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了不起的我】:分清願望和現實,你就不會糾結和內耗

2023-12-05情感

今天閱讀【了不起的我】關於應該思維,我想到了【愛情保衛戰】節目中的一對男女朋友。

女孩和男孩還是男女朋友階段,同居在一起。

女孩沒有工作,男孩不僅要工作養活兩人,還要做家務,煮飯。

女孩有時心血來潮,男孩工作的時候,還要男孩回來陪她,不回來就不行。

而且,女孩還會胡亂買東西,不體諒男孩掙錢的辛苦。

為此男孩心力交瘁,要與女孩結束戀愛關系。

當主持人問女孩,為什麽要這樣對待男孩時。

她說,他是我的男朋友,他掙錢應該給我用,他喜歡我就應該為我做任何的事情。 他和我談戀愛,應該和我繼續談下去,不應該和我分手。

在她腦中,把對別人的應該思維發揮到極致。

這裏,分享一下什麽是應該思維。

陳海賢老師說:「應該思維的本質在於不去認識真實的世界,反而試圖讓真實世界臣服於我們頭腦中已有的規則,並在世界不符合頭腦中的規則時,表現出怨恨、憤怒、焦慮或者沮喪。」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女孩這樣的人。

比如,孩子應該聽話、懂事、好好學習。而孩子越不聽話,家長越想改造他,結果適得其反。

比如,他們是我的父母,應該對我好,而且無條件地要對我好。

他是我的孩子,工作了應該拿錢補貼家裏,應該照顧弟弟弟妹。

他是我的朋友,應該理解我、支持我、懂我和不離不棄。

我是母親和老婆,應該把家裏、家人照顧好,即使遭遇家暴、不忠和婆婆刁蠻,也忍氣吞聲。

如此種種,都是應該思維把自己給圈住了,有的傷害別人,有的糾結和內耗自己。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在現實和願望之間,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1

容忍現實和願望不一致

陳海賢老師說:「應該思維和願望有一個最根本的區別,就是能不能容忍現實與願望不一致。」

開頭的女孩,希望男孩滿足她願望裏所有好,但現實是男孩做不到。

母親希望孩子聽話、懂事、愛學習,但現實是孩子會拖拉、調皮和學不好。

樊勝美的母親希望樊勝美盡心竭慮幫助哥哥,但現實是樊勝美吃苦受累也做不到。

我們希望所有人都喜歡我們,但現實是肯定有人會不喜歡你。

我們希望創業,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現實是沒有錢

而且,現實就是現實,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即使想要改變現實,也要在承認現實的基礎上,想辦法,而不是用「應該思維」禁錮別人、內耗自己。

【三十而嫁】裏的余沫沫,因為姐姐公司的資金被姐夫挪用,面臨被起訴的風險。

她此時選擇與富二代馬林結婚,她認為與他結婚後,馬林就應該幫助它姐姐余諾諾。

但因為婆婆懷疑她動機不純,加上她不能生孩子,把錢控制得死死的,不給錢馬林。

她認為馬林應該幫她姐姐,幫不到就是馬林不對,可現實是馬林無能為力。

為此,余沫沫與馬林發生了很多的矛盾,弄得馬林痛苦,自己也糾結和內耗。

在現實和願望之間,余沫沫分不清哪些是應該,那些是不應該。或者說願望是好的,但是現實與願望不一致。

所以,一個人一旦陷入應該思維,就會被應該思維的認知所支配,失去了自主性。

只有從應該思維中解脫出來,才能不糾結和內耗自己,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

2

區分願望和現實

周星馳說過: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麽區別。

有願望是好的,有願望就有奔頭,有奔頭就有希望。

但是,我們要知道,願望永遠不能讓現實遷就,否則就變成了應該思維。

曾有個年輕人問馮侖:「我想創業,可是沒有錢怎麽辦?」

馮倉說:「創業的人都是先有夢想,再去找錢,想辦法實作夢想的。有了錢才去創業,那就不叫創業了。」

想創業是願望,自己沒有錢是現實。只有承認現實,然後先沈下心來去掙錢,才有希望實作創業夢想。

媽媽希望孩子聽話、懂事、乖巧、上進,但孩子調皮、拖拉、任性是現實。

所以,承認孩子愛玩、調皮的天性,然後學習親子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教育好孩子。

