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德烈·紀德的前半生,簡直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他12歲那年,愛上了比自己大兩歲的表姐,但紀德的母親堅決反對。
紀德和表姐苦苦堅持,直到14年後,紀德母親逝世,這對年近三十的情侶才得以走入婚姻。
但隨之而來的,不是夢想成真的幸福,而是巨大的落差和迷茫。
婚前美好的想象被瑣碎生活逐個擊碎,兩人的現實相處,全是難堪和無措。
紀德把這些痛苦和反思寫成小說,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窄門】。
書中描寫了一對青梅竹馬的表姐弟,兩人明明情根深種,隨時願意為彼此付出一切。
卻在目睹過長輩婚姻的失敗,同輩生活的庸俗後,為了維護愛情的完美,拒絕走入婚姻。
初讀【窄門】的時候,只覺書裏的主人公太過矯情。
等到自己走進婚姻,切身體驗後,才理解了矯情背後的恐懼。
相愛只要一瞬,相守卻是一世。
多少心心相印的愛人,都在漫長的婚姻裏變成了滿腹怒氣的怨偶。
婚姻裏一個紮心的真相就是,不管你和誰結婚,最終都會後悔。
1
多少乍見之歡
在歲月裏蹉跎成相看兩厭
故事發生在一個宗教風氣很濃厚的小城,城中有戶姓布科蘭的殷實人家。
這一年,這家的兒子布科蘭,結束了國外的工作回到小城,邂逅了牧師家的養女露希爾。
露希爾美貌,活潑,風情萬種。
年輕的布科蘭對她一見鐘情。
恰好,牧師養父認為露希爾性格奔放,可能對自己親生兒女產生不利影響,急於把她嫁出去。
雙方一拍即合,布科蘭和露希爾很快舉行了婚禮。
然而激情退去後,夫妻間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
布科蘭為人踏實,簡樸,兢兢業業照顧兒女,經營田莊。
每年夏天,他會接寡居的妹妹和多病的外甥哲羅姆到田莊休養,一大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露希爾卻與這些格格不入。
她喜歡華服,喜歡享受,喜歡睡到午飯後才起床,然後握著一本書躺在吊床上遐想。
晚餐後,她從不參與家人的圍桌閑談,而是獨自坐到鋼琴前彈奏舞曲。
這份疏懶和浪漫,讓布科蘭的妹妹很是不滿,她頻繁在布科蘭面前指責露希爾。
在妹妹的影響下,布科蘭對妻子越來越冷淡。
而露希爾也對平淡的婚姻生活逐漸厭倦,轉而向婚外尋找樂趣。
她偷偷挑逗丈夫的外甥哲羅姆,讓小少年又恐懼又恥辱。
她公然在小客廳接待男性客人,當著次女朱莉葉和小兒子羅貝爾的面,做出曖昧的行為。
這對夫妻的關系越來越糟糕。
終於有一天,露希爾用最決絕的方式結束了婚姻——她與情人私奔。
只留下孤單的布科蘭,孤獨又痛苦地度過余生。
莎士比亞說, 草率的婚姻,少美滿。
相愛可以起於對五官的驚艷,對才華的敬慕,對門當戶對的追逐。
但婚姻卻需要落地到柴米油鹽的細碎算計,家務人情的百般繁瑣。
南轅北轍的三觀,水火不容的性情,早晚會在朝夕相處中漸漸凸顯,累積成一塊塊嶙峋的巨石,橫亙在婚姻的前路上。
曾經的歡喜和體諒,就這樣被一點點消磨殆盡,變成相看兩厭。
當愛情就走到盡頭,婚姻也就成了令人窒息的墳墓。
2
愛情最大的虛妄
是只追逐想象中的美好
露希爾的放蕩,深深傷害了她與布科蘭的長女阿莉莎。
這個虔誠信仰上帝、遵守各種清規戒律的女孩,陷入巨大的羞恥和痛苦中,對愛情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阿莉莎的傷痛和無助,落在原本就仰慕她的表弟哲羅姆眼裏。
少年心中,油然生出對表姐的憐憫、喜愛,和為愛情獻身的崇高感。
他決心用一生呵護阿莉莎。
從此,哲羅姆更認真地學習,更嚴格地修行品德,一心想用更好的姿態去匹配愛人。
他的用心落到雙方長輩眼中,長輩們也十分支持。
幾年之後,哲羅姆的母親病死,臨死前還牽掛這對小兒女的未來。
辦完母親的葬禮,哲羅姆正式向阿莉莎提出求婚。
出人意料的是,阿莉莎斷然拒絕。
她表示自己雖然喜歡哲羅姆,卻比他年長。一旦進入婚姻,很可能遭遇厭棄。
她不想面臨這個下場,轉而勸說哲羅姆娶自己的妹妹朱莉葉,對方更年輕,更美貌,還早就對哲羅姆情根深種。
哲羅姆堅定地表示,自己心中唯有阿莉莎。
可阿莉莎還是趕走了他。
因為她覺得,自己接受哲羅姆,會傷害到妹妹朱莉葉,於是選擇了結束。
往後數年,哲羅姆先是去國外旅行,回國後又應征入伍,兩人再未見面。
哲羅姆改變策略,他一封封寫信給阿莉莎,談家人,談親情,終於慢慢軟化了後者的態度。
他不停地寫信分享自己的見聞感悟,表達自己的思念,阿莉莎的回應也越來越熱烈。
甚至,阿莉莎不及待地期待哲羅姆服完兵役,那時他會去巴黎註冊,途中可以繞道來看望自己。
然而重逢之後才發現,兩人在現實中的相處是如此尷尬。
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啟話題,不適應親密接觸。
