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世事如雲,莫管閑事;心如止水,不操閑心;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024-01-13情感

人生於世,如浮萍之在水,若能明理知機,便是處世之道。有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吾人欲知世故,不外乎洞悉世情,明了人情。而要達到此境,需得觀其事,不問閑事,不操閑心。

一、 世事如雲,莫管閑事

人生苦短,何必纏結於旁枝末節?世間繁復,人若不自清凈心,便容易陷溺其中。舉凡閑言碎語、是非曲直,皆非我所當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故,觀其事而省自身,方為上策。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在告誡世人,做好自己的本分,莫管他人之事。現世之中,人人忙碌於自己的生活,若事事關心,則心力交瘁。如古人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此言雖有消極之嫌,卻道出了處世的智慧。有人為名,有人為利,紛紛擾擾,何須自惹塵埃?專註於己,方能成就大事。

何以故?人之有生,如同白駒過隙,須臾間耳。短短百年,何必為些許小事而斤斤計較,損人損己?常言道:「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業;人情似紙,幾番折過四時秋。」諸事萬物,皆有其定數,非人力所能改變。若執著於小事,則難以自拔,徒增煩惱。

昔日莊子逍遙遊於天地間,不問世事紛擾,只求心中自在。觀其一生,逍遙自在,無拘無束,宛若閑雲野鶴。後世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亦是此理?遠離塵囂,心境自寧。

凡塵俗世中,瑣事繁多。但吾輩應心境開闊,放眼長遠。莫為瑣事所困,須知天道酬勤,人事如夢。放下瑣事之紛擾,方能心境寧靜;心境寧靜,方能成就大事。

二、 心如止水,不操閑心

世事如棋,人生如戲。然棋有定局,戲有終場,唯人心難以捉摸。處世之道,千百年來,眾說紛紜。然有一理,古今皆通,即「不操閑心」。

夫「不操閑心」,乃指心無旁騖,不為他事所擾。心之所系,無非己事。世間紛紛擾擾,若常為他人之瑣事勞神,豈不自擾。人生有限,應專註於己事,任他人雲卷雲舒,我自怡然自得。

昔日莊子逍遙遊,不問世事紛爭,獨守己心。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歸去來兮,怡然自樂。蓋因其皆心無旁騖,守一己之心境。又如孟子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言雖古,其義長存。不操閑心者,於己則身心俱安,於人則和睦共處。

今觀市井之間,常有爭執之聲,皆因閑心而起。鄰裏之爭、同事之隙、父子反目、夫妻成仇,皆因瑣事而生。若能各守己心,不操他人之閑心,則世間何來如此之紛爭。

然「不操閑心」非謂冷漠無情,視他人之事不顧。乃指不過分涉入他人之紛擾,以保持平糊之心境。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乃中庸之道,亦是「不操閑心」之真諦。若能守此道,則人際關系和諧,家庭和睦,社會安寧。

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與其操他人之閑心,不如專註於己事。或讀書以養性,或勞作以養身,或遊歷以廣見聞。如此,則人生無悔矣!

故言,「不操閑心」乃處世之妙道也。人心如水,靜則明;世事如雲,淡則真。願世人皆能守此道,怡然自得!

三、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昔人雲:「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此乃千古之訓,為處世之至理。夫處世者,必心懷靜氣,行儉約之道,方可涵養品德,彰顯人性之光輝。

靜者,心不妄動也。古人雲:「寧靜致遠。」靜心者,不為一時之得失所困,不為浮名所惑。心靜則明,故能洞察事理,審時度勢。昔諸葛亮隱居隆中,躬耕隴畝,心懷天下,靜觀其變。及劉備三顧茅廬,亮遂以【隆中對】策助之,終成霸業。此皆因諸葛亮心靜如水,故能深謀遠慮,料事如神。

靜者,亦能化解紛擾,和合身心。【莊子】曰:「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人心若能虛靜,則可消弭紛擾,使內心平糊。如王羲之習書時,常坐於池水旁,靜心觀水,心無雜念。後書藝大進,被譽為「書聖」。可見靜心之時,乃修身之良機。

儉者,節儉也。古人雲:「儉以養德。」此言非虛。節儉之人,能知足常樂,不貪圖虛榮。【左傳】中言:「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之德,乃人性之美;奢侈之行,則為惡之大。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不改其樂。其節儉若此,故能修身養性,成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節儉亦能積累財富,成就大事。【史記】記載了漢初名相蕭何的節儉事跡。蕭何貴為丞相,卻依然保持節儉之風。他深知「民以食為天」,提倡節儉治國。西漢初年經濟雕敝,蕭何的節儉政策使國家得以迅速恢復元氣。最終助劉邦一統天下,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蕭何的節儉之道功不可沒。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此八字實乃處世之真諦。在繁華浮躁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更應懷著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世事;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更應保持節儉的品質來涵養品德。如此,方可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讓我們銘記「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古訓,共同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境界。

結語

總之,聰明的處世之道在於不管閑事、不操閑心。身處其中,需明辨是非、保持冷靜、儉樸養德。如此方遊刃有余、笑傲群雄。望眾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