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夜讀丨愛就是積極回應

2024-10-24情感
侄女生了個兒子,小名叫魚兒,從出生到 5 歲,與我的交集並不多。我倆像熟悉的陌生人,每次見面,例行公事般地表演一次親情。他躲在媽媽背後被指導叫爺爺,我則摸摸他的小臉,說聲:「乖!」然後各忙其事,像兩條相忘於江湖的魚。
我也不是沒努力過。逛商場時,看到新鮮玩具,就想著買下送給他。一次是頂著球在地上亂竄的海豹,一次是走幾步就會汪汪叫幾聲、眼睛還會發光的小狗,都成功把他嚇哭了。這讓我既尷尬,又興味索然。
我們就這樣相安無事地過了幾年,直至今年中秋節,我倆上演了尬到極致的一幕——他看到我,扭頭便跑,過一會兒才回來,喊了一聲:「爺爺」。原來,他忘了該叫我什麽,跑回去問爸爸,又跑回來喊。這場景讓我忍不住大笑,連誇小魚兒長大了一定是個辦事穩當的人。他聽出了話中的善意,靦腆地笑了。
這一笑,讓我們之間的間隔,變薄了不少。
第二天中午,我從午睡中醒來,聽見屋外樓梯上小魚兒在說:「媽媽,我想喝水!」他媽媽說馬上就回家了,我們回家喝吧。
我想起外屋桌上還有一瓶青檸蘇打水,趕緊拿了出去,擰開蓋子遞給他。這一次,他沒有躲閃和奔逃,接了過去,美美地喝了一口,高興地笑了。
過了一會,小魚兒從樓上下來,第一次沒有大人陪著,也不是來找小姨婆,而是來找我,手裏拿著十幾張撲克牌,要來找爺爺玩。那天下午,兩個相差50歲的牌友,一會把紙牌當飛機,一會兒把當積木,玩得不亦樂乎。我們還玩了我童年第一次學會的「重火車」,那是小魚兒唯一會玩的牌藝。他每贏一次牌,就得意地說:「真香!」輸了,則搖搖頭安慰自己:「沒關系!」
玩著玩著,小家夥突然兩眼放光,稚聲稚氣地說:「爺爺,你真好!給我水喝,還陪我玩。」那樣子,像極了一只萌萌的小貓向人敞開小肚皮。這讓我很不好意思——他出生五年來,我和他的交集,也就是一瓶水和兩小時玩牌而已。
這份小小的善意,被感知,並得到了回應。我與小家夥之間,實作了一次雙向奔赴。我們之間的感情,得到了一次急速提升。回成都的車來接我時,小家夥都有點依依不舍了。他第一次撲到我懷裏,一再問我:「你好久回來?不要太久了哈!明天就回來吧!」
此時此刻,我比任何一個時候,都更認同「愛就是回應」這句話。
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裏有一個經典場面:在婚姻登記處,一對興沖沖來辦結婚手續的新人,回答結婚理由時,說:「我們說得上話!」而旁邊,離婚的人說的原因是:「我們沒話!」而多年之後,那對「說得上話」的,也變成了「沒話」。許多婚姻和人與人的交集,就是這樣一個由熱到冷的過程。愛變淡甚至消失,從本質上講,就是因為沒有了回應。
回應,是交流的開始,而愛是交流的結果。如果一個人在微信上,與你分享一部電影或好書;一個人滿臉喜悅地告訴你,哪裏有什麽好吃好玩的東西;或一個人神情沮喪地對你說,自己對某件事感到焦慮和迷茫,TA的潛台詞,實際是希望透過分享這些,與你建立起某種聯系。如果能取得共識,大家就進一步交流;如果得不到回應,關系就漸漸冷卻。如果得到的答案相反,則可能產生反感和恨意——要想讓一個人恨你,只需鄙視他在意的東西就行了。
一個心理醫生給我講過一件事:放學路上,孩子興奮地跟媽媽說:「今天我們踢球了!」媽媽回:「看看你把鞋搞得多臟!」孩子:「我們班贏了!」媽媽:「快把汗擦了,小心著涼!」孩子:「我還進了一個球!」媽媽:「快點上車,別磨磨蹭蹭,爸爸還在等我們吃飯呢……」
多年後,母親感嘆孩子不愛自己,什麽都不願給自己說。而在心理學家看來,孩子分明說了,而且說了很多,只是沒有得到回應。
很多年前,我讀魯迅先生的詩劇【過客】,一直不太明白劇中老者說的那段台詞,「曾他也就是叫過幾聲,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而此時,我似乎明白了許多!
也漸明白,【請回答1988】中,「金社長」在家耍寶,被大家冷淡以對,德善扮「成社長」回應他,為什麽令人眼熱了。
曾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