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人不能學會獨處,就無法遠航

2024-07-26情感

如若尋不到那塊凈土

我寧可直面無盡的孤獨

01.

不能獨處,就無法遠航

日本勵誌電影【墊底辣妹】中,紗耶香曾是一位不受管教、成績吊尾、考試經常得零分的女生。她常常濃妝艷抹,每日與姐妹們吃喝玩樂,導致成績一落千丈,被大家調侃是「墊底辣妹」,直到後來遇到補習班的坪田老師,才迎來轉變。

坪田看到紗耶香的現狀後,既不嘲笑也沒主動放棄她,還稱贊她的想法是「天才級」的,她鼓勵紗耶香透過學習改變自己,在坪田老師的教導下,紗耶香開始了一個人「孤獨」的學習旅程。

她利用所有時間拼命讀書,每天學習15個小時,閨蜜們在身邊唱卡拉OK,她卻在一個人認真背單詞,就連泡溫泉,也不敢落下。

無數日夜的背水一戰,她終於如願考上名牌大學。

回過頭來看,紗耶香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在那段日子裏,她是孤獨的。面對以前自己這個最大的「對手」,現在的她需要打敗曾經的自己。

她經歷過很多困難,也有過想要放棄的時刻,但最終卻堅持下來。

紗耶香用一段孤獨難熬的歲月,換來一個全新的自己。現在的紗耶香是進步的、成長的,有夢想的。

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孤獨可以使人能幹,也可以使人笨拙。」

孤獨可以磨煉人的意誌,鍛煉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獨處,就無法遠航。

02.

我要孤獨,不要你啊

一個人吃飯、逛街、看電影,這是當代年輕人「孤獨」的寫照,可是他們真的「孤獨」嗎?

似乎對很多人來說,「一個人生活」已不再是那麽不可接受的生活方式。

綜藝【心動的訊號2】裏有一期男女嘉賓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女嘉賓楊凱雯帶男嘉賓趙琦君回到自己大學附近吃飯,趙琦君看著旁邊成雙成對的男男女女,問楊凱雯:「那時候你是不是都像這些學生一樣,男男女女坐在一起。」

長相可愛,給人小妹妹印象的楊凱雯不動神色地回答:「我都自己!」

她告訴趙琦君,自己不光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吃火鍋,她都覺得正常不過了。

這位乖巧可愛的女生,對「獨處」這種生活方式習以為常。

聽到楊凱雯,趙琦君吃驚地對楊凱雯說:「你比我想像的要獨立好多啊!」

楊凱雯解釋說自己的這種狀態看似孤獨,但是內心會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所以她不會被「孤獨」的恐懼所環繞,不會因為一個人而不好好生活。

楊凱雯厲害的是自己能治愈自己,這種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一定會活得很開心很快樂,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素有「宅男女神」之稱的日本女演員新垣結衣事業有成,朋友也不少,但她本人就是喜歡獨來獨往,每次種草網紅店,就會美滋滋地一個人跑去拔草。

有人問她為什麽不找朋友一起去時,她的回答簡單幹脆——不需要啊。

很多人越來越願意選擇獨來獨往——我自己一個人就足夠快樂了。

「孤獨」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偽標簽,孤獨的背後是獨立自主、隨心所欲、熱愛生活。

只要內心足夠充實、現實足夠豐盈,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多,生活一樣會精彩

孤獨是他們的光環。

法國哲學家拉布呂耶爾說:「不會獨處,是人生最大的不幸!」這句話會深深刺痛那些在喧鬧中逃避孤獨的人。

03.

大師都是孤獨的

康德、敘本華、尼采、黑塞,很多哲學家都有著孤獨式的生活。

大哲學家康德自幼身體不好,他幾乎一生沒有離開過哥尼斯堡方圓40公裏的範圍。

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如是說:「我胸腔狹窄,心臟和肺的活動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癥傾向,小時候甚至十分厭世。」討厭這個世界,可見小時候的康德是有多孤獨。

但是他的生活非常規律,每天早晨5點起床,用兩個小時學習,兩個小時授課,寫作到下午一點,然後去一家餐館進餐。下午3點半,他準時散步一個小時,余下的時間裏,他讀書、寫作,準備第二天的講課。晚上9-10點間睡覺。

這樣的生活看似重復孤獨,卻讓他在1770年成為大學的邏輯學和形而上學教授,吸引了來自德國各地的學生聽他講課,並受到同事的欽佩。

到了1780年代,康德已在哥尼斯堡大學出了名。到了1790年代,所有的德國大學都在講授康德哲學。

他出版了【純粹理性批判】【實用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三本著作,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思潮,奠定了自己的藝術和美學理論,被後人所銘記。

康德

古羅馬的加圖說:「一個人的有為從不多於他的無為,一個人的孤獨從來不少於他獨自一個人時的孤獨。」

這句話用通俗的語言來理解就是:「我什麽都不做的時候,做的最多,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最不孤獨。」

這也就是哲學家所過的獨身生活的寫照。從奧古斯丁到杜文·阿奎那,從康德直抵尼采,西方的哲學家大多都以這種方式度過其一生。

04.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

孤獨是人生常態,人的一生漫漫長路,孤獨總會伴隨著我們,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

庸人的快樂往往局限於感官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片刻即逝。

孤獨者的快樂,在於世界上任何一個靜謐的角落:每一朵雲,每一片落葉,都能成為快樂的源泉。

他們活在生機無限而又意義非凡的大千世界,有無數無人問津的角落等著他們去探索。

【罪與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嘗盡人間百味,這位不被命運打倒的戰士,讓我們領略了孤獨所真正能帶給人的力量。

他的處女座【窮人】雖然給他帶來榮譽,卻讓他飽嘗哥薩克軍人的折磨;流亡寒冷的西伯利亞,在艱苦的環境中獨自創作【死屋手記】,讓他享譽俄國。

後來因貧困流浪於歐洲小鎮,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受邀參加普希金紀念大會的發言,讓大詩人屠格涅夫黯然失色,世界卻終於記住了他。

踽踽獨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命終於在經歷數十年的孤獨之旅後昇華。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下的句子:魔鬼才成群結隊,而上帝總是孤身一人。

這又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名言: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他們的智慧是相通的,孤獨是通往終極智慧和頂級藝術的唯一道路。

漫長的時間裏,只要一直向著自己的目標,慢慢積累,終會有厚積薄發的一天。即便沒有人認可。

「如若尋不到那塊凈土,我寧可直面無盡的孤獨。」

從孤獨的縫隙中尋找人生的意義,是成長中必須要經過的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