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結構化記憶法」——拯救你背不完的焦慮!全文8000字,建議收藏

2023-12-07情感

嗨,你好,我是研心學長。離我們上戰場還有越來越近,也許你正焦慮,來不及了。但是,焦慮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管你主觀上怎麽認為,來得及或者來不及,對於當下來講都是客觀存在的,而對於未來,這個結論不一定客觀。所以,不管來不來得及,我們首先要接受現狀,然後放平心態,告訴自己你現在一定有來得及做的事,比如你今天來得及背誦幾個考點,這幾個考點也許就是12月24號上午你要答的考題。所以,從此刻起,不要再想來不及做什麽,好好想想來得及做什麽。一定不要影響接下來的備考。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才最終決定你是否能上岸。再說了,就算你今年考不上,從一生的角度來看,這算得了什麽呢?早一年上岸,晚一年上岸,對你一生又有多大影響呢。只要最後階段,你不擺爛,對得起自己的夢想就行。Just do it !不要東think西think.

這個階段,最最重要的事無疑是專業課的背誦。而背誦無疑也是最頭痛的事,我們喜歡聽課,喜歡做題,可能還喜歡看教材,但學習中我們唯獨懼怕背誦,這是為什麽呢?原因只有一個,我們本能地喜新厭舊,喜歡學新,討厭習舊,討厭重復。一個知識點,以我們常規的背誦方法,就是不斷地重復誦讀,或默念,看一遍書,讀一遍,合上書,默念一遍,再看再讀,再合再默......如此枯燥乏味,說反人性一點不為過。所以痛苦是必然,這不是你的錯,是我們大腦運作機制決定的。

難道記憶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有沒有一種令人樂此不疲的記憶方法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有。這就我接下來要分享的「結構化記憶法」。

「結構化記憶法」原本是我獨創的「PQ4R增強學習法」中的一個版塊,說到「PQ4R增強學習法」,它或許會顛覆你以往的任何學習方式,成為你突破內卷的必殺技。「PQ4R增強學習法」直抵學習本質,且實操性極強,甚至會讓你對學習上癮。但由於這套還在打磨,今年考試的同學怕是等不到了。不過,「PQ4R增強學習法」中的「記憶」版塊可以先獨立出來,供今年考試的同學學習,或許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我原計劃是將這套記憶方法,打造為一套付費課程,但考慮到現在「研心學」還只是剛出道的楞頭青,受眾不多,索性就將這套終極記憶法免費分享給有緣人,透過此舉廣結善緣。我始終信奉一個道理: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產品質素過硬,能為心理學考研人提供實實在在的價值,「研心學」遲早會被大眾所熟知。

接下來,我將用7000多字的篇幅,來對「結構化記憶法」進行一個整體的梳理。如果你悟性足夠,也許看完下面的內容,就能把握「結構化記憶法」的精髓。如果悟性不夠,可能還需要我帶著你結合理論進行一些實操練習。我希望能借助你的力量,快速搭建起「結構化記憶法」內化營,讓更多人感受科學記憶的魅力,並內化這套方法,在考研內卷大軍脫穎而出,卷出新高度。

一、什麽是結構化記憶法?

在講述「結構化記憶法」之前,我說明一個事實:學霸的知識是成體系的,記憶是成組塊的。這既是我們高效學習的手段,也是我們學習的終極目標。 「PQ4R增強學習法」的靈魂就是以科學系統的學習閉環來搭建並內化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

用一句話概括結構化記憶法,就是挖掘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壓縮知識,重塑表達,同步用思維導圖工具建立背誦邏輯圖,最後采用思維導圖逐級展開功能進行提取式、間隔式復習。

雖然只是一句話,但其中蘊含了最本質的學習理念,在實操中, 記憶環節我們運用了分層思維,歸納思維、結構化思維、費曼學習法,以及科學的重復抗遺忘方法。

分層思維幫助我們拆解復雜知識,即將一坨背誦材料拆解,並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歸納思維幫助我們總結和歸納已拆解的知識碎片的共性,逐步收斂,達到壓縮資訊的目的;而結構化思維幫助我們統籌整個思維過程,是結構化記憶的第一原則,他指導分層思維和歸納思維按照「以上統下,不重復不遺漏」的原則對背誦材料進行結構化。三種思維方式協同,最終將冗繁的背誦材料形成邏輯清晰且簡潔的思維導圖。

記住了不代表不遺忘,「記」和「憶」是兩個獨立的過程, 所以復習環節至關重要。 復習環節我們運用了間隔式重復和提取式重復這兩種科學高效的復習方法。

這個方法聽起來好像有點復雜,但只要我們熟練了,操作起來特別簡單,就按照固定的流程走下來就行。好的學習方法一定是簡單易操作的。不過,操作程式雖然簡單,但其中的思維過程非常燒腦,這也是為什麽用結構化記憶如此有效的原因,究其本質其實就是對知識進行了強度極大的深度加工。又因為這種方法操作流程清晰,且每一步操作都會帶來正向反饋,因此即使燒腦,我們也不會有枯燥乏味的抵觸感,甚至像嗑瓜子一樣,會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這真不是我誇張,你自己體會了就知道了。