親戚們主動給小情侶制造單獨相處的機會,可他們只有在其他人參與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展開交談。
這次糟糕的會面,讓雙方都無比沮喪。
阿莉莎又一次提出分手。
她悲傷地表示,先前鴻雁傳書的快樂全是幻影,其實兩人都是自己給自己寫信。
阿莉莎對這樣的愛絕望,她決心把余生投入到對上帝的信仰中。
哲羅姆不肯放棄,他想盡辦法挽回,阿莉莎卻一次比一次更堅決地拒絕。
直到第二年春末,阿莉莎才松了口,邀請哲羅姆九月來自己家中。
但在這次見面之前,兩人不可以再有聯系。
哲羅姆答應了,他心平氣和地把這當成阿莉莎給自己的最後考驗。
但這一次的見面,更讓哲羅姆絕望。
他驚愕地發現,面前的阿莉莎竟如此陌生,完全不符合他記憶中的樣子。
她不彈鋼琴,也不再讀那些哲羅姆喜歡的書籍,每天只專心於家務、縫補。
她更加虔誠地信奉宗教,臉上再也沒有詩意的光芒。
哲羅姆痛苦地意識到,自己從頭到尾愛著的,都不是真正的阿莉莎。
他只是用想象力美化出一個完美的幻影,再把她當成偶像崇拜。
當他回歸現實,才發現真正的阿莉莎與想象完全不同
哲羅姆再也提不起愛她的欲望,只能遠走他鄉作為解脫。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說,我們總是很執著找一個完美伴侶,開始一段稱心如意的感情。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恰好遇見一個人,然後把對愛情和婚姻的全部想象都投到對方身上。
真正相處起來才發現,對愛人的寄托越多,感受的失望就越大;兩人廝守越久,關系就越是惡劣。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如一個黑洞,遮擋住婚姻中人的視線,讓他們看不見實實在在的美好,只知道為求不得而憤怒,為達不到而失落。
對幸福不切實際的期待,才是愛情和婚姻裏最狠厲的殺手。
3
和誰結婚都會後悔
活好自己才是人生的歸宿
書中在婚姻裏唯一修成正果的,是阿莉莎的妹妹朱莉葉。
其實這段婚姻的開局,最是糟糕。
朱莉葉癡戀哲羅姆,哲羅姆鐘情的是阿莉莎。
阿莉莎想犧牲自己成全妹妹,朱莉葉卻不願意破壞姐姐的愛情。
於是,她匆忙決定嫁給自己的求婚者愛德華,盡管她事先並不愛對方。
她為失戀的痛苦大病一場,但病愈以後,她很快調整心態,嘗試接受丈夫愛德華。
兩人一起旅行結婚,每一段旅程都幫助他們增進感情。
旅行歸來後,她又積極尋找新的感情連結點。
朱莉葉原本熱愛鋼琴和閱讀,但既然愛德華沒能力和她共鳴,她就不強求。
她主動嘗試靠近丈夫,努力去了解他經營的葡萄園,愛德華也樂意讓她參與。
夫妻聯手,家裏的生意很快就有了大的發展,這又進一步穩固了雙方的感情。
以後的許多年,朱莉葉和愛德華一起孕育了五個孩子,夫妻間的相處一直十分融洽。
幸福來得如此輕易,似乎不可思議。
但細品朱莉葉做過的一件件事,其中蘊含著至高智慧——
放下求不得的遺憾,珍惜已得到的美好,籌劃可把握的未來。
不追過往,不懼變化,用一日日的凡俗煙火,經營出踏踏實實的幸福。
這個世上,從沒有天生完美的愛人,更不可能有稱心如意的婚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死穴和執拗,每一天都得經歷無數雞飛狗跳。
【幸福婚姻法則】中寫道: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再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
和誰結婚都會後悔,區別只在於你如何對待往後的人生。
選擇記下每一次沖突,親密早晚會順著親手刻下的一道道傷口流逝殆盡。
選擇把生活的磕磕絆絆當成考驗,那麽每一次分歧,都是雙方重構關系的契機。
婚姻是一場鋪陳在光陰裏的畫卷,如何著筆全靠自己把握。
認認真真把每一個當下畫好,就是幸福最好的歸宿。
▽
在小說中,紀德借一位牧師之口,解釋了書名【窄門】的含義:
通往天堂的路,狹窄,艱辛,痛苦,但努力走上去才能抵達永生。
有些路的確寬闊,好走。
但若是貪戀這份輕松,只能一路墮落跌向地獄。
我們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它不會停留在初見的激情,更不可能完全符合我們的腦中的想象。
前路是幾十年的坎坷,想要安然度過,就要從現在開始修行自己。
放下對愛人不切實際的幻想,踏實欣賞對方已有的優點。
用好心態接受現實的不盡人意,積極尋找轉機,再把它發揚光大。
婚姻無論和誰過,說到底其實都是和自己過。
抱著一顆熱愛的心堅定走下去,你早晚會贏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點個 贊吧 ,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