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洞悉社會底層規則,有的人哪怕40歲也未必能領悟

2024-01-03情感

世界本質上就是一個草台班子,魚龍混雜,世間所有的美好,你都有資格值得擁有。

「你本生而有翼,為何竟願一生匍匐前進,形如蟲蟻?」

為什麽很多人一生唯唯諾諾,總以跪的姿態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解放思想,心裏裝滿垃圾認知。

市面上有關認知提升、認知突圍、認知覺醒等方面的書籍不計其數,而且理論說得頭頭是道。

很多人學習數年,認知為何卻一點也沒有提升?

這就好比人,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但是認知、經驗、財富等等之間的差距,有的簡直是天壤之別。

到底是怎麽造成的?

一句話給你挑明:普通人,每天都在學習提升認知;高手,直接下場操作,玩真的。

一個不進遊泳池遊泳的學員,學再多理論都無用。

我有個表弟,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他的家庭背景:老爸是教師,但是他打工(美發總監)第一年的收入,就是他老爸的幾倍,現在持續做了電商幾年,年收入至少保持在100萬。

他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不要學習什麽理論,遇到困難,直接去幹就是了,在實踐中不斷叠代最佳化,錢賺到了,經驗也就出來了。

所謂的高認知,不過是人為賦予而已。窮人為什麽窮?是因為你眼中的高認知,都是別人真刀實槍幹出來,並不是你總結出來的。

你整天熱衷於那些暢銷書籍、勵誌傳記、勵誌方法、勵誌語錄,其實對於你提升高認知,半點關系都沒有。

普通人,懶得要命,你以為別人會把真理寫進書裏嗎?你以為透過學習人家兩篇文章,掌握一些技術,就可以突破階層?

別傻了。

知道與做到之間,距離十萬八千裏。

你沒經過1萬個小時的實踐,「做到」怎麽可能變成你的身體動作。

認知不只是知識,還是一項技能,想要掌握一項技能,只有在反反復復「刻意練習」後,才能穿透自己的身體,成為自己的認知(「做到」)。

為什麽我一直說普通人懶得要命?因為普通人總想速成,總想找到武功秘訣,不願意下笨功夫。

普通人貌似認知很高,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是你讓他幹好一件事,他一頭霧水。

為什麽說普通人的認知是煙霧彈?

因為知識也好,方法也罷,都是一種技能。僅僅用文字描述知識或者方法,缺失的資訊是很多的。比如某件事某個人成功的原因,涉及當事人的立場、歷史處境、做事之人的性格等等因素。

所以,別人的案例,哪怕描述得很完美很完整,仍然有很多的模糊地帶。

因為缺失的資訊很多,你想要借鑒別人的經驗去落地自己的事情,就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舉身邊一個職場裏一個中年大叔的例子:

老馬,今年42歲。剛入職場時,也是唯唯諾諾,現在愈發自信沈穩,從底層小員工幹起,在多個崗位鍛煉過。

這個改變過程,僅僅心態、情緒管理這些選項,就必須磨煉幾年才圓融。

每個成年人都知道,學會掌控情緒,做個有氣場的人,很重要。

如何提升氣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講話的時候語速要慢一點。

你註意觀察那些大領導的講話,不慌不忙,淡定從容,仿佛整個場都由他來主宰。

有的人說,這個方法不行啊。

語速慢下來了,還是緊張,還是沒有自信,怎麽辦?

我還清晰地記得有一次,我作為評審組長,去某公司做評審。我為此做了充足的準備,提前熟悉了相關材料。

由於與甲方領導是多年的好友,他很放心讓我擔任評審組長的角色,他深知我在行業中的經驗豐富,足以鎮住整個場面。

我平時在會議上的講話風格猶如連珠炮般迅速,甚至有時會有些沖動,喜歡與人爭辯。

但在那次總結發言時,我刻意地放慢了語速,並在適當的地方做了停頓。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我停頓的瞬間,腦海中突然湧現出了許多雜亂無章的思緒:我的聲音怎麽會如此難聽、微弱?

大家的眼神怎麽都如此不善?

是我剛才的邏輯出了問題,還是我講的東西過於淺顯,讓人覺得我這個專家徒有虛名?

真是讓人不安啊。

……

這些細節,如同幽暗的森林中的隱秘之花,未曾被任何文章所描繪,也未曾被任何大師所分享。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平時所學理論與自身的實踐之間,橫亙著一道巨大的鴻溝,那是自我生命的慣性之河。

我們無法一下子就跨越,只能在這條河中不斷適應,一點一滴地調整自己的航向。

比如,我們可以先撰寫逐字稿備用,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夠流利表達。為了讓聲音更加堅定有力,可以在重要場合提前錄音或錄像,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語調和音色。

當然,理論和方法論固然重要,但它們只是指導我們前進的燈塔,而真正重要的還是來自實踐中的真實反饋。

對於一些天生外向的人來說,他們可能不需要經過復雜的內心掙紮就能輕松地展現自己的魅力。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需要經過多次嘗試和調整,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提升自信和氣場。

可能還有一種人,第一次聽說放慢語速能提升自信和氣場,他一做就做到了。

是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經歷和人生軌跡各不相同。

僅僅知道方法論,卻不親自去做,是無法真正掌握技能提升認知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掌握了,也只不過是自欺欺人。

做的過程才能真正體會和領悟。就像看菜譜一樣,只看是沒法成為大廚的,必須親自下廚,透過一次次的嘗試和調整,才能烹飪出美味的佳肴。

做的過程,枯燥無味,會產生痛苦和失落感,這種落差推動人不斷反思和調整。

如果沒有反復經歷痛苦和失落,就不會有深刻的反思和改進的動力。這樣,你也永遠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絕技」。

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所說:「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透過現實的磨礪,深刻體會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所帶來的痛苦,這是提升自我的關鍵所在。

自己親自去執行一次,去體驗一次,才能真切地明白那些理論,那些道理與實際操作之間的鴻溝有多大。

這就像學習寫作一樣,無論閱讀了多少寫作技巧,如果不去親自下筆,不去完成作品,那麽這些技巧永遠都是別人的,與你無關。

只有開始創作時,才能真正感受到哪些方法論對自己來說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才會明白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實際上,世界上的各種道理和網絡上流傳的各種牛X方法,其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核心思想也是一致的。

每一個看似普世的道理,每一個被奉為真理的方法,其實都有其適用的邊界。這個邊界並非固定,而是因人而異,因情境而異。

同樣的道理,有些人能夠在特定情況下運用得當,有些人則不然。而生活中的很多困境和迷茫都源於盲目套用別人所謂的成功經驗和道理。

#優質作者榜#真正的高手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卓越認知水平的人,他們之所以出類拔萃,更重要的原因是具有超強的執行力,敢於真刀真槍地幹。

他們言出必行,不斷在實踐中獲取反饋,不斷自我叠代提升。

這就是高手與普通人的最大區別,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