可能會有人認為,這不就是思維導圖麽?從結果來看這確實是思維導圖,但從過程來看,這跟我們大多人的做思維導圖的過程是截然相反的。思維導圖只是一個思考結果的呈現手段或工具,核心在於我們如何思維,以及如何組織思維導圖各結點的結構關系,這才是核心。我們大部份人做思維導圖是按照一本教材顯性的結構,自上而下地組織知識,而這種顯性的結構是比較粗糙的,具體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很難洞察。這種自上而下的組織適合我們剛開始讀一本教材時梳理整本書的宏觀結構,作者在編寫一本書時,也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結構思維來組織知識的。只是作者不會把整本書所有知識的結構圖展示給你看,除了章節目錄,小節標題等等,其他的微觀結構都融入到了具體的知識表述中。

我們要洞察整本教材的微觀結構就需要采用相反的思考方式,即自下而上地分析每一句話,按照一定步驟和思維方式,抽絲剝繭,逐步還原作者編寫教材時的全域結構,從而到達把書讀薄的目的。這個時候,我們也就擁有了和作者一樣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了。

二、為什麽結構化記憶法如此強大?

正如前文所述,結構化記憶法的核心是在挖掘背誦材料中的內在聯系,整個過程我們的註意力都是處於高度集中狀態,而不是對背誦材料的機械重復。結構化記憶法之所以強大主要在於以下六大功效:深化知識理解、增加記憶線索、降低記憶負荷、強化記憶效果、提升復習效率、增加掌控感。

01深化知識理解

結構化記憶法之所以強大就在於它迫使我們進行理解性記憶。因為你要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關系,大腦就需要不斷地理解知識點,調動你的各種思維能力。這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之前理解得似是而非的知識點,經過結構化分析之後,變得異常清晰明了。因此,在記憶的過程中,你不但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反倒會體驗到顱內高潮。尤其是當你將一段背誦材料以結構化的方式呈現到思維導圖時,你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同時對知識點的記憶也異常深刻,後期只需要間隔復習一下這個邏輯圖,就不會再遺忘。

02降低記憶負荷

我們都知道,記憶最重要的是編碼和提取。

結構化記憶的過程,也是順應了我們的大腦進行編碼的過程,類似於一個快遞分揀、打包的過程。分揀,就是對知識進行分類,這也是結構化記憶過程中的核心操作;而打包,就是一個封裝、模組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運用的就是歸納思維。

例如,我們記憶一道高頻真題「簡述情緒的作用(功能)」
情緒是以主體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當客觀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體的願望和需要時,就能引起積極的、肯定的情緒。當客觀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體的願望和需要時,就會引起消極、否定的情緒。
情緒具有以下功能:
(1)適應功能:情緒是有機體適應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人透過情緒了解自身或他人的處境,適應社會的需求,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2)動機功能:情緒是動機的源泉之一,是動機系統的一個基本成分。它能激勵人的活動,提高人的活動效率。
(3)組織功能:情緒的組織作用是指情緒對其他心理過程的影響。情緒作為腦內的一個檢測系統,對其他心理活動具有組織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積極情緒的協調作用和消極情緒的破壞、瓦解作用。
(4)社會(訊號)功能:情緒在人際間具有傳遞資訊、溝通思想的功能。這種功能是透過情緒的外部表現,即表情來實作的。

首先我們對背誦材料進行一級分類,可分為「情緒的本質」、「情緒產生的原因」、「情緒的功能」,我們接著再分別對三個類別進行二級分類,比如「情緒的功能」有四種,我們可歸納為「內部」和「外部」兩類;「內部」包含「動機功能」、「組織功能」;「外部」包含「適應功能」和「社會(訊號)功能。

分完類,我們就需要對具體知識點進一步打碎,分析「問題」和「答案」,以及二者之間的結構關系。這個「關系」常用的也就五六種。關於「問題」和「答案」的解釋,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我會在「結構化記憶法」課程詳細講解。需要說明的是,整個分析過程中我們是要同步畫邏輯圖的,這個過程也就相當於把知識碎片層層打包封裝。邏輯圖最適合封裝的地方在於它的「可展開、折疊」的設計。當你展開的時候,你深入到的是具體的知識,當你折疊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主幹,是抽象的概念。從具體到抽象,就是一個把材料壓縮的過程,一個模組化的過程,小的知識被打包在一個更大的知識裏。

