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司馬遷、王羲之、李白…這18位元歷史名人,竟然都是道家人!

2024-06-15文化

信奉道家的人,不一定是道教中人,道家和道教是兩個概念。

道家起源於先秦時期,是以老子、莊子、列子為代表的思想流派;道教形成於東漢時期,由張道陵創立,是在道家思想基礎上,融合了古代神仙家的方術和民間巫術等形成的實體組織。

道家代表的是一種哲學思想,更多的是從哲學角度探討人生與宇宙;而道教則將道家思想具象化,有具體的方法用來強身健體,追求的是「長生不老」等目標。

道家(道教)的代表,有被後世道教追奉的「道教始祖」黃帝、「太上老君」老子、「王禪老祖」鬼谷子、「南華真人」莊子、「沖虛真人」列子等,而我們今天以「道家」標準, 僅匯總歷史上那些信奉道家學說、卻少有人知道這一點的歷史名人。

包括姜子牙、範蠡、張良、陳平、竇太後、劉安、司馬遷、華佗、諸葛亮、阮籍、嵇康、王羲之、魏征、孫思邈、賀知章、吳道子、李白、黃公望等十八位,他們有的融匯多家為己所用,但都與道家有較深的淵源。

姜子牙 | 齊國始祖

所著【六韜】具有黃老道家色彩

即姜太公(約前1156年 - 前1017年),周文王、武王的謀主,在牧野之戰中立下首功。戰後因功受封於齊,成為齊國始祖。兵書【六韜】據說為他所著。在一百余歲時去世。

【六韜】內容博大精深,具有神秘色彩和黃老道家色彩。 唐朝皇室以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李耳為祖先,將道教視為國教,姜子牙的地位被迅速提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就在磻溪建立太公廟。

姜子牙因道家的老子意外成聖,後來卻因儒家的孟子而意外成「人」。 朱元璋讀【孟子】,看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句,認為這是大逆不道。恰好孟子高度評價過姜子牙興周滅商,朱元璋恨屋及烏,將姜子牙的武廟和「武成王」謚號都廢除。

就這樣,在明代的現實世界中,姜子牙「武神」的地位被關羽取代了。但民間傳說認為張良、諸葛亮、劉伯溫都是姜子牙的轉世,其民間威望越來越高。

範蠡 | 文財神

將道學傳播到北方

範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是春秋末期越國大夫,治國良臣、兵家巫師、經營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國民間恭奉為「文財神」。

範蠡的老師——計然。計然七策,範蠡用了其中五條就助越王滅了吳國,後來範蠡隱退,用計然之策去經商,富甲一方,成為遠近聞名的「陶朱公」。

計然是誰?他就是老子的弟子文子。 北魏李暹為【文子】作註,指出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號曰計然,範蠡師事之。本受業於老子,錄其遺言為十二篇。」

春秋戰國之際,範蠡將老子的思想傳播到齊國,開始了道家學派在北方列國流傳發展的新時期,其最重要結果,是稷下黃老之學的出現,標誌是帛書【黃帝四經】。

張良 | 漢初三傑

精通黃老之道

張良(約前251年-前186年),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謀臣、政治家,西漢開國功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憑借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之爭,建立漢朝,被冊封為留侯。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 晚年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專心修道養精。 據說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為張良第八世孫。

陳平 | 西漢開國重臣

信奉道家使他善始善終

陳平(?- 前178年),西漢開國重臣、謀士,著名政治家。陳平的「六出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

太史公曰:「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 因一生奉行道家所言「守弱保身」之道,得以善始善終。

竇太後 | 漢文帝皇後

不喜儒術,崇尚黃老之學

竇漪房(?—前135年) ,漢文帝劉恒的皇後;漢景帝即位後,尊竇氏為太後。

竇太後崇尚「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不喜儒術 一度廢除武帝所推行的包括獨尊儒術的全部新政。

劉安 | 淮南王

集道家的大成

淮南王劉安(前179年-前122年),淮南王劉長之子,漢高祖劉邦之孫。西漢文學家、道學家、思想家。

劉安曾奉漢武帝之命著【離騷體】,這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他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寫了【淮南鴻烈】(【淮南子】)一書。

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適說: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

司馬遷 | 史學大家

骨子裏的道家

司馬遷(約前145年 —前86年),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著有【史記】【悲士不遇賦】【太史公自序】等。

司馬遷融匯諸子百家之長,但他偏向道家。 首先他的父親司馬談是個百分百的道家學派人物,曾批評儒、墨、名、法和陰陽五家,並且師從楊何學習【易傳】,對道家絕對地肯定和贊揚。

