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書訊丨【莊子整合】第一輯出版

2024-04-29文化

【莊子整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與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合作編纂,精選魏晉至民國間【莊子】註疏文獻一百余種,予以點校出版。茲將第一輯十種分別介紹,以便讀者了解、購藏。

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專案

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專案

【莊子】是先秦道家重要經典,戰國中期莊周及其後學所撰。【莊子】原為五十二篇,經西晉郭象刪削編定,尚存三十三篇流傳至今。【莊子】在兩漢未受特別重視,至魏晉之際,因與玄學思潮投合,註釋漸多,影響較廣的有崔譔、向秀、司馬彪諸家,但多已亡佚。惟郭象參考諸家之註,加以發揮,形成後世通行的註本。唐代成玄英又依郭註作【南華真經註疏】,補釋郭註未及的字義名物,在思想上也有獨到闡發。陸德明【經典釋文】中有【莊子音義】三卷,因保存較多唐以前異文舊註,為治【莊】必備之書。

目前流傳下來的【莊子】註本,多成書於宋以後。宋學長於義理思辨,以儒、釋、道解【莊】的傾向較為明顯,到明代更形成了會通三教的風氣。宋代興起文章評點之風,林希逸、劉辰翁評析【莊子】,引發對【莊子】語言及行文的探索。明代又出現方式更多樣、結構更嚴密的【莊子】評點類著作,【莊子】文章批評成為專門領域。

清乾嘉以來,考據輯佚之學盛行,註【莊】者更重視校釋文義、考正韻讀、輯補佚文,如盧文弨、王念孫、茆泮林、俞樾、孫詒讓諸家,均取得較高成就。清末郭慶藩、王先謙先後撰【莊子集釋】【莊子集解】,雖繁簡各殊,而均以集納眾長、具總結性質,成為百年來最通行的【莊子】註本。近代以降,隨著新舊學術轉型,【莊子】研究多從哲學史、文化史角度展開,或進行學術史的總結,已突破傳統格局。

歷代莊學著述今存三百余種,近人嚴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整合初編】【續編】及【老列莊三子整合補編】,始予系統影印;方勇主編【子藏·道家部·莊子卷】,又續有增益。然均未經點校,不便閱讀。為總結歷代莊學成就,推動莊學研究行程,福建人民出版社與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合作編纂【莊子整合】,系統整理魏晉至民國間中國學者有關【莊子】的註疏文獻,分輯出版,以備廣大讀者、研究者使用。

【南華真經新傳】

[宋]王雱 撰

韓星 點校

【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宋王雱撰。王雱(1044—1076),字元澤,臨川人,王安石之子。此書為宋人註解【莊子】代表性著述之一,體例略仿西晉郭象【莊子註】,而更簡約其辭,不瑣碎於詮釋文句。書中以莊解莊,以內聖外王之道為宗旨,註重義理闡發,時有新意,間有會通儒佛之言。此次整理,以明正統【道藏】本為底本,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光緒間浙江書局刻【莊子】為校本,並參考日本內閣文庫所藏抄校本【新傳】等。

【莊子鬳齋口義校註】(上下冊)

[宋]林希逸 撰

周啟成 校註

【莊子鬳齋口義校註】十卷,宋林希逸撰。林希逸(1193—1271),字肅翁,號竹溪、鬳齋,福建福清人,撰有老、莊、列三子口義。此書采用通俗易懂之口義形式,解說【莊子】文意,評析文章技法,闡釋義理要旨,註重以儒解莊、兼納釋道,參照大量儒家經典以及釋家燈錄、語錄註解【莊子】,別開生面。此次整理,以明萬歷二年施觀民刻本為底本,以宋鹹淳五年延平刊本、明正統【道藏】本為校本,並註釋口義部份字詞及用典。末附林希逸碑誌、序跋及研究論文等,用為參考。

【纂圖互註南華真經】

[宋]龔士卨 編

蘇小露 點校

【纂圖互註南華真經】十卷,宋龔士卨編。龔士卨,字子質,號石廬子,爵裏無考。其書首列郭象【南華真經序】,次列錄自【莊子·大宗師】之【莊子太極說】,後附【莊子太極圖】。正文部份除全錄【莊子】原文及郭象註、陸德明音義外,更以「纂圖」形式錄【周子太極圖】,以「重意」「互註」形式廣引先秦典籍如【老子】【周易】【尚書】【禮記】【論語】【孟子】【荀子】等,以註【莊子】。據元刊本整理。