完成「打包」後,在一定時間內進行間隔式重復。等到了考場基本上看到「情緒的功能」的字眼,腦子就會出現這個「包裹」,開啟第一層就呈現出第二層,有種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感覺。如果只是靠機械重復記憶這麽一整段話,不但費時,而且就算記住了遺忘也很快。當然,前提是你這個邏輯圖的各個結點一定是結構合理,邏輯嚴謹的,不然就你拔出來可能就只是個蘿蔔,一點泥都沾不上。

有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不僅會記憶事物的內容,還會記憶事物的結構,而且二者是分開儲存的。也就是說,當我們使用結構化記憶法時,對結構的記憶並不會占用內容記憶的儲存空間。因此,我們的記憶負擔也就會大幅降低。

03增加提取線索

我們都知道,遺忘的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提取線索。一段背誦材料給到我們,如果只是透過機械重復進行背誦的話,只是一大坨資訊儲存在了記憶中,並不會產生特別突出的記憶線索,因此很容易遺忘。而采用結構化記憶法,邏輯圖中的每一層結構關系都是一條線索,加上導圖的視覺化本身也是線索,很容易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記憶效果。

04強化記憶痕跡

在結構化記憶的操作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我們需要將一句話的表述提煉壓縮為幾個字,這個過程非常燒腦,不只是提煉關鍵詞,而是要形成能傳遞知識資訊的組塊,它比關鍵詞具有更多的內涵。

完成這步操作後,我們就需要根據結構關系和知識組塊,用自己的話重新表達這個知識點。這也是廣為人知的費曼學習法,雖然不用給別人講,但講給自己聽效果也不差。只要你秉著對自己誠實的態度,能用自己的話把知識點表述出來,那就算記住了。采用這樣的方式記憶,最大的特點就是難忘。

05提升復習效率

記住一個知識點後,接下來我們就要對抗遺忘,也就是要復習。一般我們復習都是簡單的「瀏覽式重復」,這樣的效率是比較低的。研究表明,主動提取比再讀一遍要更利於記憶的鞏固。得益於思維導圖「可展開、折疊」的設計,我們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提取式重復。在復習一個考點時,我們先折疊所有結點,然後再逐級進行回憶展開,這比你全部展開,單純地讀一遍要更利於記憶的鞏固。

06增加掌控感

如果我們面前擺著一本厚厚的背誦材料,密密麻麻的文字,隨手翻一翻都有點發怵。強烈的「來不及」焦慮就會湧上心頭。但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張自己建構的邏輯圖,也許你就會信心大增,有種一圖在握,上岸有我的自信!從心態上藐視背誦任務,必定能讓你從容復習。

三、結構化記憶法適合記憶哪些內容?

任何一段有邏輯且文字較多的材料,都適合用結構化記憶法來記。因為結構化記憶本質是結構化地壓縮材料,如果本身材料很短,且知識之間沒什麽邏輯關系,那就不太適合用結構化記憶法。比如醫學,知識點之間沒有太多聯系,基本就要靠硬背,這種編口訣可能會快點。再比如英語單詞,這個就只能靠間隔重復記憶了。

像心理學、教育學、法學、考研政治主觀題等文字多且邏輯緊密的背誦材料都非常適合用結構化記憶法來記。

四、如何進行結構化記憶?

結構化記憶操作起來非常簡單,總的來說可分為三個階段六個步驟:

第一階段:理解;操作步驟:1.找問題;2.找答案

第二階段:歸納;操作步驟:3.找關系;4.理結構

第三階段:重塑表達;操作步驟:5.壓縮組塊;6.費曼輸出

接下來我就以「三元智力理論」,來講解如何進行結構化記憶。

斯騰伯格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一個完備的智力理論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即智力內在成分,這些智力成分與經驗的關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這三個方面構成了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情境亞理論和智力經驗亞理論。
(1)智力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
①元成分,是用於計劃、控制和決策的高級執行過程;元成分在智力成分中起著核心作用,它決定人們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策略。
②操作成分,表現在任務的執行過程,是指接收刺激,將資訊保持在短時記憶中並進行比較,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
③知識獲得成分,是指獲取和保存新資訊的過程,負責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斷與反應,以及對新資訊進行編碼與儲存。
(2)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這些能力統稱為情境智力。
(3)智力經驗亞理論提出,智力包括兩種能力,一種是處理新任務和新環境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種是資訊加工過程自動化的能力。當遇到新問題時,有的人能夠運 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它,有的人則 束手無策;在面對新的情境時,有的人能 應對自如,有的人則手足無措。
資訊加工過程自動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們在完成復雜任務時需要運用多種操作 化的過程。只有許多操作自動化後,復雜 任務才容易完成。