司馬遷雖然深受儒家學派的影響,但他對儒家的評價是「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內容多而精華少,做得多但效果不佳), 又極力反對獨尊儒術的漢武帝,而最推崇道家治國的漢文帝。

司馬遷對道家的評價則是:「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就是贊成道家的治國方法,自然大道在於遵循規律,群臣、子民應該各司其職,而君王應該在「無為」的基礎上,順勢而為。

華佗 | 神醫

沖破儒家禮教羈絆的道家人

華佗(約145年-208年),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

華佗起初是一名「曉養性之術」的方士 ,「又精方藥」而兼行醫術,並非以醫為業;因其醫術精湛,普救眾人,應接不暇,後脫離方士行列,而專於醫業。因深受道家思想影響,脫離榮勢竟逐之地,終不就仕。

華佗熟悉人體解剖,開展劑腹手術,與其深受道家方士文化影響,敢於沖破儒家禮教的羈絆,也不無關系。

諸葛亮 | 蜀漢丞相

奇門遁甲無所不能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

據史書記載,諸葛亮少年時父母雙亡,一直隨叔父生活。 他精通道法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知人和,精於奇門遁甲,有呼風喚雨之術。

阮籍 | 竹林七賢之一

崇奉老莊之學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初以門蔭入仕,累遷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他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通老論】、【達莊論】,在社會政治觀上主張「自然」排斥名教, 想建立道家所說的「無為」、「無君」的社會 。同時阮籍在其作品中流露出較濃厚的仙隱思想,如【大人先生傳】。

嵇康 | 竹林七賢之一

愛修煉養性服食內丹

嵇康(約224年 - 263年),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嵇康自幼聰穎,容止出眾。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嵇康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 ,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煉養性服食內丹之事,彈琴吟詩,自我滿足。

王羲之 | 書聖

王氏家族皆道士

王羲之(約321年-379年),世稱王右軍,東晉時期大臣、文學家、書法家。淮南太守王曠之子。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有很大的關系。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 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五鬥米道。【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鬥米道,又精通書道。」王羲之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生了具大的藝術魅力。

魏征 | 唐代名相
年少時做過道士

魏征(580年-643年),唐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輔佐唐太宗建立「貞觀之治」盛世,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魏征少時喪父,家境貧寒。但他胸懷大誌,尤喜讀書 ,後出家為道士,很早即接受了道教思想。為官後,他反復勸諫唐太宗以「無為」為本,與民休息 ,這樣天下才能清凈自定。

孫思邈 | 藥王

道家煉丹高手

孫思邈(約541年-682年),生卒年從享年101歲、142歲、到165歲,仍存爭議。唐代醫學家、道士,醫學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

孫思邈曾遊學四川,後隱於終南山煉丹,寫了不少道家煉丹方面的著作。 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國學博士、諫議大夫等職,均謝絕,唯於673年時任承務郎,執掌尚藥局,掌管合和禦藥及診候方脈等事務。次年,因病辭退。

賀知章 | 唐代著名詩人

退休後建道觀修道

賀知章(約659年-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官運亨通,做到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秘書監高位。李白到長安時,曾拜謁時為學術權威、太子老師的賀知章,並被賀老贊為「謫仙人」。

天寶三年(744年),因病恍惚, 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裏,舍本鄉家宅為道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 皇帝詔令準許,賜鑒湖一曲。唐玄宗以禦制詩贈之,皇太子率百官餞行。

吳道子 | 畫聖

道教繪畫始祖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

吳道子是道教神仙人物境界繪畫的始祖, 他的巨幅【五聖朝元圖】是最有影響的道教作品之一。【五聖朝元圖】是吳道子畫在洛陽邙山老君廟東西兩壁的神仙畫卷。

李白 | 詩仙

曾在深山隱居修道

李白(701年—762年),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曾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供奉,賜金放還,遊歷全國,先後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著有【李太白集】,後世譽為「詩仙」。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經論道。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於岷山,潛心學習。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裏,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由於飼養慣了,這些鳥兒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被傳作奇聞。

黃公望 | 元四家之首

後加入全真教

黃公望(1269年—1354年),元代畫家,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獄; 後拜金月巖為師,加入全真教,改號「一峰道人」,作【道藏】,與張三豐、莫月等道友交往。 全真教雲遊、打坐、煉性等教義,對其山水畫風形成有深遠影響。

名列「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之首,傳世畫作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