【南華真經本義】

[明]陳治安 撰

伍成泉 點校

【南華真經本義】十六卷【附錄】八卷,明陳治安撰。陳治安,字爾道,浙江會稽人。該書在明代解【莊】諸書中特點較為鮮明,前十六卷依次註解【莊子】三十三篇,多據原書本旨解經,常以外篇、雜篇詮釋內篇,且多援引道家攝生之說為解;【附錄】八卷則歷敘道家傳承譜系並輯錄【莊子】佚文及歷代品評,頗類簡明詳切之莊學史。此次整理,以明崇禎五年玄晏齋刊本為底本,參校明世德堂【六子全書】本【南華真經】、清道光十五年紅蘭山房重刊本等。

【南華經句解】

[明]陳榮選 撰

劉韶軍 點校

【南華經句解】四卷,明陳榮選撰。陳榮選,字克舉,號鰲海,福建同安人。原書分上下兩欄,下欄錄【莊子】全文,據己意分章,正文中夾以小字註,各篇題下另有解題;上欄附評語,評點行文及句意。據乾隆三年饒青軒重刊本整理,排印版式亦遵該本。

【南華真經題評】

[明]張位 撰

劉莉莎 點校

【南華真經題評】十卷,明張位撰。張位(1534—1612),字明成,號洪陽,江西新建人。是書正文前先列篇目,作簡要評語,闡明該篇大旨。正文分上下兩欄,下欄為【莊子】全文,以小字夾註註明難字、破音字;上欄為評語,解釋關鍵字句,評述思想要旨,大抵以修身養性為要,並主莊禪相通,時有新見。據明萬歷間刊本整理,【莊子】原文則校以明正統【道藏】成玄英疏本等。

【南華經別編 莊子章義】

[明]王宗沐 撰

劉莉莎 點校

[清]姚鼐 撰

劉韶軍 點校

【南華經別編】二卷,明王宗沐撰。王宗沐(1523—1592),字新甫,號敬所,浙江臨海人。是書截取【莊子】若幹章節,獨立成篇命名,篇次亦較原書有所調整。篇題下多王氏批語,揭示章法脈絡。正文有小字旁註及夾註,旨在評點文法,說明文章結構。據明萬歷間施觀民刻本整理。

【莊子章義】五卷,清姚鼐撰。姚鼐(1732—1815),字姬傳,安徽桐城人。該書將【莊子】原文各篇分為若幹章,正文間夾以小字註,著意於校勘文字、訓釋文義及評點文句。據光緒五年【惜抱軒叢書三種】本整理。

【南華通 莊子未定稿】

[清]孫嘉淦 撰

伍成泉 點校

[清]何如漋 撰

伍成泉 點校

【南華通】七卷,清孫嘉淦撰。孫嘉淦(1683-1753),字錫公,號靜軒,山西興縣人。是書註解【莊子】內七篇,重在梳理文章義法,揭示行文起承轉合之跡,並多用性理學說闡述莊文奧義,將【莊子】引入理學範疇。此次整理以清乾隆間刻本為底本,校以道光間刻【青照堂叢書】本。

【莊子未定稿】四卷,清何如漋撰。何如漋,字建則,號淡泉,廣東南海人。是書分【莊子】內篇、雜篇各一卷,外篇上下兩卷,重在文詞訓釋、文法解析,篇末多有總評、串講。此次整理以清道光間刻本為底本,校以明世德堂【六子全書】本【南華真經】等。

【南華經參註】

[清]郎懋學 撰

伍成泉 點校

【南華經參註】三卷,清郎懋學撰。郎懋學,廣西鹿寨人。撰述僅見此種,以稿本傳世。其書以【莊子】內、外、雜篇各為一卷,【莊子】正文夾以小字註釋,以詮解字詞為多;天頭有評語,以評述文意為主。卷一於各篇篇題之後,總括簡明意旨;每篇之末,復有數十字總評;卷二之後則稍趨簡略。全書註解,多郎氏心得,較少征引他說。評註之外,兼有考證辨偽。據稿本整理。

【莊子解故 齊物論釋】

章太炎 撰

孟琢 點校

【莊子解故 齊物論釋】,近人章太炎撰。【莊子解故】以傳統小學考據方法訓釋【莊子】,摘錄【莊子】字句百余條,補正前人之說,多所創獲。【齊物論釋】據【齊物論】章句次第,分為七章,予以疏證。全文旨在融會莊子哲學與唯識學、華嚴學等,形成獨具特色之齊物哲學,否定外在名相,倡導平等思想。【齊物論釋定本】在【齊物論釋】初本基礎上增損而成,體現章氏思想之轉益。此次整理,均以浙江圖書館刊【章氏叢書】本為底本,並分別搜集其他版本參校。

敦和基金會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