文章開頭的女孩,她找男朋友,認為他應該愛他、寵她、為他做一切她想做的。

但是,人家也是人,你想人家怎麽對你,你先怎樣對人家,愛和付出是相互的。

【三十二嫁】中的余沫沫,她認為自己應該幫助姐姐,沒有錯,但是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她認為作為馬林的太太,馬林應該幫忙。

但即使馬林有錢,她也有不幫的自由,而不是被「應該」綁架。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為不能實作的願望,失望、懊惱和憤怒。

陳海賢老師說:「越是接受現實,人們越能利用現實去實作自己的願望,而不是在焦慮和憤怒中跟現實慪氣。」

是的,世界不可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執行,宇宙也不可能理會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不可能左右別人的的生活,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認清自己、改變自己和提升自己。

此時,你會坦然接受現實,並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作自己的願望。

所以,有些事情,沒有應該不應該,只有我們想得通和想不通。

3

不讓應該思維暴政自己

還有一種應該思維,是對自己的應該思維。

既然別人覺得應該這樣,那我就應該這樣;既然別人期待我這樣,那我就應該這樣。

比如,父母期望我幫助弟弟妹妹,我就應該費盡全力幫助他們,就像【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他們認為這個專業或者工作好,我就應該去做,即使自己不喜歡;我既然嫁給了他,就應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太多的應該思維限制了我們表達自身的情感,甚至取代了真實情感的表達,這是對自我的應該思維對自己的暴政。

這樣的應該思維,活在別人的期待裏,活在自我的應該認知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應該思維,不僅阻礙了我們表達真情實感,還固化了我們的思維,甚至越陷越深,讓它成為理所當然的思維方式。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認為,人會陷入應該思維,是因為人們不斷在外在世界中尋找被別人喜歡的「自我」標準,妄圖創造一個理想的自我。

這樣的理想自我,會讓人變得非常死板,就像陳海賢老師說的,會造成思維上的非黑即白。

而這樣的結果,內耗的是自己,遺失的也是自己。

記得我看過的【金牌調解】節目中一對夫妻,兩人結婚20年。

20年中,妻子經常遭遇家暴,男的還有外遇,但妻子為了孩子,為了男人年紀大了就會收心的期望,忍辱負重地堅持著不幸福的婚姻。

換言之,她認為她遭遇的一切,都是她的命,她不應該拋棄孩子和家庭。

她逃不出自己的應該思維的暴政,委屈自己、忍受屈辱。

直到她看到了【金牌調解】節目,她回顧自己20年的婚姻,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她決心不再忍辱負重,找回真實的自己。

為此,她求助【金牌調解】欄目,選擇與丈夫離婚,以後要為自己而活。

所以,一個人活在別人的期待和評價裏,就會慢慢忘記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願望,甚至把自己弄丟了。

只有勇敢誠實地面對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活出自我,活出自己真實而無憾的人生。

4

寫在最後

陳海賢老師說: 「如果你只盯著現實與‘應該’的裂痕,沈浸再失望中,沒法多看一眼這個世界美好的東西,你的生活就會在跟這個世界的較勁中逐漸停滯,這就是應該思維讀以自我發展的阻礙。」

所以,區分願望和現實的差別,就不會糾結和內耗,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更是走出應該思維的關鍵。

願我們既擁有美好的願望,也有坦然接受現實的心態,並透過自己的努力為夢想加持,為實作願望助力。

一起加油,為夢想,為自己,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