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夜讀丨人到中年:不訴滄桑,不露鋒芒,不減銳氣

2023-12-05情感

按鈕 收聽朗讀音訊

文/ 桃小煦



「人到中年,何謂真正的成熟?」

有人回答說:「是經歷人間苦難後的內心平糊,是飽經滄桑後的銳氣依舊,是胸懷他人不露鋒芒的大氣悲憫。」

少年向外求,中年向內尋。人到中年,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才是往後余生裏最美的風景。



不訴滄桑

看過一個故事。

一只小猴子爬樹時不小心刮傷了肚皮,留下了一條不深的小傷口,幾天後就能自愈。

可這只猴子偏偏總是向別人訴苦,不斷扒開自己的傷口給它們看,路過的人寒暄兩句,小猴子就再等下一個路人接著訴苦。

結果,傷口不但沒好,反而感染引起更多的問題,給它帶來了本不該忍受的痛苦。

猴子是這樣,人也是如此。

人活半生,誰的心裏沒點傷疤?但現實卻是:與人訴苦,只會越訴越苦。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往種種,不論好壞,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再多的抱怨,再多的不甘,也是徒勞。

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受過的傷,需要自己去總結、反思、愈合。

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放下從前,專註當下,沈下心來,做好手頭的事。過往皆為序章,當下才是人生。

不訴滄桑,不念過去,過好當下,才能不懼未來、不負余生。


不露鋒芒

王陽明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藏鋒守拙、低調謙卑,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蔡元培一生成就斐然,出任過北大校長、中研院院長等職位,但他卻清貧低調,從不炫耀自己的才華。

一次,中國參加倫敦舉辦畫展前夕,組委會派蔡元培和林語堂參與選畫。

當時有位國外的漢學家自認是「中國通」,在觀覽時滔滔不絕:「這張宋畫絹色不錯」、「那張徽宗鵝無疑是真品。」

蔡元培明知這位友人有意顯擺,面對他百出的漏洞,他卻只輕輕點頭示意,並不作答。在蔡元培的沈默中,這位漢學家深感自己無禮且淺薄,後來便閉口不言,之後看向蔡元培的眼光裏,更多了一份敬佩。

蔡元培以一份寬廣的胸襟包容了別人的不堪,既保全了別人的面子,也在無形中彰顯了自己的格局。

【菜根譚】中有雲:「君子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君子不做恥辱的壞事,也不圖樹立美名,只是保持天地渾然之氣。

「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一個人境界越高,姿態就越低,越是胸有智慧,越是不露鋒芒。人到中年,當以修身為要,以謙遜之心待人,自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光而不耀、深藏若虛,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修養。人到中年,「穩」字當頭,行得穩,才能走得遠。

不減銳氣

白巖松曾說:「人到中年時,不往上,就容易往下了,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有重新出發的心態。」

人生下半場,與其隨波逐流,飄哪算哪,不如主動一些,在有限的生命中,去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人到中年最好的狀態,是明知有跌落的可能,卻仍然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礦工詩人」陳年喜29歲時進入礦山工作,成為了一名爆破工。這一幹,就是16年。

誰知45歲那年,因為頸椎錯位,經歷了一場大手術。手術雖成功,卻也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並且再也不能從事爆破工作,為此他不得不離開礦山,另謀出路。

由於詩寫得不錯,朋友把他推薦到一家旅遊企業的行銷部門做文案。

年近50的陳年喜,人生卻要重新開始。

他沒寫過廣告軟文,就多看別人的文章,惡補寫作技巧;不了解市場,就關註了幾十個旅遊公眾號,天天研究;為了給兒子交學費,他白天工作再累,晚上都要拿起平板賣力寫稿。

為了多賺些錢,他放下了曾經最愛的詩歌,開始撰寫散文和非虛構作品,將自己過去16年的爆破生涯凝成文字。

小說【心居】裏說:「年紀愈是上去,愈是靠一口氣吊著。氣一泄,人就塌了。」中年以後,活的就是一股「氣」。銳氣不減,精神不怠,陳年喜的心裏,就憋著這口氣。

2018年,48歲的陳年喜在澎湃新聞的欄目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非虛構作品【一個鄉村木匠的最後十年】,獲得了廣泛關註。此後三年,他寫下了五十多篇散文和非虛構作品。

他收獲了稿費,也收獲了意想不到的人生。

生活越不如意,越是要保持積極飽滿的心態。贏,就贏得漂亮,即使輸了,也要輸得精彩。擁有重新再來的勇氣,才能接受煥然一新的自己。

楊絳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你怎麽訴說自己,就怎麽定義自己;你怎麽看待生活,就怎麽看待自己;你怎麽面對困境,就怎麽定義人生。

人生下半場,能夠決勝千裏的,始終是自己內心的力量。

人活一世,不過就是自己成全自己。

往期推薦:

夜讀丨當一個感到煩惱時:去讀書、去運動、去整理

夜讀丨人這一生,必須經歷三次覺醒

夜讀丨一個家最好的模樣:凈氣,煙火氣,書香氣

主播:津睿

面向陽光,就不會有陰影

文章來源:國學文化(ID:gxwh001)

作者: 桃小煦,讀國學文化,品人生百態;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人心。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註民生的新聞周刊。