01第一步:找問題

任何一句有意義的話,或者說任何一個知識,我們都可以將其轉化為一問一答,而一旦問題提出來後,我們就會本能地尋找答案,此時大腦是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的,如果只是表層地去理解這句話的文字陳述,大腦就失去了一次深度加工資訊的機會。可以這麽講,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由問題驅動。沒有問題就沒有答案。問題的提出,大腦就亮起了「紅燈」,於是開始思考,答案揭曉,大腦就亮起了「綠燈」,知識也就登記到了記憶中,準備後續的一系列加工。

我們以這句話為例:「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這些能力統稱為情境智力。」

那這句話可以轉化為什麽問題呢?其實很明顯,一個問題是「情境智力的定義是什麽?」,還一個問題是「情境擬合能力(或情境智力)的具體表現(或定義)是什麽?」

找到問題,一個知識點的主體也就出來了,所謂主體,就是這句話的解釋物件。這個主體也是邏輯圖中一個知識的起點。一句話的主體有時比較明顯,但更多時候不明顯,你需要經過一番思考。

比如下面【普心】教材中的這句話:「當人專註於一件事情時,通常對其他事情會視而不見。」。你現在可以思考一下,這句話的主體是什麽?或者讓你把這句話轉化為一個「問題」和「答案」,你怎麽思考?

如果你不進行這種問題-答案的轉化思考,讀完也就完了,意思你也能懂,但其實你的大腦沒有進行深度加工,理解度是比較低的。那針對上面這句話我們可以這麽轉化,問題:意識有什麽樣的特點?答案:專註一件事會忽略其他事。其實我們對答案進行壓縮後就是「意識具有局限性」,那這個知識點呈現到邏輯圖上就是「意識——特點——局限性」。

02第二步:找答案

有問題,必然有答案,比如上面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統稱為情境智力」;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智力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

其實找答案是最簡單的一步,在答案基礎進行的第五步操作「壓縮組塊」相對會燒腦一些。

03第三、四步:找關系,理結構

問題和答案都找完了,那就要進入結構化記憶最核心的一步,找關系、理結構,簡單的說就是找一個能把「問題」和「答案」連線起來的關系詞,比如「功能」「定義」「特點」「分類」「因果」等等。然後,按照嚴謹的邏輯結構將各個「問題-答案」組織起來。結構是否合理就決定了記憶是否牢固、流暢。這個過程涉及到了前面提到的分層思維、歸納思維和結構化思維。

這一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遵循MECE原則,也就是上一層級要包含下一層級的所有情況,而同一層級之間不能重復。否則結構就會混亂,邏輯不嚴謹,記憶肯定也會受很大影響。

我們同樣以這句話來分析

「智力情境亞理論認為,智力是指獲得與情境擬合的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現為有目的地適應環境、塑造環境和選擇新環境的能力,這些能力統稱為情境智力。」

下面的邏輯圖就有缺點,結構關系就不清晰,首先缺乏結構關系詞,沒有結構關系詞,結點之間的關系就無法展現,僅僅是透過連線是體現不出具體關系的。其次層級關系不準確,「情境擬合能力」是對「情境智力」的展開解釋,也就是「情境智力」的定義,所以應該用「定義」這個關系詞作為「黏合劑」將二者聯系起來。

正確的邏輯圖如下:

鑒於時間關系,其他問題我就不一一分析了。

05第五、六步:壓縮組塊、費曼輸出

最後一步就是對第二步問題的答案進行意義壓縮。一般壓縮為4-6個字,這個過程非常燒腦,不只是提煉關鍵詞,而是要形成能傳遞知識資訊的組塊,它比關鍵詞具有更多的內涵。上例中的壓縮相對簡單,不需要過多思考,但大部份情況的壓縮是需要我們深度思考的。完成這步之後,即可根據我們理出來的結構關系和壓縮組塊,用自己話把整段背誦表述出來,至此我們就完成了對材料的記憶過程,後續只需按照科學的復習方法繼續間隔式重復即可。

下圖是我對「決策」的壓縮組塊:

下面是我對「三元智力理論」整段材料的制作的背誦邏輯圖。大家可以根據我前面所講的步驟,嘗試練習一下,然後跟我畫的圖進行對比。當然這個不是固定的答案,尤其是壓縮組塊部份,都是建立在自身的認知基礎上的。有可能針對一句話,你用一個成語就抽象出了這句話的所有含義。

五、共建「結構化記憶法」內化營

好了,關於「結構化記憶法」,你應該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對有些同學來講,可能會覺得有些抽象,理解得不是很透徹。沒關系,發動你的力量,讓我們共建一個「結構化記憶法」內化營 社群。我的目標就是讓每一個群成員不花一分錢徹底掌握這套終極記憶法。而你需要付出的就是學習時間,以及對「研心學」的口碑傳播。我希望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打磨產品上,創造對你真正有價值的課程和資料。而不是浪費更多的時間在行銷和包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