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人生的四次覺醒,越早知道越好

2024-10-21情感

俗話說,人教人不如事教人。

很多時候,人沒經過事,不知其難,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到中年,總結了這四個經驗,希望你越早知道越好。

-1-

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作家劉亮程的【寒風吹徹】中有一句話:「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經歷不同,情感各異。

即使是最親密的朋友或家人,也無法完全懂得你內心的每一個細微波動。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生活是自己的,不必向別人解釋,也不要妄求別人理解你的委屈。

人這一生,很多時候不過是——冷暖自知,悲喜自渡。

一個人最大的靠山是自己,與其寄希望於別人,不如強大自己。

-2-

平凡的人生很可貴

一位網友說:小時候總以為自己以後會光芒萬丈,到後來才發現,活成平凡人都要花很大的力氣。

人到中年, 社會中經歷了摸爬滾打才知,生活不僅僅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茍且和困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夠過上平凡而穩定的生活,已經需要耗費不少的心力和精力。

回首過往,夢想已遙不可及,不如更加專註於眼前的生活和身邊的人。

楊絳先生說:「我們窮盡一生所追求的幸福,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而是在當下,眼中景、碗中餐、身邊人。三餐四季,家人閑坐,幸福安康,燈火可親,便是人間好光景。」

當我們靜下心來,會發現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其實蘊藏著無盡的幸福與安寧。與家人共度的溫馨時光,朋友間的歡聲笑語,平凡工作中的小確幸,都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學會珍惜平凡,享受當下的每一刻,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也不錯。

-3-

生活需要一點鈍感力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寫道:「鈍感不等同於遲鈍、木訥,而是一種延遲傷害的技巧,以及面對浮沈世事的智慧。」

在他看來, 鈍感力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往往被各種瑣事和情緒所困擾,容易變得敏感而脆弱。適度的鈍感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

鈍感力告訴我們:不要太在意他人不客觀的評價,自己內心坦蕩就好;不要因往日的失敗和不堪而陷入無法自拔的情緒。

忘記過去,努力向前,坦然前行才最重要。

多一點鈍感力,就少一點精神內耗。做人鈍一點,心鈍事事寬。

-4-

選擇比努力重要得多

老話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這話強調了努力與堅持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曾說:「如果吃苦能掙到錢,那農民都成千萬富翁了!如果執著能發大財,那乞丐都可以發家致富。如果勤快能翻身,那快遞員都是身家千萬。」

在某些關鍵時刻,選擇往往比努力更加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軌跡。 這並不是要否定努力的價值,而是強調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選擇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選擇並非盲目跟風或隨波逐流,它基於深刻的自我認知與成長。只有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興趣、價值觀,才能在眾多選項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選擇也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調整的過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多次需要做出選擇的十字路口,每一次選擇都是對自我認知的一次深化,也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契機。

人生做對選擇,就是最好的捷徑。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覺醒的過程,漸行漸悟,不斷更新,才能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而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願你少走彎路,余生順暢且明朗。

作者簡介:夏日風,一個隨時想「躺平」的俗人,人生如寄,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