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傳統,很保守的觀念——存錢。
由於普通人沒有什麽保障,所以他們就會盡可能地存錢保命。在他們看來,唯有存款在身,才能應對生活的風險和挑戰。
而這種存錢的觀念,在一部份人看來,就是「落後」的行為。他們認為,唯有盡量去投資,盡量去創業,盡量去買房買車,才算跟得上時代。
從表面上看,確實是後者的觀念更符合時代的潮流。實際上,前者的觀念才最適合普通人。誰能保證,自己就一定可以投資成功,創業成功?沒有人可以保證。
更何況,如今的行情,基本是「十個創業九個死」。如果一夜輸光,負債累累,而沒有存款,那家庭就風險巨大了。
懂得存錢的人,跟不懂存錢的人,命運的差距特別大。
一、在「失業」這件事上,存在差距。
什麽人最怕失業? 手停口停,也沒有任何存款的人,最害怕失業。
一個打工人,上有老要贍養,下有小要撫育,中間還有夫妻倆要生活,倘若他沒有存款,那他絕對需要拼命加班賺錢,而沒有資格停下來休息。
如果很不幸,他碰上了失業潮,徹底失去了工作,也找不到下家,那他的命運,跟家庭命運,就會迎來「劇變」,結局大概率不會好。
反之,這個打工人有存款,可以維持好幾年的生計,確保暫時歲月無憂,讓自己有可以轉彎的余地,那他的命運,跟家庭的命運,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存款,就是失業者的保命符。 試想,如今職場內卷如此嚴重,淘汰率如此之高,倘若不給自己和家庭存點錢,一旦失業,不就走向絕路了嗎?
有存款的人不怕失業,而沒有存款的人絕對害怕失業。對於前者而言,失業就是放個假。而對於後者而言,失業就是人生絕境。
二、在「選擇」這件事上,存在差距。
大作家王爾德說過一句話: 「年輕時,我以為金錢是生命裏最重要的東西,等到老了才知道,發現果真如此。」
金錢,之所以是生命裏最重要的東西,是因為金錢給予了我們選擇生活的權利。有錢,就有選擇權。沒錢,就沒有選擇權。
相信我們都聽過一句話「生活不僅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詩和遠方的前提,並不是奇奇怪怪的東西,就是現實的金錢。
沒有存款,生活只剩下眼前的茍且。有存款,生活就有詩和遠方。 你看那些有存款的中老年人,基本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問題:那些網紅景點,天天都有那麽多人去打卡,難道說這些人都不用去上班的嗎?
說句紮心的話, 不少存款豐厚的人,真的是不用去上班的。上班就是為了賺錢,別人的錢足夠歲月靜好了,那他們又怎麽可能被束縛於職場當中呢?
三、在「生活質素」這件事上,存在差距。
所謂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芒萬丈,有人一身銹。」
以前讀到這句話,我就在想,都是人,為什麽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後來,我想通了一個道理,大家的財富存在差距,生活的境況自然也會存在差距。
有的人沒錢,只能吃科技與狠活的快餐。而有的人有錢,自然就可以吃高質素的食物。連吃飯都存在差距,又何談是其他的情況呢?
說得難聽一點, 不存錢,連吃飯都比不過別人。更紮心的現實是,有錢人家的哈士奇,吃的是幾百上千塊的火腿。
有存款的男人,到哪都吃得開,到哪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美女。有存款的女人,到哪都生活精致,到哪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帥哥。
人與人之間,終究是分為三六九等的。而劃分階層的標準,基本上就是錢財。更高級一點,就是地位和權勢。
寫到最後
有道是 「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
經歷了這幾年,相信每個人都會偏向於「存錢」。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來。有存款,哪怕真遇到了意外,也能輕松過關。
這個時候,絕對有人會說,存錢,不就會貶值嗎?
確實會貶值。問題是,我們都是普通人,哪有追得上通脹的投資渠道呢?既然無法接觸這些渠道,那更保險的,就是存錢。
舉個例子。你有100萬存款,他0存款,哪怕平常一碗面漲到100塊,能活得更長久的,依舊是你,而不是0存款的他。
錢財貶值,物價上漲,這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只是,相比較於沒有存款的人,有存款的人能夠活得更安穩,日子更安心。
這是一個「物質化」的世界,不論我們是否承認,金錢確實是「至上」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