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余生,做好這三件事(此生無憾)

2023-12-03情感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

「人生的目的在於自我實作,而非外在的成就。」

人生,從來在於自己,而不是他人。

人生,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成長自己,才能不負自己。

人這一生,不求盡如人意,但求對得起自己。

人若能做到無愧於心,就不枉費來這世間走一遭。

你要明白,成為你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你去搶別人的位置,怎麽會有好結果。

余生,只有學會去閱人,去越山,去悅己,才能過好余生,才能少些遺憾。

去閱人,不負他人

蘇格拉底曾說過:

「真正的智者,善於包容他人的過失,並從中汲取經驗。」

閱人無數,若無法包容,就無法看見他人之所長。

若無法看見美好,如何能得到成長。

一個人,看見什麽,才能得到什麽。

而透過模仿與實踐,才能得到這份優秀。

就像莎士比亞曾說過的:

「包容是一種智慧,一種力量,更是一種美德。」

懂得閱人,是一種包容的智慧;

包容,是給予別人的釋懷,給予自己的善待。

人若是沒有寬廣胸襟,如何能真正入世。

能裝下世界的人,必定是心大的人。

而心大的人,才能容得下世界的千姿百態。

因此,把心清空,心就大了,就能裝得下世間的美好。

閱人,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態度。

你的心,是排拒,還是擁抱,結果會截然不同。

排拒他人,往往會遠離世界,也會遠離智慧。

只有擁抱之態,才能以他人之長補己之所短,然後得到昇華。

因為擁抱,是包容,是尊重,是理解,是不負他人。

就像盧梭曾說過的:

「包容他人的短處,才能看見他的長處;指責他人的錯誤,只會使他遠離你。」

人世間,若想得到成長,與人打交道,是必經之事。

而若是沒有包容之態,就難得人心,也難得助力。

不能尊重世界的人,往往都會被世界拋棄。

而不能尊重於人,往往都會被人排擠。

畢竟,生而為人,人人平等,別把自己看得太高。

因為人生的經歷雖不同,但該歷的磨難,必然差不離十。

只有擁有閱人的本事,才能變得明事理,知榮恥,而後內斂。

畢竟在這世間,一山還有一山高,別太輕狂。

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世間很大,無奇不有。

別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坎坷。

懂得內斂的人,才會懂得自謙,才會有正確三觀。

而這樣的人,才會有積極的人生觀,才能飛得更高。

因此,若能有閱人之態,不負他人之心,才能匹配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去越山,不負當下

敢於去越山,是一種豁達的智慧。

如果沒有豁達的心態,就算越過山,也不一定會有收獲。

畢竟沒有豁達之心,面對善變的環境,只會讓你心急如焚。

在你著急忙慌趕路時,根本沒有時間去欣賞和思考。

因此,哪怕成功越山,也會錯失風景,也會錯失成長。

就像楊絳先生曾經說過的:

「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

人活一世,都是為了成長自己,倒不如主動些。

而敢於去越山,代表著主動,無畏,允許。

只有主動為之,才能掌控著當下;

只有允許發生,才會遇事能淡定;

只有無畏結果,才可能盡力而為。

人只有盡力了,就能不負當下,不負人生。

畢竟人生很多東西,並不能強求,也強求不來。

有些東西,應該是你的,就算不想要,也會是你的。

有些美好,不屬於你的,就算想盡辦法,也不會是你的。

該遇的事,你跑不掉;不該結的果,你也求不得。

因此,做人,應豁達些,才會敢於越山。

而敢於,是主動;而主動,代表掌控。

也就是說,無論遇到什麽,你都有力量去接納,去接受,去盡力。

很喜歡一句話:

「人生沒有完整的十全十美,盡心盡力,隨心就好。」

人若能盡心盡力,就能不負當下,不留遺憾。

雖然人生有遺憾,是常有之事,是世間常態;

可若能盡心,盡力,至少不負當下,至少無愧於自己。

無愧於心,對心而言,就是完美收場,就是無遺憾之態。

人活一世,其實自我的感受,會顯得更為重要。

畢竟實作了自我的原則,也是一種成功,更是一種價值。

人這一生,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修行,無關他人。

一個人,修心若能修得一寸,也是成功的一生。
因此,人若能有越山之態,才能不負當下,才能遇風飛翔,飛向更高的天空。

去悅己,不負自己

畢淑敏曾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是懂得照顧好自己。」

曾經,或許向往繁華,向往熱鬧。

曾經,或許向往交友,向往交心。

如今,反而想要極簡,想要清靜。

現在,只要過好每天,就能知足。

哪怕每天反復,做著自己的事,也是種難得的幸福。

哪怕一日三餐,平平淡淡過著,也是種知足的常樂。

曾經,討好別人,為了合群,忽視內心,讓心變得荒蕪。

如今,只想一人,想笑就笑,一切隨心,只想舒心順心。

年紀到了,心境變了,以前看重的,現在也無關緊要了。

作家列斯科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活給別人看,一種是活給自己看。」

余生,只想活給自己看,只想每天看自己。

看懂自己,了解自己,與自己和解,想必是種更長久的快樂。

余生,只想討好自己,取悅自己,不負自己。

畢竟人生苦短,既然醒了,就不想再裝睡了。

既然醒了,只想過好自己,快樂自己。

余生所求,只求能做自己,做喜歡的事,過安穩的日子。

哪怕是邋遢的自己,也接納,畢竟好與壞,都是自己。

因為缺失了任何一部份,就不再是完整的自己。

把熱愛,變成堅持,變成習慣,變成自己的一部份。

這種態度,往往是一種高級的悅己之態。

畢竟當熱愛,成為習慣,代表著,每天都在悅己。

每天不負自己,才能擁有心靜心寧心安心寬之態。

而心靜是美,心寧是好,心安是幸,心寬是福。

因此,人若能學會悅己,才能不負自己,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余生,以閱人之態,認識自己;以越山之態,成長自己;以悅己之態,成為自己,然後才能成就自己,在這世界留下屬於自己的一抹色彩,如此,方能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