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1000多年的前的文人書信,實在是太帶感了

2024-06-17文化

書信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具有私密性又隨性的文字,而因為其私密性,書信又更真實,往往更能反饋書寫者真實的內心情感。

手帖這一特殊題材原本就是魏晉時期文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後來因為這些書信的字好看而被後人珍藏保留了下來。再後來,這些書信便被裝裱成冊,成為後世文人練習書寫、欣賞書法的樣版。

閱讀欣賞這些朋友之間往來的文字,我們會發現這些文字的書寫更加率性自然,內容也更加言簡意賅。這些手帖的字數大多不過寥寥數十字,有點像今天我們跟朋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和溝通,用最少的字將相表達的訊息傳達給對方。

蔣勛老師的這本【手帖:南朝歲月】借由賞析來自魏晉時期的手帖作品來介紹手帖相關的魏晉風流人物,剖析那個動蕩紛亂歲月下文人內心的復雜心情,揭露他們對於生命的體悟。

【平復帖】被後人推崇為「貼祖」或「墨皇」,成書於西晉,被尊奉為流傳於世的第一件墨跡法帖。從宋朝起,【平復帖】被認為是西晉著名文人陸機的作品,是他寫有友人顧榮或者賀循的書信。

蔣勛老師在書中並沒有斷言這是誰寫的,寫給誰的,而是將各種猜測中涉及的相關人物陸機、顧榮、賀循、陸雲等人的做了一番介紹和剖析,並帶出了【世說新語】這部與手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誌人小說」的代表作。將【世說新語】和這些手帖作品結合起來讀會對魏晉士人有的內心世界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既然手帖是因為字好看而留存於世,那魏晉時期的書法家都不得不提及王羲之所在的王家一族。唐朝武則天時期,王家的後人獻上了王家300來年裏,11代先祖,共28人的墨跡珍本,由此形成了後世的【萬歲通天貼】。目前留存於世的僅剩一卷,其中包括了王羲之的【姨母貼】王徽之的【新月貼】、王獻之的【廿九日貼】等。這些手帖反應了一個家族對於文化的堅守,也反應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變化,有重要的美學和文化意義。

歷代文人無不將這些手帖視為珍寶,在欣賞書法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南朝文人的灑脫,就比如乾隆皇帝。「三希堂」的命名就取自他最喜愛的三件書法收藏,其中包括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王珣的【伯遠貼】和王獻之的【中秋貼】。一代帝王在難得的閑暇時光裏靜靜地把玩著他真愛的收藏品,這是帝王難得的愜意,也是後世文人在這些手帖中尋找的放松和自在。

魏晉風流,那個時代的文人放蕩不羈、浪漫灑脫、直白地表達著他們內心的虛無和對生命的傷痛,無所顧忌又無所畏懼,反倒讓後世文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