編者蘅塘退士也是按照詩歌出現的先後,先後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七言樂府、五言樂府、七言律詩、五言律詩與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等,共八卷,每一卷又選取「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

首卷五言古詩篇便選取了【感遇】二首、李白的【月下獨酌】、杜甫的【望嶽】、王維的【送別】等名篇。

被收錄的唐代五言古詩,沒有固定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也相當自由,雖形成於漢魏,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張九齡的五言之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感遇】(其一)這首五言古詩,一掃六朝以來的綺麗之風,註重自身情懷的表達,在唐代五言古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編者蘅塘退士在序言中說: 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 他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作為一本學習唐詩寫作技巧的工具書,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效果,也希望它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學習做人的道理。

未選取流傳度更廣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而是將這首【感遇】放在第一位,足見編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